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山     
"我的艺术中心在我的头脑里",高更在大溪地创作这幅画时在信中这样对妻子说.  相似文献   

2.
徜徉苍洱间     
张光 《大理文化》2021,(6):85-87
1 一路向西去拥抱"风花雪月",享受"自在大理".不问世事,不问繁华.冬日夏云,只为"宅"在大理享受冬日里的那抹暖阳,感受那味道浓郁的年节.只有一个地方让我变得如此的慵懒,能够"猫"在大理晒晒太阳,享受一下日光浴,由衷地感谢来自苍天的恩赐.大理的冬日,风的季节.行走于下关的风,让我感知年节里的天朗气清.喜欢"望夫云"云卷云舒的变幻莫测.远眺苍山玉局峰,如若有云朵加盖,就可知"下关风"必将是今天天气的"主角",出行定要"重装上阵",不然就会变成瑟瑟发抖"表情包"的代言人."望云知变,闻风而动".我想,这便是望云知天气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苏金鸿 《大理文化》2013,(6):109-111
对于山地,我甚至有些陌生,至少不会比好友刘绍良对山地有更切身的体会,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山地的事》就我的创作领域而言是无法与他相比的.他对山地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诚挚和真爱,是个性化的.他用他的那支笔写下的华章佳句所传达给我的"山地的事",在我的心灵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独特而新奇的窗,让我看到和读到了刘绍良内心世界里令他朝思暮想、相偎相依和无怨无悔的那块山地里的许多人和事.尽管这些人和事有时不值一提或微不足道,但细细一想必定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火把节之夜     
夏日,妖桃艳李本来就是令人叫绝的美景.可我要告诉你,更美更绝的是我故乡的火把节之夜. 俗说话:"火把节,火把节,不扎火把不过节",所以,火把节这天,人们一大早就忙着扎火把了.  相似文献   

5.
三鲜汤     
"妈."哦,回来啦!吃饭了吗?"还没."我去给你弄."说罢走向了厨房.望着那背影,我忍不住脱口而出:"妈,我要吃三鲜汤,加姜片的."妈嗔怪地说了声"这丫头",乐呵呵地去菜园里拔菜了.  相似文献   

6.
在我家的书房里,贴着一张我与爸爸签订的"君子协议",也就是我们父女的"约法三章",每天我俩都认真对照检查,互相监督.   先说说爸爸对我的三条要求.爸爸在学习上对我要求很严格,我有时做作业和考试不够细心,把一些不该答错的题答错了.记得有一次,就因为一个小数点点错,我被扣分,结果没有考到满分,这次,爸爸给我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学习努力,认真细致,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我暗下决心,这个目标我一定要达到.……  相似文献   

7.
施新弟 《大理文化》2021,(11):92-94
杜鹃花开的时候,很想去罗坪山看杜鹃花,一坡坡、一箐箐映满天际.从山脚到山顶,一路穿行在罗坪山莽莽林海,相伴而行的都是火红或粉白的杜鹃花.路边、沟畔、坡上,一丛丛,一簇簇,怒放枝头,灿若朝霞,写就罗坪山的诗情画意.诚然,我第一次置身杜鹃花铺就的茫茫林海,心都醉了. 罗坪山处于洱源西部,与大多数行者一样,我这次到罗坪山是为找"山"而来.至于杜鹃花,相遇确实是意外收获.没想到,大片大片杜鹃花把诗意种在了罗坪山上.可谓"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情不自禁,诗意里彰显的是罗坪山杜鹃花的美艳,更让我想起了旖旎洱海之源的风光,想起了被誉为白族舞蹈的"活化石"的西山"里格歌",想起了"神话王国""白族文化宝库""仙女撒歌的地方"和"歌舞之乡"等美称的地方,多么让人向往和着迷.  相似文献   

8.
与森林对话     
与森林对话,高傲的人类应该立马俯首称臣. 人们呵,总高傲地在内心蛮横地炫耀自己:"啊,我多伟大,我战胜了谁!"凭这一点,人类就该羞愧得无地自容了.巍巍青山、莽莽大森林无言,其实她是在内心里笑话你呢,她笑话的方式也是赞美和蜜糖般甜腻无比,于是你更兴奋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9.
词语的背后     
黄集伟是个专栏作家.专栏作家虽不是什么专家,但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多一些研究,或者说多留点心.沈宏非不是个美食家,但他的"写食主义"在文化圈内颇受欢迎,王枪手在大学里学的是"政治",可他的"读史"文章很有见地.这就是好的专栏作家.跟他们不同,黄集伟专门研究"词语",他至今已经先后出了三本书,都与"词语"有关.第一本叫<请读我唇>,本来是本写"词语"的书.偏偏搞得很暖昧.这第三本叫<非常猎艳>,看上去与"词语"更是没有丝毫关系,而在暧昧上却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0.
正萂村,宁静的"天子"故里走进萂村,便置身于一种古朴祥和的氛围中了。萂村,藏在宾川县西面与大理市海东、挖色毗邻的一个山间小坝中。"萂",在一般的字典里查不到,据说只有在康熙字典中才能见到它神奇的身影。它在网络上的解释一律都非常简洁:读音hé,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而在方言里,"萂"字读作"wō"。在白族话中,"萂(wō)村"音为"wō hěn",意为"山窝里"。在萂村,果然生长着萂草。萂草成熟时的草秆,是做唢呐  相似文献   

11.
幽默人生     
正"这幅漫画真逗!"想到这里,我立刻拿剪刀做了剪报,贴到笔记本里。有一段时间了,我会把自己有趣的经历及时记下来,或者偶尔努力回忆过往的趣事,无论看到的、想到的,只要是与幽默沾边的东西,都把它们统统记入我的笔记本里。这个很厚的笔记本我给它命名为"嘻嘻",我的手机上还有一个被我唤作"哈哈"的电子相册,朋友发的搞  相似文献   

12.
    
我,一个多面小公主,一个争强好胜又开朗外向的小姑娘,一个爱追赶时代流行节拍的中学生. 我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争强好胜,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我总要跟他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争到"头破血流"誓不罢休,真有一点儿女侠的风范.一次我和院子里的几个大哥哥打篮球,由于我个子没有他们高,所以常常被罚做下蹲.我连输了两场,可依然不泄气,非要争回一个"面子".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大理电视台<身边>栏目播出了一期<回家>节目.我的同村老乡张继先(笔名北海)上电视了.在我的故乡呈庄村这可是件轰动的事.为圆文学梦,北海抛妻别子,靠一部单车,"万里走单骑",途经20多个省市,一走竟是13年.主持人曾丽霞说他"衣锦还乡"了.而这"衣锦"在我看来,就是北海旅途中,在广州结集出版的两部厚厚的诗集<把身体寄放在哪里>、<北海诗选>.……  相似文献   

14.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是中学语文课本里一首著名诗歌.它告诉我们生者对于死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淡忘的.我素来对于人的生老病死,看得很淡.可是对于小妹的死,我十多年来耿耿于怀,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15.
镇海老屋     
吴福辉 《寻根》2004,(4):89-93
我在梦里见过我祖居地宁波镇海的老屋. 我并不出生在镇海,中年以前也无缘面识我父亲出生的地方.像我这样在户口簿的籍贯栏目里填甲地,而在出生栏里却填乙地的人,如今是越来越多了.比如我就生于上海,我的儿子北上生在了鞍山,到我孙子已生在了北京.报户口的时候,我儿子不假思索就给孩子写下籍贯"宁波"两字,我看了直发愣.  相似文献   

16.
樱花的怒放     
一 无量山多了一个樱花谷,司马在QQ上告诉我.我的小说就是从这次和司马的聊天开始的.我已十年不写小说了,无量山樱花谷这个消息再次将我写小说的激情点燃了起来. 季节即将进入冬季,春城早已有了凉意,特别是小雨过后,更显得冷了.我坐在电脑前,盯着QQ窗口,想象着绵延万里的无量山中的那片茶园里万千株樱花在冬日里怒放的盛大场景,心中喜悦顿生.  相似文献   

17.
家居南国浅海拔地带,不免与雪少交缘.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雪,无例外是通过书页里"晶莹澈洁"这样的字眼和银幕上"铺天盖地"的画面来认知的.为此,我不知用心和笔抱憾了多少. 终于见到了雪.是1992年,我应聘至四川省会东县新马中心小学任教时.新马系金沙江北岸狭长台地,蔗甜谷香.我去那几日,虽时令已初冬,却依然暑意浓浓.  相似文献   

18.
云山遮不住     
一 多年以前便听人说过,弥渡坝子以西的巍峨的群山之中,藏着一座"云山公园".把此地命名为"公园",我想,和我一般见识的人肯定都会觉得惊讶.因为,定型在我们头脑里的公园,通常都在比较繁华的地方,而这座公园,却建在远离闹市的山区,并且修建公园的一切费用全部靠民间捐赠.  相似文献   

19.
读书三题     
读书人 家乡人称我为"读书人",我以为他们在叫法上有错误,就试图纠正说,现在哪个没读过书呢,凡读过书的就叫"读书人",不能吧?他们说,哈,读书人就爱咬文嚼字.他们一笑,反而把"读书人"这三个字盯紧了.母亲是个天才,她说,说你是个读书人,就是说你是读过书的,读过书的懂道理,所谓知书达理咧.这我就懂了.书里面有理,知书便是知了理,也实在是家乡人的天才见识."开卷有益"的古训大约是益在理上吧?  相似文献   

20.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 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 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 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 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