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因为城乡教育二元化制度及生活成本等等问题被迫留在家乡,很多留守儿童长期远离父母中的一方甚至双方,每年相聚的时间非常有限,监护教育的责任全部转移给老人及教师。安全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及由此带来的行为特征,个体对身边事物与周围环境危险性的预判及反应是安全感的直观呈现。乡村留守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往往会表现出安全感缺失,音乐游戏融合了音乐与游戏这两种有益于儿童成长且儿童非常喜欢的元素,将其用于乡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缺失的干预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对策略选择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于长期在爷爷奶奶、亲朋好友等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在这种缺少父母亲情的家庭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凸显。要想解决这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齐抓共管,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城市化的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的出现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称作空巢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那些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我作了以下的研究. 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不当.二、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三、重男轻女,家教失衡.四、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五、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分配不合理,他们忽视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六、中国农村教育的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步伐。但截至目前仍有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没有解决,其中幼儿教育与管理问题最为突出。由于政府、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原因,留守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从社会、校方与家庭三方面着手,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家庭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人群。父母离异意味着儿童缺失一方父母的陪伴,家庭结构的改变会给儿童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儿童因缺乏情感支持与学习支持产生了厌学心理。分析了离异家庭儿童厌学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角度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万春 《甘肃教育》2021,(4):146-147
寄宿制学校突显了集中力量办学的优越性,但容易产生学生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诸如学生长期在校,与父母相处时间短,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易形成性格孤僻、自卑,甚至心理抑郁等问题。寄宿制学校探索通过构建平台让家长近距离接触学校教育,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效解决乡村寄宿制学生的管理现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随着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现状和主要困境,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入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顾鹰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叙事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顾鹰敏锐地关注到儿童在当代家庭环境中仍会遭遇的成长困境,将父母离异、二胎家庭、养宠问题等当代家庭新现象纳入写作题材,以丰富的人物关系设置反映出父亲缺位、代际矛盾、功利教育等家庭关系现状。在书写困境的过程中,顾鹰以镜像对照投射的人物结构直面儿童的心灵体验,并且试图以双向成长的叙事模式突破困境的桎梏,实现家庭教育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任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和父母在儿童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现实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家庭教育,尤其是亲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能给学前儿童创造出适宜的正常生活环境,本文建议政府部门设定相关法律监督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提倡对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相应的亲职教育,最终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教育关系着儿童本身的发展,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农村家庭中,父母同样很重视儿童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给儿童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家长素质低下,无丝毫教育意识,家长育儿观念错误,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家长给幼儿起不良示范作用,家长没有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之爱与关怀,在心理上存在感觉缺失,对于学习以及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语文教学能够强化对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留守儿童能够敞开心扉,更好地去学习和生活。本文主要对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研究和讨论,不断驱除留守儿童心中的阴霾,带动留守儿童能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努力地去生活,促进留守儿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王燕平 《甘肃教育》2014,(10):24-24
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  相似文献   

13.
学校及教师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用,让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怀,更加健康地学习与成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完善留守儿童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致使农村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产生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情感、学习和道德方面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得到重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1.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陈丹  俞可 《上海教育》2013,(14):50-53
儿童成长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绝大多数的父母以及未成年人的关爱者都会致力于未成年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然而,家庭并无法为未成年人提供成长所需的一切条件,尤其是当家庭自身不保,如失业、贫困、疾病等,由此呼唤公共政策的支持。公共政策是家庭抗击风险的有效工具,促进儿童发展的公共政策首推教育,但并非仪限于教育。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引起问题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有紧密的联系。本研究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综合考察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从家庭、学校和社区几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西部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并从家庭、学校、社区、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长期短缺,使他们难以在家庭中获得早期社会化必需的生活经验、道德规范、学习技能、情感体验、行为习惯等,对其生活经验积累、道德习惯、文化学习、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家庭,避免这种短缺;另一方面,政府、学校和社会要尽力去弥补这种短缺,降低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乡村教育的现状堪忧。广袤的原野是中华儿女的家园,但每个乡村家庭都或多或少被“实利与快速发展”裹挟,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产生了人数庞大的留守儿童。笔者所在学校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查显示,有近70%的在校学生不是在父母双方的亲自教育下学习的,或为父母一方抚养,或隔代教育。由于社会诱惑不断增强,不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也在削弱。随着国家均衡教育改革的发展,广大农村中小学硬件规格不断  相似文献   

19.
儿童学习不良问题是目前困扰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软环境比如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功能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学习不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善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的几点建议包括:(1)给予孩子积极关注;(2)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3)改善家庭功能,明确角色定位;(4)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5)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儿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儿童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得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