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6,(12):79-79
郑春平在2006年第11期《中国记》发表章说,究竟是先做人,还是先做新闻,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随着今年河南电视台女记曹爱弃采救人而被为誉“中国最美丽的女记”后,这个话题再次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厦门《东南晚报》记者柳涛在该报发表的骑车人雨中摔倒的连续动作照片(参见本期第13页照片).一场关于记者行为边界的讨论随之颇为热烈地展开了。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6,(10):76-76
据新华网新近报道: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曹爱最近在现场采访一起少女落水事件时,危急之际放弃采访而先对被捞上岸的少女,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抢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网友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赞扬,一天中约有10万人跟帖子阅读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4.
日前.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忠实记录了一名雨中的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针对这组照片,很多网民认为记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  相似文献   

5.
曹艳 《记者摇篮》2005,(9):16-18
2005年5月10日新浪网转载了一组厦门摄影记者抓拍的骑车人暴风雨中遇马路陷阱栽跟头的照片。北京青年报随即发表了题为《一组照片引发网民热议记者职业伦理》的文章与之呼应。网民们就记者该不该拍摄并发表这组照片这一话题产生了激烈讨论,引发了记者在传达新闻责任和道德伦理之间应如何平衡的热议。  相似文献   

6.
《新闻三昧》2004,(12):20-20
首都女记协第八届好新闻颁奖大会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首都40多家新闻单位的女记参加了本次评奖活动。评审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从150篇参评作品中评选出98篇优秀作品,此次评奖活动代表了首都女记在2003年作出的成绩。本刊《为美丽的推动加油——首届海峡两岸女记与社会进步研讨会综述》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南非女摄影师乔迪·比伯摆拍的《阿富汗割鼻女孩》照片,成为2010年世界新闻摄影奖荷赛奖的年度照片。然而自从奖项于今年2月揭晓直至5月7日举行颁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杭州《都市快报》摄影记报道的“宝来车溅人事件”引起全城哗然,新浪、新华等数十家网站对此事转载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和反响。报道刊发后第二天,那位司机就给报社打了电话,表示道歉。这件事情虽不大,但值得我们摄影记深思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评出的第十七届中国新闻摄影奖中,有一件一等奖作品,名叫《女记者急救落水女童》的新闻照片,说的是2006年7月10日下午,13岁的女孩孟珂在郑州黄河岸边嬉戏时卷入激流被打捞上岸后,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拼尽全力为她做人工呼吸的新闻。这个新闻照片能够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恐怕与作品本身所彰显的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是不无关系的。我们从这张获奖照片中获得的启示是,在人命关天和新闻采访二者的选择中,新闻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0.
李红军 《新闻爱好者》2011,(10):157-158
2011年4月15日,《大河报》以5个版的篇幅强势推出科技人物报道《中国矮败小麦之父》。随后,河南日报在头版进行转载,河南电视台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做了一期专题。  相似文献   

11.
一、事件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当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各大报社,数家新闻网站都转载了新华社柳涛拍摄的这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高达数千条,在传统媒体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记者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照片拍得倒是精彩,可拍…  相似文献   

12.
每年春节前后,总有关于农村话题的热点讨论。今年也不例外,一篇名为《有点想分手了》的帖子被转载到微博,“上海女逃饭”引发热议。2月21日上午,中国江西网发布消息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  相似文献   

13.
展示恐怖吸引眼球近来我国的传媒上隔三差五地以同情、呼吁社会援救的名义,刊登各种畸形病态人员的照片。例如, 2006年11月29日《新京报》A14版新闻《女孩面生巨瘤母女沿街乞讨》配发了一张生病女孩的正面照,十分恐怖;A10版还有一张男婴脑后巨大囊肿的照片;2006年6月以后,各家媒体持续数月追踪发布多张78厘米的湖南半截人彭水林图片,其中部分照片让人看了不寒而栗;中央电视台2006年2月15日《共同关注》的一期节目“是谁毁了花季少女”提供的被毁少女面孔的画面,让  相似文献   

14.
陆高峰 《今传媒》2006,(4X):20-20
关于女大学生“卖淫”的新闻如今成了媒体的长效话题。而且浮出水面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杭州女大学生卖淫案调查:卖身钱多被挥霍(图)》《暗访调查重庆女大学生的性交易》《武汉高校女大学生卖淫实录》《高校将成为中国最大妓院》等一系列有关女大学生“卖淫”的“重磅新闻”被隆重推出和争相转载,女大学生群体的真实形象逐渐被媒体营造的“拟态形象”所扭曲并取代。女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卖淫女”、“三陪”、“没有好女孩”等画上了等号。  相似文献   

15.
安冬 《青年记者》2006,(17):45-46
7月12日,大河网“网闻天下”栏目出现了一篇题为《女记者曹爱文流泪伤心模样》的帖子,讲述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曹爱文在采访现场救助落水女孩的全过程。短短几天之内,她成了各大网站的焦点人物,网友称她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河南省委和河南省青联授予她“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而这个梳着马尾辫、大眼睛的年轻女记者今年只有23岁,大学毕业后进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部刚刚一年。因为善良而美丽,要做记者先做人7月10日下午,正在电视台紧张工作的曹爱文接到了群众电话,在黄河公路大桥西约300米的地方,有一个女孩在玩耍时不幸落水…  相似文献   

16.
陈锡添 《传媒》1999,(3):31-34
1992年3月26日下午,《羊城晚报》头版详细地摘要转载了《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3月28日,上海文汇报、中华工商时报也全文转载了《东方风来满眼春》。3月30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全文转载了《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3月30日晚,新华社向海内外播发了这篇长篇通讯。  相似文献   

17.
5月10日,国内的众多媒体转载了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是引发了剧烈的争论。一方认为,记在明知有水坑会对行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竟然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18.
李拜石 《新闻界》2006,(6):127-127,126
2006年7月12日,一篇题为《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流泪伤心模样》的帖子出现在大河网“网闻天下”栏目,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曹爱文救助落水女孩的全过程。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经过多次努  相似文献   

19.
李红军 《新闻爱好者》2011,(20):157-158
2011年4月15日,《大河报》以5个版的篇幅强势推出科技人物报道《中国矮败小麦之父》。随后,河南日报在头版进行转载,河南电视台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做了一期专题。写人物,以这样的规模去做,尤其是被《河南日报》转载,在《大河报》还是首次。而这样的人物写作,也具有开创意义。稿子刊发后,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致电本报,称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这说明,《大河报》这样的人物报道形式得到了社会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2年元旦江苏广播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一档新闻资讯类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起,一股被业界称为“民生新闻”的改革浪潮席卷中国各地电视新闻媒体。开播不到一年时间,收视率跃居第一位,栏目年度广告额拍卖过亿元,等等。《南京零距离》创下的这些骄人业绩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来无数电视同行争相学习、模仿、“克隆”,并大都收到连锁性轰动效应。以河南电视台的新闻改版为例,2004年元旦,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借鉴《南京零距离》的成功经验,推出河南版“零距离”《民生大参考》后,尽管中途遭到本地电视新闻王牌栏目、收视率老大——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的全面封杀,但在资金、设备、人力、信号覆盖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的《民生大参考》,收视率仍然一路攀升,开播一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