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1 1年9月,热心市民季汉翠女士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共168册。《乾隆大藏经》原版为清代官刻汉文大藏经,亦称《清藏》、《龙藏》,始刻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中国历代最权威的皇家宫廷版藏经,  相似文献   

2.
武延康  沈征 《档案与建设》2006,(10):36-36,46
今年5月,江苏省档案局征集接收处将已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陵刻经的申遗档案资料全部接收进馆。内容有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文本,刻经制作工艺资料,金陵刻经处的创始人杨仁山先生家族照片和工艺流程照片,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关于金陵刻经处的专题录像片,刻印经书的经板实物和各种版本的经书资料,共计7160件。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乾隆版大藏经》,这部清代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从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正式开雕至今,印数累计不超过150部,故较珍稀,在我国历代大藏经编纂刊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陆钟辉将元陶宗仪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并为四卷,刻于乾隆八年(1743),有初、后印之别。江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用后印版重印。嘉庆初,鲍廷博据陆刻后印本影刻,校改18处,也有初、后印之分,后印本有补版和异文。晚清刻本多据鲍刻重刊,其中倪鸿本以鲍刻初印本为底本,扫叶山房本石印抄录倪鸿本,宣古愚本、王鹏运本和四川官书局本以鲍刻后印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的百衲本大藏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衲本大藏经是中国近代十余家刻经处联合刊刻的一部天藏经.它的续藏部分没有刻完,正藏也未完成结集,主要以单行本流传,却对近代佛教和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简述了近代各刻经处的设立和百衲本大藏经的结集情况,着重论述了这部大藏经的文献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部官雕大藏经"北宋开宝藏"于北宋开宝四年至太平兴国八年雕成后,对佛教界影响很大。由于官刻数量有限,一般寺院不易得到,于是出现寺院私雕大藏经的创举,福州东禅等觉院所雕"崇宁万寿大藏经"(原名东禅大藏经)和福州开元寺所雕"昆卢大藏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部私雕大藏经,也是传世的福建省最早的刻本,即使是残篇断简也被奉为珍宝。在国内有陕西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泉州开元寺、山西省图书  相似文献   

6.
三、关于雕版大藏经的几点统计上文我们列举了由宋至清800年间我国雕印的16部汉文大藏经,这里再就新发现的材料做一点补充:1983年11月在山西省宁武县发现了一部从未见著录的明万历版《大藏经》,经比勘和研究,此藏属民间刻印,是《永乐南藏》的复刻本,我们称之为《万历藏》。约在明万历十七年(1589)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刻成,与《径山藏》(《嘉兴藏》)几乎同时,全藏678函,1695部。1979年由延圣寺移往宁武县文化馆,经整理后,现存660函,1563部,5997卷,保存基本完好(参见见心《佛教典籍纵横  相似文献   

7.
乾隆石经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自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刻后,历经了嘉庆八年(1803)的磨改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奏修,完整保存于北京国子监二百余年。相应乾隆石经也就出现了乾隆版、嘉庆版和光绪版三个版本。通过对比分析,理清了乾隆石经两次改刻的原因、历史背景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南图书馆》2007,(1):102
2007年1月23日,弥勒慈云寺明悟法师向红河州图书馆捐赠佛学书籍仪式在红河州图书馆举行,仪式上明悟法师将一部《乾隆版大藏经》、佛学光牒1183本及其他佛学书籍1003册,价值8万余元图书、光牒赠予红河州图书馆收藏。  相似文献   

9.
智化寺大观     
王兰顺 《北京档案》2005,(12):44-45
前不久,笔者去云居寺参观,不禁为那里的石经宝藏所叹服.走进中院东侧殿,听见服务生正用高吭的声音介绍着殿内所陈列的<乾隆版大藏经>,当他讲到,这些雕刻精美的<大藏经>竟来自于智化寺时,我不由得心中一震,看来我对智化寺的了解太少了,我决定再去智化寺,针对那里的藏经情况进行探访.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编辑纪昀清代的纪昀,是一位有名的总编辑,他主编了《四库全书总目》。乾隆为了表示自己的文治,从三十七年(1772)开始,动用了4168人,运用了巨大的物力,用了15年时间,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编纂成了一部规模巨大、世界有名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编辑《四库全书》时,编辑人员将搜集到的书籍都编写了内容提要,后来,将这些提要辑成一本书,叫《四库全书总目》。纪昀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也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纂官。总纂官就是现在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地库里收藏着四大镇馆之宝,分别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和赵城金藏. 赵城金藏系金代潞州(今山西长治)民女崔法珍断臂化缘30年募集巨资刻成的一部佛教大典,刊刻时间大约在金皇统九年(1149)至金世宗大定年间(约1173).明代刑部尚书陆光祖在万历十二年(1584)所作《嘉兴藏刻藏缘起》中如此描述:"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三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产鬻儿应之者."《永乐大典》、《金史记事本末》均详细记载了崔法珍化缘雕刻藏经一事.据《永乐大典》第4650卷载,金大定十八年(1178)崔法珍把经版献给朝廷后,金王朝赐她"紫衣宏教大师"称号,后专门设坛为她剃度.  相似文献   

12.
明成祖敕令刊刻的第一部官板大藏经,历时五年于永乐15年(1417)在南京告竣,这部藏经被通称为永乐南藏,俗称南藏,它的目录题名为"大明重刊三藏圣教"。这部经书雕板存世很久,在不断地修板后使得版式比较凌杂,字体风格不一,良莠相间;不断变化的插图比较粗糙,远不及其后写刻古劲秀雅、装帧厚重大方、印刷清朗的永乐北藏。以流通为佛事的冯梦祯在万历十四年(1586)时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国朝仅有两京之板,而诸方之板尽废。北板稍精,而藏于禁中,请印甚难;南板印造虽易,而讹谬颇多,愈改  相似文献   

13.
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山西宁武《万历藏》,存世660函,缺18函,是一部比较完整而过去未见记载的孤本大藏经。这部刻自明末清初的大藏经,存在着诸多的谜团,有待于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藏文大藏经     
据《简明大百科全书》介绍,大藏经为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包括经、律、论三藏。经为释迦牟尼及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律为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仪轨规则;论为对佛教教理的阐发。大藏经的编纂始  相似文献   

15.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11,(12):74-78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开始编修的,稍后四库馆正式开馆(约在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底);前四部《四库》修成时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随后四库馆正式闭馆(约在乾隆五十年正月)。四库馆是为前四部《四库》而设的,前四部《四库》修成即撤馆。因此,我们不能将续办三部《四库》、重校《四库》与前四部《四库》之编修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赵城金藏》修复工作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赵城金藏的入藏 <赵城金藏>是金代佛教信女崔法珍为了表达对佛祖信仰的虔诚,通过断臂募捐的方式,集资刻印的一部"大藏经".这部藏经从金皇统八年(1148)开始刻印,到金大定十三年(1173)方全部刻印完毕,前后共用了25年.藏经印制完成以后,收藏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该藏经因成于金代,藏于赵城,故得名"赵城金藏",又名"赵城藏".  相似文献   

17.
在革命导师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之际,由我国自行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11、30卷出版了,同时出版的还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和《列宁选集》第3版。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由中央编译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文重新编译的,译文更为准确,编排更为合理,资料也更为丰富。新版《列宁选集》根据《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重新编选。两部选集在内容的编排上,既适应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内容准确、使用方便、长期稳定的版本。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两部选集的出版,为我国人民系统、全面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了丰富准确的原著,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从康有为“盗经”到《影印宋碛砂藏经》的出版,使人们看到流传800多年《碛砂藏》的真实存在。《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新雕藏经律论》,因刻经地得名,是南宋私人刻印的四大藏经之一,汇集两晋至南宋佛藏经书1521种6362卷,国内外几家藏书单位均非全帙。将辽宁省图书馆所藏360个经册(含残册)169种372卷(含残卷)鉴定为同一部《碛砂藏》经卷,将其中具有详实版本信息的37个经卷列入表内,其余335个经卷鉴定刻经时间和刻经地,得出辽宁省图书馆藏《碛砂藏》版本为南宋元刻元明补刻递修明永乐杭州朱家经坊印本,与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02965号著录“南宋刻元补明递修明永乐杭州朱家经坊印本”有异同。  相似文献   

19.
明刻郎瑛《七修类稿》五十一卷本传世甚少,清乾隆时周綮在重刊此书时已说:"惜其书镂版散佚,藏弃家购觅旧本珍如拱璧",可知此书明刻在两百年前已甚为罕见.此后著录明刻《七修类稿》的仅数家,且多浑称明刊,没有交代究竟是何年代所刻,这是因为明刻本序跋中没有直接提到此书的刊行年代问题.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明代同一书版印本《七修类稿》两部,从其版框、字口上看,可知是近于同一时期刷印的.一部原是清内府藏本(下简称甲本),有朱文"乾隆御览之宝"、白文"天禄继鉴"等印;另一部是我馆王贵忱同志捐献的(下简称乙本),存三十四卷,书末有白文"山阴刘石夫鉴藏书"等印识.乙本有嘉靖间  相似文献   

20.
纪昀(1724~1805年),字晓岚,清河间人。乾隆时进士,累进侍读学士。曾坐事戍乌鲁木齐,不久释还。官至协办大学士。四库全书馆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馆,虽由王室郡王等为总裁、副总裁。而做实际工作的是总纂官,有纪昀、孙士毅、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分纂官大多是当时著名学者,纪昀还兼任集部的分纂官。每当一部书籍校订完成,就由馆臣写好一篇提要放在卷首,提要简述该书的“大旨及著作源流”,列“作者之爵里”,“考本书之得失”以及辨订“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等,最后由总纂官纪昀修改、润色,并勒成一书,称《四库全书总目》。纪昀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