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快乐和幸福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人类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的当代教育却过分强调理性教育和功利教育,从而使得受教育者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快乐主义是希腊化和罗马时代的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其快乐主张值得被引进我们的教育.用来思考我们的当代教育.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众多中西方哲学家都在努力探讨幸福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类别的幸福观。西方文化史上以理性主义幸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这三类幸福观为代表。中国古代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入世主义"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避世主义"以及佛家的"出世主义"幸福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来探究幸福观,这对构建当代幸福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快乐和幸福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人类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的当代教育却过分强调理性教育和功利教育,从而使得受教育者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快乐主义是希腊化和罗马时代的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其快乐主张值得被引进我们的教育,用来思考我们的当代教育。  相似文献   

4.
快乐主义——当代教育的另种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和幸福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人类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然而,我们的当代教育却过分强调理性教育和功利教育,从而使得受教育者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快乐主义是希腊化和罗马时代的一种重要的伦理思想,其快乐主张值得被引进我们的教育,用来思考我们的当代教育。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时期的幸福观大体上可归结为三大流派,即快乐论,德行论、完善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因崇尚理性、追求人类身心充分发展,既重视快乐的价值又避免了感官快乐主义,被称为完善论。这于现代幸福观的建构有着特别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不能让"三乐"教育仅仅停留在让儿童拥有健康的心态、快乐的情感、阳光的表情等这些外在表现上,也不能只关注当前的目标。作为教育理念,"三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一种幸福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幸福的儿童,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因此,"三乐"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稳定的、深层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儿童充满阳光,充满幸福,一路有"乐"。  相似文献   

7.
幸福之研究     
现代人比前人富有得多,但却并不比前人幸福。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从儒家思想将幸福视为道德的伴随物到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建立,构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幸福变迁史。西方历史上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哲学家的共同努力为整个西方世界幸福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高尚的道德伦理追求的紧密联系。真正的幸福是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愉悦体验。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需要的不同层次决定了幸福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思想极为丰富,以“五福”幸福观、儒家的德性主义幸福观、道家的自然主义幸福观和佛教的“涅槃”幸福观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幸福之研究     
现代人比前人富有得多.但却并不比前人幸福。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从儒家思想将幸福视为道德的伴随物到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建立,构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幸福变迁史。西方历史上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哲学家的共同努力为整个西方世界幸福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高尚的道德伦理追求的紧密联系。真正的幸福是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愉悦体验。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需要的不同层次决定了幸福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0.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正如费尔巴哈所宣称:"一切有生命和爱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也同其他一切有感觉的生物一样,他所进行的任何一种意志活动,他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1]"幸福是人生活的永恒目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其直接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其终极目的则应为了人幸福地生活.这其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应包括教师.教育丰富的主客体内容使得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情感体验,其中,幸福可谓最为基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儒道两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庄子的幸福观各有特色,本文从幸福的物质维度、精神维度角度出发进行比较。孔子、庄子都热爱生命,对物质需求不高,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孔子追求的是道德理性的内在满足,强调共乐;庄子追求的是单个人的心灵自由,精神逍遥。文章从孔、庄的生活背景、各自生活经历和理想人格观角度分析孔、庄幸福观的差异性原因。两者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廖建梅 《文教资料》2013,(33):153-154
幸福是人人向往的境界,是人人追求的理想。随着人们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使其成为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13.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自然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对幸福的思考以原子论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唯物主义幸福论思想。德谟克利特认为,幸福不是存在于宗教虚幻之中,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不能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才是最高尚的快乐;通过教育来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进行行为节制,才能真正获得长久的幸福。所以对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思想进行认真研究,对我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合理地追求幸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人们已被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蒙蔽了双眼,模糊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与正确的认识。庄子的幸福观提倡一种放任自由、在宥天下、逍遥自在的幸福观。这种幸福观为化解现代社会由现代性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为人们追求幸福找到了一条"自我拯救"的出路,真正彰显出庄子幸福观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追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已正式拉开序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不仅对什么是幸福作了科学回应,而且对未来社会如何实现人民幸福作出了符合客观规律和具有实践价值的构建,这使它具有超越其他一切理论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为实现"幸福中国"找到了一条可靠而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幸福观是大学生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掌握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课题组对T学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心理状态是积极乐观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不足、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缺乏、学校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缺失等.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成为身心和谐统一、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关涉学生幸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然而,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其当下的幸福成了一个不被关注的角落,导致学生少有幸福体验,甚至抑制了未来幸福的诞生。教师片面的教育观和偏差的幸福观是学生的当下幸福被其忽视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教育观,形成合理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8.
杨珉 《江苏高教》2002,(2):96-99
本文从道德与幸福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对幸福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及意义进行探索。道德教育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追求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也是人的终极目的。因此,幸福、人生与道德生活的联系也就成为伦理学和德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在道德和幸福的关系方面,伦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论述,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感性主义伦理学家为代表,认为幸福就是道德;另一类以理性主义伦理学家为代表,认为道德就是幸福。无论哪一类观念,都揭示了道德和幸福相互需要、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我们的道德教育而言,这意味着:道德教育不能脱离人对幸福的需要和追求,应以幸福作为教育的主题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主席新年感言似春风拂面、与民心共振,鲜活生动、溫润人心,折射出时下中国人的神韵与气质;哲理通透、大道至简、脍炙人口,映射国人昂扬姿态,动态呈现新时代中国梦美景。习近平主席对幸福观的科学定位,对幸福到底从哪里来的英明判断,是照亮我们前行路的灯塔,是我们走向新胜利的催征鼓点,为我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幸福是一种追求哲学家休谟有句名言:"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在他看来,幸福在于奋斗、在于追求。要追求,就要不停地奋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詹姆斯·穆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又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等人的教育思想,在其代表作《教育论》中运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原理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提出了旨在追求和实现个人及他人"幸福"的教育目的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