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身份认同和边缘学自我批评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得益彰,同为研究美国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因素。步入20世纪中后期,由于黑人运动的不断发展,使得黑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不断显现,一大批优秀黑人女性作家产生,为这一时期的黑人女性文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拓展了美国文学的研究思路。对于黑人女性文学而言,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是研究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关键。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可以重新构建人们的思维方式,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看待女性的特定模式,同时也为其他种族了解黑人女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循着赫斯顿与沃克主要作品的脉络,梳理这两位美国非裔女性文学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主旨和文学诉求,可勾勒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轮廓:崇尚黑人性,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正视种族和阶级歧视,塑造真实黑人新形象;解构性别主义,诉求黑人妇女解放以及寄情姐妹情谊,期盼大同社会。简言之,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就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精髓和标识。  相似文献   

3.
张宇 《文教资料》2012,(11):14-15
托妮·莫里森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为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努力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黑人女性在她的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她迄今为止的七部作品都是以黑人女性作为主人公,并通过她们表达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黑人女性的心声。她在作品中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宠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4.
黑人自传是美国自传文学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尤其是黑人女性自传。因女性身份、肤色原罪等群体特征,黑人女性自传揭示了多重自我、呈现了“我”与“我们”的代表与被代表关系。然而,近年来被关国文学界重新发掘的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自传《路上的尘埃痕》,却打破了黑人女性自传揭示群体性自我的传统,通过消解“我”的种族身份、女性身份而构建了“纯我”,而其现实生活中“真我”却被作者以迂回式叙事策略而遮掩了。“纯我”与“真我”在自传文本中以复调式叙述结构、以此消彼长的延展而达到最终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5.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图循着历史的轨迹,对美国黑人男作家和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探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扁"到"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较少受到国内研究界的关注,为此,本论文选取其中的代表作家特瑞·麦克米兰,分析其两部代表作品,指出其对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承接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传统,而且还做出了富有创新性的贡献,即在重新阐释富有时代气息的黑人女性精神、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黑人女性及其群体形象方面,展现了黑人女性文学在当代得到发展的实绩。  相似文献   

8.
特定的族裔身份和性别赋予了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独特的写作主题、手法和风格。黑人女性戏剧作家们从女性视角出发,将本族裔的文化特征融入创作之中,表现身处族裔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学,也为从文化视角了解黑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本参考。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表达的争取自由、平等的观念和建构独立身份的观点,为黑人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做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整体的思想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引起了“新黑人”思潮的发端.以哈莱姆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黑人文艺运动,常常被称作“哈莱姆文艺复兴”或“新黑人运动”.新黑人们拥有鲜明的种族意识,对自己的黑人身份感到自豪.左拉·尼尔·赫斯顿就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赫斯顿在创作中突破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障碍,塑造了积极的黑人女性新形象,开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先河.一些后起的黑人女性作家,如爱丽斯·沃克就把赫斯顿视为自己的“女性祖先”.赫斯顿对黑人作家创作立场的认识,对黑人女性自我的积极肯定,对南方文化艺术特征的真正传承,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学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美国文学,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黑人女性形象都是固定不变的。在白人尤其是南方白人作家笔下,黑人女性形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黑保姆”形象,一种是“黑情妇”形象;而在黑人作家笔下,黑人女性大多是作为混血儿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黑保姆”形象是南方白人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黑人女性形象。“黑保姆”往往皮肤黝黑,体态臃肿,虔诚  相似文献   

11.
试析人权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凸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文学又称美国非洲裔文学,它的发展同美国的黑人文化、种族身份、政治地位等的发展密切相关。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纽约市黑人聚居区-哈莱姆的“黑人文艺复兴”(又称哈莱姆文艺复兴)是美国黑人文学以成熟的姿态进入美国文坛的标志。本文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的观点出发,回顾了黑人文学发展繁荣的简要历史,透析了人权状况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哈莱姆文艺复兴中的凸显。  相似文献   

12.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学习的一门课程,它着力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人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肩负着争取民族平等的重要使命,这丰富了黑人作家的创作题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文学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后,黑人作家扩宽了视野,结合时代的发展,把黑人文学融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认可。从美国非裔文化的角度来思考高级英语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文学是当代美国文学中的一簇奇葩,这其中最为别致的一只百合就是玛雅.安吉罗。作为当代美国最为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不仅才华横溢、作品频频获奖,并高居畅销书榜经久不衰,而且她的传奇经历更使她成为反抗种族歧视和男权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代言人,她的自传体小说也被美国文学界所广泛认可,成为颂扬黑人女性柔韧、坚定、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4.
文化碰撞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种必然存在。不同于美国华裔男性作家强调相异文化主体间的硬性冲突,华裔女性文学则对不同文化表现出一种接受吸纳,兼收并蓄,融合共生的期望。这是华裔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和时代潮流共同孕育的一种文化、族裔新态度。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其突破女性题材,走上塑造男性并进而关怀美国黑人种族命运发展这一深刻主题的颠峰之作.小说以美国黑人传唱"所罗门之歌"向往"飞行"为旋律,通过小名叫"奶娃"的主人公一家三代的对不同时代美国黑人不同生存方式的理解,展示出美国黑人从梦回非洲到认同白人,再到回归传统的精神探寻之路,从而为美国黑人描绘了立足美国而获得"飞行"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托尼*莫里森超越了对美国白人的向往或仇视的传统黑人文学主题,无疑开拓了黑人文学更豁达的思维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6.
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美国黑人文学中塑造女性人物成长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试图从对美国梦的追求和主人公追寻自我的成长之旅等方面分析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18.
差不多所有的美国作家都写过“美国梦”这一主题,但就描写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却无人能与F.S.菲茨杰拉尔德相匹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中描写美国梦的典范。通过主人公盖茨比所追求的理想之梦的破灭,揭示了他所代表的美国梦的逐步衰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