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他“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但人们一提起朱自清这个名字,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这说明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在散文方面.有人说:散文家往往是出色的语言大师,这话不无道理.因为散文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除了文章的美境、美感所构成的深蕴内涵和旨趣外,还有传情达意的语言艺术,写起来笔底升华,字里行间透发出浓郁的醇醪情意.朱自清就写出了这样一些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名篇.朱自清散文的美意表现在各个方面,这里浅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一种抒写主体感受的“言情”艺术.是主体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并抒写作家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切感悟;言我之情,弹拨“自己”的心声,从而去表现自己,也表现、批判现实世界的各方面,揭示创作主体的个性与人格,传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真知灼见。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散文就是要“表现自己”;郁达夫先生也曾说过:散文就是要“表现作家的个性”。因此,散文是有“个性”的,阅读散文就应该读出散文作家所表露出的个性,才能真正领悟散文作家的情感和散文作品所蕴含的意境。下面就《读书的利益》一文的教学来谈谈对散文的个性化阅读的一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创作活动从五四开始到全国解放前夕,历经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写诗,后来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也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经历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他自己也说,“我所写的大抵是散文多。”成绩也是主要的,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论及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时曾说过:“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谈“五四”以来的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他的散文《背影》。为什么?因为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相似文献   

5.
冬天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建树、风格独特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为人真诚朴素,他认为文学作品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因此,他的散文创作贴近生话,有感而发,却又不温不火,常给读者一种清风拂面、绿茶弥香的清新之感。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对于创建现代白话散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郁达夫曾经赞赏他的散文“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李广田也明确指出“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可以说,朱自清的散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如《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给亡妇》等,已经与古典散文名篇一同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冬天》是一篇写人的散文。朱自清精选了三个生活场景,寥寥几笔,意味全出,让我们在作者徐徐皴染的氛围中,深深体验着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悲怆和苍凉。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散文 ,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很多。在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 ,除了鲁迅作品 ,朱自清的作品恐怕是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了。关于朱自清的散文 ,研究文章无以数计 ,但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第一是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味 ,第二是朱自清特别喜欢在他的散文中写背影。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教材谈谈我的看法。先说朱自清散文的女性味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女人》的散文 ,他在文章中借一位朋友的口说 :“老实说 ,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在路上走 ,远远的有女人来了 ,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一般 ,直攫过去。”作者不仅…  相似文献   

7.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纪念朱自清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重要成员,遵循“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原则从事散文创作.他提倡“写实的文学”,注重观察体验生活,甚至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无论锱铢之别,(讠甾)渑之辨,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独特的秘密!”从而做到精雕细琢,细针密线.司马长风称赞他的散文“细致凝重,与徐志摩的风流潇洒恰成对比.”他说:“如果用绘画来比拟,徐志摩的散文是大写意,朱自清的散文则是工笔画.他的代表作除《背影》之外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后者确实能代表他的早期散文的艺术风格.《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于1923年,初载于1924年1月2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2号,后收入《朱自清诗文选集》.这篇散文以写景取胜,而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自己的细微观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融化在自己所描写的对象中去,给人以思考与启迪.全文八个自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一个小序三个部分.首段文字不多,可以看作是个“小序”,它点明了时间、同游者、船型.“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  相似文献   

8.
屠格涅夫曾说:“在文学天才身上,其实,在任何天才的身上,重要的东西却是我想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是的,自己的声音是重要的,生动的,自己特有的声调,其他任何人喉咙里都发不出的声调是重要的。”当代蜚声文坛的学者和散文家林非在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可以说就是以此为目的,殚精竭虑,在感悟中痴心地弹拨着“自己的声音”。他对生活中人们很少发现和感受到的潜流独具慧眼,对自然、社会、民族和历史有着独到的理解。他的散文以深刻的思维入,以质朴  相似文献   

9.
作家汪曾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有名的西南联大读书,是大作家沈从文的得意弟子。他从沈从文那里学到很多关于文学写作的学问。据我个人看来,汪曾祺的散文即使不能说超过他的老师,也不比老师的差。我以前细读过汪曾祺的小说,也写过几篇关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文章。关于他的散文我没写过,但是我知道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很了不起。我写汪曾祺小说文体特色时说过,他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当然这话也不止我一人说过,评汪氏小说的人大都这么说,因为这个特点很鲜明。“散文化”就是不依靠情节,不编排故事,淡淡写来,味在其中。接着说到他的小…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美感,他丰富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散文以艺术构思严谨,抒情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格调清新秀丽而享誉文坛。尤其是他的抒情散文隐含着一种独特的的美:朦胧飘逸的景致,暗伤暗喜的情绪,如烟似梦的意境,可以说每一篇都充盈着诗情画意。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全>散文二集·导言》中说的:"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者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那么这种独特的美从何而来,或言之朱自清在抒情散文的创作中是什么驱动着他产生如此独特的审美意向?深入地探讨它无疑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朱自清抒情散文创作的深层心理,以提高对其散文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2.
才子俞平伯     
到过南京的读书人,几乎都会本能地想起朱自清那篇有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当年还有一位名作家也写了一篇同名散文,他就是俞平伯。1923年8月,朱、俞两位好友夜泊秦淮,泛舟河上,相约各写一篇同题散文,文章发表后被称为“双璧”,一时传为文坛佳话。可是岁月无情,今天的读者往往只知朱自清,而不知俞平伯,历史有时就这样令人无奈。  相似文献   

13.
孟若虹 《语文天地》2011,(12):33-34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  相似文献   

14.
才子俞平伯     
汪修荣 《广西教育》2007,(6C):22-22
到过南京的读书人,几乎都会本能地想起朱自清那篇有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当年还有一位名作家也写了一篇同名散文,他就是俞平伯。1923年8月,朱、俞两位好友夜泊秦淮,泛舟河上,相约各写一篇同题散文,文章发表后被称为“双璧”,一时传为文坛佳话。可是岁月无情,今天的读者往往只知朱自清,而不知俞平伯,历史有时就这样令人无奈。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序曲     
作为一位编辑,常会收到不少青年朋友的来信,问我怎样才能写好散文,尽管自己也曾在编辑之余,发表过不少散文,但也很难谈出散文的创作规律,何况现在文坛上对散文的定义争沦不,有的说散文一定要散,又有的说散文最忌的就是散……小过,对丁散文的孰优孰劣,我还是有着标准的,唐代诗人自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那就是大凡优秀的散文作品,首先足须得以真情感人。梅思繁同学的三篇散文,正是以情感在字里行间的灌注,才写得如此真实与鲜活,底蕴丰厚涵纳着富有人生和哲学深度的内容,吸引人一口气往下读去,而且充满情趣兴味。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云,散文“易写难工”。这就是说,散文这种文学体裁乍看好象容易驾驭,实则极难精美。看似平淡,骨子里却怪崛;貌呈瘠瘦,内却丰腴。一篇精粹的散文耐得咀嚼回味,时咏时新。朱自清说:“什么是散文?很难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实在太复杂,任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作为“五四”以来的著名散文家,他对创作散文的个中三昧,甘苦辛涩,自然领略最深,体会发自肺腑。屠格涅夫说:“散文这是不可思议的,令人怨艾诅讥的文学形  相似文献   

18.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说过:“我觉得感伤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却饶有趣味。他的《端午的鸭蛋》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含蓄美是中国民族文学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人们常说的画外之画,弦外之音就是指艺术作品中蕴藏的这种含蓄美。朱自清在自己的散文创作中正是努力追求这种含蓄美。《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作者却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文中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通过送行,买桔子等几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的。而“我”对父亲的爱却是通过父亲“背影”的重复出现而不断升华的,写得曲折顿挫,十分含蓄。本来《背影》的创作冲动来源于父亲对“我”  相似文献   

20.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读者,总会对朱先生的散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里有什么艺术上的奥秘呢?如果认真体味,反复咏读,我们会发现,这个奥秘就是:朱自清在他或朴素、或细腻、或绮丽、或纤浓的文字中,灌注了一段真挚而又深沉的感情。因为散文要感动读者,就必须表达出时代的、社会的也即是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许多现代文学研究者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鲁迅在谈到五四时期散文成就时早就说过:“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