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当今消费时代,电视文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蓬勃发展,其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消费时代下的电视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观众观看电视是为了获得愉悦和刺激。电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作为一种具备了故事性以及游戏性、刺激性和诱惑性的节目形态,建构起消费时代典型的电视文化快感。本文以当下热播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通过分析节目中快感的来源,受众对快感的需求以及快感的类型,从而对消费时代下电视文化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2013年,各类明星亲子节目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娱乐性、教育性。本文认为,明星亲子节目之所以走红,主要原因在于其满足了当代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明星亲子节目满足了人们消费明星的心理,补偿了人们的情感缺失,引起了人们对家庭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聚焦当前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文化现象,以2018年一档较为热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为个案,借由深度访谈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受众对该节目的解码机制,并重点分析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受众消费需求进行满足、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受众的文化身份,以及如何在传—受互动中赋予受众各种话语权力的过程。研究发现,受众对于这类流行节目文本的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他者所在,而会根据自身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认知对节目做出不同的个性解读。不同的解码方式则充分反应出"消费即是赋权"的社会话语,这对于今天的流行文化传播和视听内容生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茜茜 《今传媒》2014,(3):75-76
湖南卫视引进了韩国MBC电视台的《我是歌手》节目,并且根据国内受众环境做出本土化的改动,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较好的反响。本文笔者针对这类国外节目模式的引进以及在本土实践的效果,从韩流文化本身到文化符号、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湖南卫视引进了韩国 MBC 电视台的《我是歌手》节目,并且根据国内受众环境做出本土化的改动,节目播出后受到了较好的反响。本文笔者针对这类国外节目模式的引进以及在本土实践的效果,从韩流文化本身到文化符号、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电视选秀节目对文化娱乐、文化消费、文化"民主"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正确把握选秀节目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发展导向,促进其健康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消费行为、消费文化等相关观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电视文化正在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构。近几年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也成为了新兴的文化消费产品,延续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明星神话并制造了新的明星。  相似文献   

8.
河北经济广播《缤纷美食界》节目于2007年推出,这档节目服务广大受众,内容以本土餐饮为主,兼容异地特色美食,提供受众最需要的美食文化与资讯。节目风格:轻松、幽默。借美食烘托文化滋养,以美食带动休闲消费,将文化性、实用性、娱乐性与互动性融为一体。深入省会餐饮文化,打造充满活力的本土餐饮市场。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影响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电视把各种文化叙事和视觉艺术手段都用于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构建,通过各种符号使受众体验各种消费主义的快感。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文化,消费社会对公众消费欲望的充分培养使得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消费精神找到了重要支撑。《一年级》是湖南卫视一档原创校园成长真人秀节目,于2014年10月17日开播,讲述一年级新生进入校园之后的成长故事,从学生、老师、  相似文献   

10.
包韶睿 《东南传播》2016,(1):101-103
当下大众传播社会盛行消费文化。以电视脱口秀节目为例,其话语在被消费的同时也成为各种消费者的"发言人"。因此以消费者视角关照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具有意义。《金星秀》自开播起屡次刷新中国脱口秀节目收视记录,取得收视与口碑双赢。通过分析发现,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当代青年。因此本文以《金星秀》为例立足于青年亚文化视角从话语空间、话语权力、话语形态入手分析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话语体系,寻找青年人的媒介需求所在,探索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电视节目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却也存在因消费内容娱乐化带来的文化消费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后现代文化理论的解读,以明星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剖析当下电视节目的消费文化特征,从消费文化角度分析当下电视节目市场的消费现象,从而引发对电视节目过度娱乐消费的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魏玲芳 《新闻世界》2010,(7):127-12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人们所处的消费环境以及消费方式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缘起于20世纪西方的消费主义,作为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文化现象,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国的新闻媒体和人们的消费观念。本文以湖南卫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卫视的广告、电视剧、娱乐节目等传播内容的分析,探讨消费主义影响下湖南卫视节目播出的特点,以及这些节目为受众提倡了一种什么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明星身体作为商品已经成为泛娱乐时代下的文化奇观。《青春有你2》的身体消费、快感消费与形象消费奇观研究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成功给予阐释,同时也引起对青少年亚文化"消费"的关注与反思,同时基于斯图尔特·霍尔的"制码编码"理论将文本与受众结合,为青年亚文化提供了新的受众分析,为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模式化与创新性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消费文化语境的角度切入,探讨电视相亲交友节目是如何充分发掘快感意义的资源,进行以“消费”为目的的生产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化商品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真人秀作为一种影像文化,已经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低俗化。但2013年,《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引进,改变了国内沉闷的真人秀节目市场。笔者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探讨其叙事主体、叙事动力的设置,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侯亚光 《现代传播》2005,(2):125-126
20世纪后期 ,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大趋势 ,它渗透到了社会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也不例外。当今 ,广播电视节目已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信息产品为受众所消费 ,其制作过程和方式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产品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热点问题、文化消费趋向、艺术生产动态、大众审美时尚、新闻事件追踪等 ,正在通过大众传媒的强化 ,受众的及时反馈织就着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审美文化网络。从节目制作人在布景灯光、节目编排、情节设置、技术应用等环节上殚思竭虑 ,不难看出其作出的种种审美努力。然而 ,对“…  相似文献   

17.
薛稚尧 《视听》2022,(2):40-43
基于消费主义的理论背景和视觉叙事框架的分析方法,从细节、时间、场景、感官四个角度对《超级女声》和《创造101》两档节目的决赛节目文本进行叙事策略分析可知,选秀节目通过使用不同的叙事手法,形成了不同的观众身份角色召唤和舞台场景的时空环境建构,在叙事策略的变迁中体现出从物质消费到符号价值消费的嬗变以及消费主义在文化领域逐渐...  相似文献   

18.
偶像选秀节目最早从韩国引进,一经引进便在中国引起一片热潮.随着节目层出不穷,其内容同质化使大众逐渐审美疲劳,一时之间其缺乏文化内涵和商业化过度等问题也难以改变.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偶像选秀节目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文章以《披荆斩棘的哥哥》为例,从建构独特符号、多维度创新、打破年龄禁锢、丰富文化内涵等角度破局.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延续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明星神话并制造了新的明星。这类节目构建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种被制造出来的、被过滤的媒介假象,作为节目主角之一的儿童,在成人社会的规则及话语中被"消费",观众在观赏与评论的过程中营造出"大众狂欢"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张斌 《东南传播》2015,(6):118-120
作为社教类节目的代表,湖南卫视《变形计》节目在形式、内容和价值导向上都具有极大参考价值。但不能忽视的是,在泛娱乐化思维和消费文化主导下,类似节目由于缺乏体系创新和传播平台往往遭遇瓶颈。介于此,笔者以《变形计》节目为论述对象,以期呼吁提供给社教类节目更广的平台,重建青少年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