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过程,但在实践中人们常将两相提并论,本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与比较,提出两既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一面;也存在互相区别、互相碰撞的许多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160余年前就预见了全球化趋势的到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性与民族性并存已成为时代的基本关系,詹小美教授在《民族凝聚力研究》、《民族精神论》等专著的基础上,汇集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民族文化认同论》一书,该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深刻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3.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民族文化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各民族之间都加强了民族文化的开放和交往,同时也加剧了民族文化间的整合。但是,多元文化的整合并不是使众多的民族文化趋向单一,多民族文化共存才是人类文明发明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民族工业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也是一个颇为敏感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更新了传统的民族工业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既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振荡和冲击,但与此同时亦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本文着重就民族工业的概念、民族工业和贸易保护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给中国民族工业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以及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法保护我国民族工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中国一旦加入世贸组织,就正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这是时代向全党提出的重大课题。对此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我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中国一旦加入世贸组织,就正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这是时代向全党提出的重大课题.对此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我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经济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的延伸,是国家最高的经济利益。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经济主权受到了来自国家经济组织、跨国公司等的限制,主权国家能否正确应对变化了的经济主权,这对于坚守国家经济利益并使其最大化、实现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与民族崛起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使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风险、民族经济遭受冲击、非公平待遇等影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理性对待经济全球化进程,采取相应的对策,抑制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暨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现象上看,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金融、贸易、投资、消费等方面的全球化,是一种经济活动过程。然而,经济全球化的现象与本质不具有一致性。论及本质,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国际间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各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往来。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并非单纯的经济活动过程,而是一个有特殊政治、文化寓意的历史运动,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倡导并至今占主导地位,维护其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经济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改变的情况下由发达国家推动的,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被动和边缘地位,但利用全球化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发展本国经济又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的选择。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地处全球经济最敏感的亚太地区,加之体制正在转型,经济安全面临着迎接全球化的重大挑战。因此,既要利用比较优势发展民族工业,促进经济健康运行,也要同时建立和健全面向全球的开放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和保障体系,防止某些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转嫁危机和其他非安全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