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也在这一年之内,新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世界各族人民都在感受着新媒体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精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得新媒体日益成为了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新技术。本文从微信微博的相关界定、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曾几何时,新媒体这个名词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纸媒便开始面临各种新媒体介质的挤压,论坛、微博、微信、掌媒……于是乎,有人高呼这是一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处在如此环境,作为纸媒的一名记者,笔者常想,在这个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的新媒体环境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个人认为,在这个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的媒体环境中,媒体工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发声,而且还要站在凳子上拿着我们的麦克风发声,做一名"站在凳子上演讲的人"。那我们如何做才能站到那张凳子上,而那张凳子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微信的兴起仿佛就在一夜之间。那么微信为什么会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早已群众基础根深蒂固的短信呢?或许通过它所推出的前所未有的新功能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自媒体,人人都是新闻的主角和传播者,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挑选自己所喜爱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的诞生,激发了人们传播信息的热情.人人都有麦克风,形形色色的新媒体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新媒体以时效性强、传播形式多样和互动性强的优势,赚足了眼球,同时也面临着法律和道德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9):27-31
本文通过大数据挖掘,采集了2011年至2016年间"上海发布"微博、微信账号的文本内容,全文本分析了政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特征。研究发现,政务新媒体兼具政府公共服务属性和社交媒体属性:传播议题主打民生信息;微信与微博相互补充,发布频率与用户行为息息相关;微信版面价值梯度效应形成,内容呈现幂律分布且与民生密切相关,内容生产开始类型化,标题生产摆脱传统规则等。  相似文献   

6.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人们引领到了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且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都让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然而,尽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诸多优势,但是,随之而来也会产生缺乏深度、信息过剩、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传统财经期刊应当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自身的思想深度巧妙嫁接、相互融合,迸发出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期刊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如今,我们已经迈入新媒体时代,以手机、微博、微信、QQ、BBS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广播新闻评论写作,是广播新闻媒体人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8.
欧漫 《新闻前哨》2014,(6):55-55,62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通过新闻网站、手机报、微博等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信息、发表意见.这些信息快速更新、篇幅短小,汇集成大量的资讯让人目不暇接.不少传统媒体纷纷顺应这种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在新闻写作和编辑方面采取“碎片化”的方式.所谓“碎片化”,出自英文的“fragmentation”,意即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根据人民日报2012年针对8万多名受众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碎片化”消费趋势初显.近四成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人不到5%.  相似文献   

9.
孙磊 《新闻实践》2014,(6):62-63
在社会民生新闻的报道领域里,警界新闻一直拥有极高的热度。纵观20年来杭州的警界新闻史,没有任何一个年份比当下拥有如此"透明"的报道环境: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使各个街道派出所、城区出入境窗口和相当一部分"明星"警察都开通了实名认证的微博、微信,公安机关的各个基层单位纷纷玩转新媒体,通过新的渠道发声。"读者"成"用户",纸媒记者还能做什么?首先来回顾一个"警察玩转新媒体"的经典案例2013年余杭公安利用微博侦破"三张扑克牌案"。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在新媒体主导下的传播格局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形态的改变。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引发了大众对微博、微信的追捧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传播的新媒体沟通形态广泛以微博、微信为主。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微博、微信能够帮助人们多渠道的获取资源信息,使组织中的成员都有参与意见表达的机会。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社会化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开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10月11日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及3G等新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它们一方面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另一方面改变着人们从传统媒体分享信息的方式和习惯,而且新媒体自身也在迅速变身升级换代,例如微信的出现就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曾经是人们信息交流重要方式的短信。因此对传统媒体来说,利用新媒体,并关注新媒体的变化从而一直站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前沿是传统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本文从广播媒体出发谈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节目之间的互动正在发生着变化。以广播新闻为例,微博微信以免费、方便、快捷、即时性等优势,正在改变传统广播节目以热线电话和短信参与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广播电台应用到节目互动中。下面就以具体节目为例,浅谈社交媒体、自媒体在广播电台节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地涌现出来。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博客、微博,乃至应用于手机客户端的微信,都层出不穷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应用这些新技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选择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新闻。本文从新闻作品的文本层次方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微新闻作一分析,并总结新媒体时代下微新闻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记者微博在新语境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微博与记者微博(一)什么是微博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log)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包括短信、实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和网页等在内的很多方式传播。除此之外,微博的另一个特点还在于一个"微"字,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像腾讯微博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  相似文献   

16.
微信不点赞     
博客兴起,宣告了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式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之后,微博起,短平快的便捷,着实令人感叹.未几,微信又起,而微博式微,一时注意,全然转移.我是个不赶趟之人,虽也开通微信,仍坚持写博文.且还关注微博,其一百四十字的限度,令拖沓者不悦,却有高手,字数之内,点穿成线,线织成网,脉络清晰,系统完整,简直是以上帝视角,审视人类,透过笔锋看刀锋,概括功夫真真了得. 微博是一群陌路人天各一方,因相互关注渐成朋友;微信是一群朋友聚集一堂,而渐成陌路.微博是虚拟世界,里面的人本不相识,惟有看文字,发觉有志趣相投者;微信乃现实世界,里面的人本相识,看文字才发觉,其实根本不认识此人.  相似文献   

17.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全媒体时代,只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同时上阵,才能抢占网下和网上两个舆论场,掌握舆论主导权.全媒体时代,纸媒在“第一时间”介入突发事件,与网络消息和谣言赛跑,才能凸显公信力. 新媒体的全民性 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的移动化,尤其是微博、微信的使用,使得人人都可以随时发布“新闻”和自己的声音.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在现场的目击者可以用手机拍照后通过个人微博、微信将消息扩散出去,再通过“意见领袖”的转发或评论,很快就会使突发事件成为热门话题,甚至改变公共舆论议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在本世纪前十年,我们对"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说法有所体会,但不深。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信息发布由中心化完全演变成多中心化,乃至无中心化。"人人都有麦克风"已经太陈旧。各类自媒体账号和社交网络,可以把生活里的一切都发布到平台上。这十年间,重点新闻网站,或者说主流媒体纷纷开通官方微信、微博等账号,充分利用各类平台。从领导到员工,思路和工作方法都在转变,对怎样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进行了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20.
微博与微信二者都属社会化媒体,鉴于微信相比于微博更新、更接近于普通用户生活,一部分人持有微信有取代微博之势的观点.然而,通过分析微博与微信在传播、社交、沟通3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论证了微博与微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