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闻界信息     
哈尔滨建成我国最大阅报廊一座85.47米长,可张贴66份对开四版报纸的阅报廊,6月3日在哈尔滨落成。这座阅报廊是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新闻报等63家中央新闻单位组成的驻黑龙江记者协  相似文献   

2.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报纸质量沈阳日报社编委会沈阳日报社办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张报纸,现有采编人员170多人。为了不断提高报纸质量,报社编委会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办好报纸,让市委、市政府满意,让读者满意”;“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增...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信息     
哈尔滨建成我国最大阅报廊一座85.47米长,可张贴66份对开四版报纸的阅报廊,6月3日在哈尔滨落成。这座阅报廊是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新闻报等63家中央新闻单位组成的驻黑龙江记者协会发起兴建的。这一动议从开始提出到付诸实施,自始至终得到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报廊在建筑上既采用欧式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对上层精英与报纸、作者与报纸等方面关注较多,对读者与报纸、个人阅报史研究很少.本文以《退想斋日记》为个案,从读者批评反应的角度考察内地乡绅刘大鹏的个人阅报史.刘大鹏的阅报史所展现的中国近代社会史,既记载了部分事实,也体现了这位内地乡绅守旧的心态和愤世嫉俗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5.
莫凡 《中国出版》2023,(1):39-43
近代报刊的在地化过程,即是读者由阅报感知到逐步接受的过程。在由读书人向读报人的转变中,新式报刊为士人提供了新式知识的体验场域,改变了他们认知社会的方式,并在阅报活动中赋予了个人社会“在场”的身份与意义。阅报惯习的形成是读者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他们由阅报而展开的自我审视与社会反思,逐渐内化为个人志业与理想,加速了传统士人向新式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市报人》2011,(12):39-39
河北沧州日报社首座电子阅报栏于10月11日正式启用,鲜艳的中国红框架、4台高清红外触摸读报显示屏、12平方米全彩LED大屏幕,吸引了众多市民来到阅报栏前,亲身体验这一便捷、绿色、新颖的阅报方式。据悉,这是目前国内较早使用户外触摸式数字化电子阅报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沈阳日报社编委会间里,开赴新闻事件的最前沿,捕捉最多、最新的独家新闻。从1993年开始,报社为编采人员配备了“五机”,即:电话机、录音机、照相机、BP机、电脑微机,每部配一台采访轿车。这些先进通讯设施的使用,使沈阳日报社成了国内较早实现采访设备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读者接受的程度和宣传效果如何,这是检验我们宣传任务完成得好坏的重要标准。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为看报人服务的,看报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做好了。”近两年来,我们把增强读者观念作为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探索———沈阳日报社实行内部专业职务聘任制四年半回顾□本刊记者侯兵本刊通讯员马庆利编者按:4年前,沈阳日报社总编辑傅贵余寄来题为《报社机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实行内部专业职务聘任制》一文,本刊1993年第二期加编者按予以刊发,并称赞沈阳日报在...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各家新闻媒体越来越看重人才,重视队伍建设。为推动培养更多的名编辑、名记者、名评论员,交流地市报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精品的经验、体会,《新闻战线》编辑部自2002年6月1日开始,分别与石家庄日报社、大连日报社、保定日报社和襄樊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四届《地市报人·我的得意之作》征文,得到地市报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和欢迎。不少读者来信要求将这一征文继续办下去。《新闻战线》编辑部与沈阳日报社决定联合举办《地市报人·我的得意之作》沈阳日报杯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同志在1948年10月2日《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为读者服务”的口号,他说“你们写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  相似文献   

12.
“看报看题”,读者看报首先浏览标题。好的标题不仅可以一下子吸引读者,而且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使标题生动、传神、醒目呢?笔者根据同仁经验,结合自己实践,认为作题时往往巧用一字,即能使标题生辉。  相似文献   

13.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6,(10):24-26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也有人把消息导语比作“凤头”,还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吸铁石或钓饵,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调查,一般读者每天用来看报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他们看报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天和新近  相似文献   

14.
1989年2月,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教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沈阳日报社、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沈阳电视台等9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的通知》。《通知》下发以后,在全市阅读领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迅速掀起了一个读书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我受九家发起单位的委托,对这次读书活动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近来看报,有时看到只有标题,找不到正文。我原以为是漏排了的。后经内行指点,说这叫做“标题新闻”,是个新品种。哦,难怪只有标题。大概是人们要求增加信息量的一种措施吧。和“一句话新闻”一样,也是客观的需要。读者看报,一般是先看标题。如果标题吸引人,引起对内容的兴趣,就接着看正文。为什么有时候只需几分钟就可看完一份报纸呢?因为看了标题就不想再往下看了。“标题新闻”应运而生,是不奇怪的。读者看报,想多获得一些信息,喜简短,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动态     
《中百时报》在纪念创办四周年、发行二百期时,不搞隆重的庆典活动,而是扎扎实实搞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读者问卷调查,收获颇丰。这次近千人的读者调查面广层次多,其中市财办、商业一局的现任和离休干部占2%,本公司高、中层管理人员占5%,退休工人占2%,社会各类人员2%,而85%以上是广大营业员。通过问卷调查,该报了解了读者阅报的情况;了解了读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工人日报社主办的<新闻三昧>(2009-3)那篇<"三多"炼就通讯员的基本功>,挺受启发,获益非浅.作者拟制了三个小题,说明通讯员必须炼就三项"基本功":一是多留心,处处留心有文章;二是多动手,争分夺秒写好稿;三是多看报,报纸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02,(4)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记者学习班作《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他在《谈话》中说:“你们写的东西是为了给人家看的,你们是为读者服务的。看报的人说好,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看报的人从你们那里得到材料,得到经验,得到教训,得到指导,你们的工作就是做好了。”在这里,刘少奇同志明确提出“为读者服务”,而且把是否满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为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各家新闻媒体越来越看重人才,重视队伍建设。为推动培养更多的名编辑、名记者、名评论员,交流地市报新闻工作者采写和编辑精品的经验、体会,《新闻战线》编辑部自2002年6月1日开始,分别与石家庄日报社、大连日报社、保定日报社、襄樊日报社、沈阳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五届《地市报人·我的得意之作》征文,得到地市报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和欢迎。不少读者来信要求将这一征文继续办下去。《新闻战线》编辑部与许昌电视台决定联合举办《地市报台人·我的得意之作》许昌电…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在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石家庄日报社、兰州日报社、湛江日报社的大力支持下,本刊在2012年度举办了"‘苏州杯’新闻改革创新与发展繁荣"征文、"‘石家庄杯’整合党报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征文、"‘兰州杯’彰显主流舆论,引领文化发展"征文、"‘湛江杯’提升子报子刊竞争力"征文,来稿踊跃,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欢迎,本刊从中选择发表了13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