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宁 《记者摇篮》2006,(1):31-31
1906年的圣诞节,范斯顿在他设于麻萨诸塞州的实验电台首次做实验性广播,将谈话、歌唱及音乐等声音传播出来,广播从此诞生。走过百年,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老广播必须坦诚地面对它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视频,广播与网络联合,正是老广播勇敢而自信地走出的一条新路。一、广播 网络,联合也是一种竞争前不久,在中华传媒网社区的传媒学术论坛上,曾有个帖子这样提问:如果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形容广播的特性,你的答案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是“流动”、“随时随地耳听八方”、“收听的伴随性”、“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听”,这些评价固然概括了广播的一些优势,…  相似文献   

2.
“广播稿完全是让人听的”,这是教育家叶圣陶50年前对广播稿语言特点的高度概栝。他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有时候听得完全明白,好像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里一楞,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可见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叶圣陶认为,广播稍纵即逝,“听”是制约广播语言特点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听众工作,几乎没有人认为它不重要。遗憾的是,近些年来当电台的各节目生产部门进行一系列创新创优改革、高潮迭起的时候,一些听众工作部门却不相适应,显得过于冷清平淡。在有些地方,听众工作似乎成了被淡化、被削弱的薄弱环节,或工作无起色,或机构不健全,或人员不齐备,或经费不落实等等。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无益于广播事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也直接侵害着广大群众的收听权益,客观上使广播再回到过去那种“我播你听”、“我要你听什么就是什么”的强制性传播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其对现有传媒生态的冲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基于1050个广播受众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移动互联终端上的广播受众呈现明显的年轻化、收听时段随意化、收听时长碎片化、收听内容个性化、娱乐化等特征。本文认为,传统广播应制作“短小精悍”的节目覆盖“碎片化”的收听时段,用“私人订制”的内容满足“个性化”的收听需求,用基于“地点”的信息推送替代“黄金档”的时间安排,用基于移动端口的“专业生产”规避传统节目的简单平移。同时,广播在移动互联终端的拓展应尽可能借助现有的成功平台,以实现最小投入的最大传播。  相似文献   

6.
广播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广播的特点是快、伴随性强和接受成本低。听众听广播,是希望从中了解到自己应知、未知、欲知的各种信息。广播听众收听广播就如人们到商场购买物品一样,喜欢什么品牌,需要什么信息,爱听什么节目,都要“货比三家”,而且听众们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即  相似文献   

7.
“移动商务是移动技术+商务”是当前一种比较普遍、又令人十分迷惑的说法。这种说法诈听起来,几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品,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完全甚或是一种低俗化的移动商务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轮子地不断滚动,广播迎来了新一轮的收听热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如今这一景象也在中国再现。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在这里,移动人群主要指向车上人群。  相似文献   

9.
看某地区电视台新闻节目 ,常听到刺耳的“该”字 ,什么“该县”、“该镇”、“该乡”、“该村”、“该局”、“该厂”、“该校”、“该店”……。听一些县市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 ,也有类似情况 ,“该”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个该字不仅内行人士听了不舒服 ,普通听众观众听了也十分反感 ,常常责问 :““该”到何时 ?这个问题涉及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语言特色、编辑和播音的基本要求 ,有必要说一说。先说广播新闻。广播和报纸是两种不同的传播媒介 ,前者诉诸听觉 ,后者诉诸视觉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诉于耳的方法 ,和诉于目的时候是全然两样…  相似文献   

10.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无一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听众收听广播也是如此。听众,什么时候听广播,什么时候不听广播?应该说,听众听广播或不听广播,都是具有很强的时间性的。听众的衣食住行工学娱休……一天24小时的全部活动,总是有着很强的规律性的,每天大的生活节拍都是很相似的。对广大听众来说,收听广播只是他们一天24小时活动中的一项必要活动,也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不可能不受其大的生活节拍所制约。就一般的情况而言,早、午、晚三餐前后的一段时间,往往是多数人收听广播的黄金时间,特别是早、晚二餐时间前后,听广播的人数可能会更多一些,尤其是早餐前后更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媒介功能正在经历从“满足个体信息需求的远程传输工具”到“塑造社会文化、维系公共秩序、传播特定思想的大众化媒介”的重要嬗变。这一变化映射着广播媒介“身份”的意义迁移。本文以移动互联作为社会语境,读解广播媒介的“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2.
方明 《中国广播》2010,(4):21-22
现在办广播的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是“开门”办广播。什么叫“开门”?就是把我们的听众请进来,我们的播音员主持人走出去。在这种互动的情况下,我们评选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必然要听一听广大听众、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徐蓉 《声屏世界》2006,(3):56-57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过去省级广播传媒是单向传播,我播你听,我播什么,你听什么,省级广播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是互动的主要方面,农村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互动的次要方面。而现在,频率专业化之后,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河北广播》2006,(4):60-61
“十年前,我还在上中学,一天无意中打开收音机,听到《灯火阑珊》这个节目,由此我认识了李爽、黄迪、重阳……于是每天晚上听收音机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灯火阑珊》也便成了习惯。十年后,我走进了河北电台成了一名主持人,当我在直播间的时候,我知道还有他们的声音在飞扬……”,这是我在河北生活广播庆祝“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5周年特别节目”时录制的一段话,道出了我从一个广播“FANS”到广播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的“导语”起源于报纸新闻写作,可是随着广播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感到新闻导语的写作有改革之必要。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吴冷西同志说:“新闻导语,模仿文字新闻的习惯很严重,往往不是开门见山,直接了当,而是听了一长串的附加语后,一长串‘的’后,才明白说的是什么人,什么单位,什么事情,完全没有考虑到听众是在听,而不是在读,这说明我们的同志缺少群众观点,不懂得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这是新闻改革中必须花力气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受”向“受—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18.
收听新闻广播时,经常可以听到“这个厂……”、“这个队……”、“这个县……”、“这个……”的说法,使人有时听起来不大明白。从开头听这则新闻的人,知道这是说什么地方、哪个单位的事,但也不见得一遍就听得很清楚、就记住;没听到新闻开头的人,就无法知道这是在讲什么地方哪个单位的事。很多人往往是一边手里干活,一边听广播,只在新闻的开头交代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日报重新提出“刹住长风”的时候,我们想借贵刊一角,赞一赞广播新闻上“短”风范例:《江苏快讯》。《江苏快讯》,是今年6月1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新节目。问世时间虽短,却受到听众的普遍重视和欢迎。我们这里不少人听《江苏快讯》已成“瘾”,迟睡觉,少休息可以,不听《江苏快讯》,象丢  相似文献   

20.
在迈向现代化广播的道路上,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时刻不忘增强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巧妙借助重大事件、大型赛事、节庆、晚会等传播平台,积极策划探索内容新颖、信息实用、表现形式独特、参与性和互动性强的品牌性外宣活动。从2008年至今,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先后探索出“听多彩之声·说魅力贵州”全国五十家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入黔采访大型直播、“浩瀚六百年·激荡新贵州”贵州建省六百年纪念活动系列直播等大型外宣活动。尤其是从2008年开始就连续举办了五届的“听多彩之声·说魅力贵州”全国50家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入黔采访大型直播活动,不仅得到全国广播同行的高度赞誉,还被列为贵州省重点外宣品牌活动。那么,这个活动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