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成都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3方面的测评得分及成绩分布等结果经分析,得出体质的总体水平处于良好水平、但是身体机能中肺活量指数成绩以及身体素质中下肢力量及爆发力成绩仅达到"及格",体育学院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研究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基础代谢率以及总能量消耗的差异,为大学生了解促进体质健康的因素提供借鉴和参考.采用大学生能量监控系统实验手段,采用t检验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体育专业学生总能量消耗比非体育专业学生总能量消耗均大.其中体育专业男生和非体育专业男生有显著性差异,基础代谢率偏高.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体质存在一定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分析彝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发现其健康问题,为提高彝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健康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对楚雄师范学院1 157名(非体育专业)彝族在校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6.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发现:1)除彝族女学生运动耐力等级优于全校女学生外,彝族男女学生总体体质健康水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级与全校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彝族女生总体体质健康、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级均优于男生,身体机能等级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彝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上与全校学生无差异,但应重点关注彝族男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学生身体机能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测量法、统计法与文献资料法,对西安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院体育氛围中表现一般,并没有反映出较大的体质优势,与其所修专业的体育方向实不相称。针对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为使我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学体育课程教育,即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又要符合培养方案的设计,使之更贴近于社会需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运用仪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以期找出其中规律,为通过体育心理干预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女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学生在体育锻炼各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体质健康力量相关指标与其体育锻炼态度密切相关,行为习惯及主观标准两个体育锻炼态度维度与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得分密切相关;女生各项指标间相关频率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三项身体素质的调查与分析,用以了解2008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三项身体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变化规律,为2008级非体育专业学生进一步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探索体育改革之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对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2008级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三项身体素质进行调查;结果:得出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2008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三项身体素质现状、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结论: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2008级非体育专业学生,总体上,女生的身体素质高于男生,除男生引体向上一项外,其他各项身体素质基本都超出太原市测得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数值,且学生三学年的三项身体素质指标呈增长、稳定和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CART决策树算法,寻找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数据中各指标的非线性关系,找到各指标对学生体质测试等级的影响程度,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提高提供更多维度的支持。方法:对山东大学近万名本科生的健康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组,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通过CART决策树算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模型,并对决策树模型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1)CART决策树算法可较好的通过各指标对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等级进行分类、训练、验证,预测结果正确率都可达到85%以上,且可判断各个指标的影响程度,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实证依据。(2)样本中男女生各项体质测试指标对等级的影响程度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男生体质测试成绩等级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引体向上项目,女生体质测试成绩等级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800m项目,建议在男女生差异化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男生上下肢力量训练和女生心肺耐力锻炼,再辅以跑动能力练习。  相似文献   

8.
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杰 《体育科技》2015,(1):152-154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异同,从"健康第一"的角度为两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些许锻炼的建议。对象:从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随机选取受试者40名,其中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各20名男生。方法:进行相关健康体适能的测试,并进行部分生化指标的生化实验,进行数据提取和等级划分。结果:体育组的部分健康体适能指标优于非体育组,部分血常规指标、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以及FEV1/FVC方面和非体育组男生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体育组男生的脂肪百分比高于非体育组男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苏科技大学2002至2004年学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的动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存在身高体重指数呈现向较低体重偏态分布、男生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耐力素质严重滑坡等问题。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强化课内外体育锻炼"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和建立,优化体育课堂实践教材和内容选择,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强学生对与体质健康相关性较高项目耐力素质的锻炼,有效的促进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的特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控制力提供有益的帮助。对54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总体水平高于女生;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大三、大四、大一、大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生源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农村、镇郊、城市。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0~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对福建省19~22岁大学生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并提出干预对策,为提高福建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福建省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身体机能水平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在速度和耐力方面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力量水平显著下降。据此提出:在努力落实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池州学院普通系科(除体育系)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测试,旨在了解和掌握池州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规律,获取有关其体质健康水平的各种反馈信息,找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新的影响因素,促进学生参与运动。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教育学院部分学生实施《体质健康标准》测评。以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三方面的测评得分及成绩分布进行分析,得出湖北教育学院学生体质的总体水平处于较好水平,身体素质中呼吸系统机能及爆发力成绩达到“合格”,这与学生体育锻炼程度有紧密的关系。建议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重视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对攀枝花普通高校新生体质调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攀枝花普通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攀枝花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和健康,促进攀枝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对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2)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但反映其体质状况的各个指标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3)反映大学生体质状况的6项指标时其心理健康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体质总体情况、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成绩、台阶试验分数、身高标准体重和握力体重指数。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客观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效提高学生体质。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对我校2010级大专护理180名学生4项体质健康指标分两组别三个阶段的测试评价方式进行测评。运用SPSS16.0中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 GLM)的repeated measures过程对4项体质健康指标重复测量数据的均值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4项体质健康指标重复测量数据的均值高于对照组,说明了阶段性地评价,学生体质明显提高,效果优于终结性评价。构建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机制方案,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参与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对大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普通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和方法。笔者阐述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有效途径: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模式;实施阳光长跑制度,加强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的培养;借助体质测试平台,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发挥学生体育俱乐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热情;积极承办赛事,精心组织开幕式表演,营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氛围。并对今后高校体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畲、汉族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可比性原则,将福建省畲、汉族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畲族学生身体素质总体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对此,学校应该重视对福建省各族学生尤其是汉族学生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学生锻炼意识、锻炼兴趣与锻炼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以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分析,得出:我校大学生力量、耐力及速度素质都呈下降趋势,其中男生的上肢力量、男女生耐力素质下降明显。为此,本课题经过长期调研及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体会提出了一些改善对策,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众锻炼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抽取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2005级体育教育专业20名学生,并对其进行大众锻炼标准(4-6级)锻炼前后体适能各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大众锻炼标准对提高大学生心肺适能、肌肉力量和肌力耐力、体脂成分、柔韧性及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对提高健康体适能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