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小词典     
张衡后汉杰出的天文学家,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死于汉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他曾制作"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当时人都惊佩仪器制作的精妙."浑天仪"用水转动,星宿出没与天象密合."地动仪"制成后,忽有一龙机发动,就是指示要有地动,当时洛阳城中没有地震的感觉,于是学者认为仪器无用.但在几天之后,果有陇西地震消息传来,人们这才惊佩其才能,这确是当时中国及全世界最高的科学成就.张衡不但是天文学家,他还是个文学家,曾作"两京赋"以讽刺当时的奢侈风尚,构思十年始成.他的作品表现  相似文献   

2.
钟书先生活了八十八岁。他生于一九一○年,大我十四岁。我荣幸地和他一起在一九四七年的上海挨一本只办了一期、名叫《同路人》杂志的骂。骂得很凶,很要命,说我们两个人在文化上做的事对人民有害,迟早是末路一条……钟书先生是有学问的人,底子厚,他有恃无恐;我不行,我出道才几年,受不了这种惊吓,觉得在上海混生活很不容易了,不应该受到这种蛮横的  相似文献   

3.
一、变序讲读激发兴趣 1.弄清末段要点。在学生初读课文大体了解内容之后让他们明白以下要点: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他长大以后成了什么样的人? 2.谈话。张衡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那时候,科学技术很不发达,要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守望天空     
1560年,丹麦天文学家预测说,这一年的8月21日将有日全食发生。到了那天,果然发生了日全食。天文学家的精确预测,引起了一个14岁少年的极大兴趣,并促使他从此喜欢上了天文观测。他就是后来丹麦著名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布拉赫,1546年出生于丹麦的一个贵族之家,1559年入哥本哈根大学读书,自1560年对天文学产生兴趣后,从  相似文献   

5.
祖冲之     
祖冲之,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于公元429年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曾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建康等地为官多年.祖冲之从小就对天文、数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专攻数术,搜烁古今”.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首推他对圆周率的计算.还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张衡、刘徽等前人的工作进行仔细研究,一一驳正了他们的错误,并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7位.他也因此成为圆周率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对过去科学家的工作进行反复考核,就是对他的前辈著名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张衡传     
一公元78年(东汉章帝建初三年),我国古代杰出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字平子)诞生在南阳郡白河之畔的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境)。张衡的祖父张堪担任过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很会用兵打仗,曾多次率兵击败侵扰地方的匈奴军队,并且注重发展生产,曾组织人力开辟了大片的稻田。张堪是名闻当世的人物,但到张衡出世时,他早已病故了,家里的生活很贫寒,有时不得不接受亲友的救济。张衡读书非常刻苦,求知欲特别旺盛,学习的热情极其饱满,“一物不知,实以为耻;闻一善言,  相似文献   

7.
在《张衡传》中,共有六次写到张衡对待做官的态度和官职的升迁情况,详细弄清这些情况,对学生理解张衡的为人和品德是有帮助的。这六次情况是: (一)“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据历史记载,张衡年轻时就很会写文章,加上他十七岁至二十二岁时曾“游三辅”、“观太学”,更达到了“通五经”、“贯六艺”的程度,于是出了名。汉和帝(刘肇)永元年间,南阳郡太守要推举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我国有五位古代科学家的名字登上了月球,他们是: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中,东汉科学家张衡,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郭守敬,还有传奇人物王古(译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故事     
庄子名周 ,大约生活在战国中期 ,是宋国蒙地人 ,即今天的河南商丘县人。他的家境非常贫困 ,居住在偏僻的小巷里 ,常常衣破鞋烂无米下锅 ,饿得面黄肌瘦。但他品行高洁 ,鄙弃世人追求富贵的卑劣行径 ,酷爱自由自在的生活 ,宁肯过着贫困艰难的生活 ,也不愿使身心受束缚。他写的书就叫《庄子》 ,这本书思想深刻、才华横溢 ,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庄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学问非常渊博 ,研究的范围很广泛 ,他的哲学思想对我们认识自然和人有很多宝贵的启示。庄子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巴斯德出生于士兵之家,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骑兵,这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是颇有社会地位的家庭。可是巴斯德很羡慕那些读书人,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有学问的人。但巴斯德始终不明白,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呢?叔叔用嘲笑的口吻对他说:“如果你能够成为博士,那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了!”  相似文献   

11.
祖冲之勤奋好学,热爱天文,13岁时就进入了皇家学校——国子学学习,得到了天文学家何承天的教诲,学问大有长进。祖冲之经过测算,测出公元429年的9月15日晚上将发生月食现象。正巧那晚他受邀(yao)参加了朝廷宠臣戴(dai)法兴的生日宴,于是在宴会上祖冲之宣布当晚要发生月食。戴法兴一听发怒了。自己做寿,竟然出现了"天狗吃月亮"的事情,太不吉利了,就说祖冲之和他过不去才这样说的。祖冲之从容地解释(jie shi)说:"月食就是月圆时,太阳光被  相似文献   

12.
《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小时候爱好天文,细心观察天象,琢磨星星的运行规律,长大后成为著名天文学家的故事。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理解张衡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与他小时候的努力的联系,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由“数星星”入手,分三步来进行探究。首先要弄清张衡是怎样观察星星的。课文的第1自然段共3句话,为了理解第1句话是怎样描写美丽的天空的,可用投影打出下面的两句话:①天空中有无数星星。②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察,一直到了几百颗,说明他从小就爱上了…  相似文献   

13.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而且在文学、哲学、数学、地理、绘画等方面也有不俗表现。试从他文学作品里有关百戏、乐舞等文字内容出发,谈谈他的"技艺并重、形神意和""注重形式、情外魅力""德智明志、回归真实"等乐舞美学思想。试想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对张衡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文化知识,更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809年,林肯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农民家庭。在他两岁时,他们全家就重新开始了拓荒生涯。林肯才5岁时,已是父母的好帮手了。艰难与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勤劳吃苦的品质,提水、劈柴乃至下地锄草等活他都经常做,而且很内行。  相似文献   

15.
聪明的解缙     
明朝的解缙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平时治学严谨。他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学,善于吟诗作对,当时人们称他为"神童"。相传解缙9岁时曾经跟随父亲在长江边洗澡,他父亲将衣服挂在树上,触景生情,不由脱口吟出一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赠金     
范冲淹9岁时,听说山东长山有座醴泉寺,寺里的长老很有学问,他便一心想到那里去读书。后经过母亲的同意,他终于来到了醴泉寺。不过寺中僧多粥少,生活非常困难。 一天晚上,范仲淹在月光下读书,长老见了,拿出一块面饼悄悄放在石桌上走了。范仲淹专心读书,竟没有发现,起身的时候饼子被衣袖扫落在地上,他弯腰拾起饼放到原处。  相似文献   

17.
追月的人     
刘署刚 《科学启蒙》2015,(Z1):52-53
他在大山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20岁官至“生产队长”,22岁毅然卸任,开始了自己的“追月”之旅。40年光阴荏苒,当年的翩翩少年,逐步成长为我国航天科技的领头羊,他就是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大山里的孩子在四川省大巴山南麓海拔八百多米的大山中,有个叫独柏村的小村庄。那就是吴伟仁的家乡,他在那里长大,在那里生活和学习。小时候,吴伟仁家里很穷,他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生活很艰难。八岁时他上了小学,但他一点都不像别的孩子,既不上树掏鸟蛋也不下河摸鱼,他一有时间就帮家  相似文献   

18.
《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长大以后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结果;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突出词和句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每月有2300元的离休金,却在村里开荒种地,常年吃红薯拌饭,穿着旧衣服,住着旧房子;他生活十分俭朴,却用全部收入奖励和资助了2万多名学生,30年捐出的资金已达20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他无儿无女,却是1000多名贫困学子心中的慈父。他就是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共产党员、江西省新余市罗坊中学80岁的离休教师蒋国珍。  相似文献   

20.
1950年,韩国一个15岁的男孩,不断升级的战争带走了他童年生活的快乐,贫困成了他生活的主题。他卖过冰棍,卖过萝卜,但却难以维持温饱,于是他又开始了卖报生涯。他卖报既用力、又用心,后来他成了世界第46位拥有200亿资产的企业总裁,他就是韩国大宇集团董事长金宇中。正是童年的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