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建中作为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在我国钢琴创作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巧妙地的将钢琴音乐与传统乐器音乐相结合,特别是在传统民歌的改编方面,开启了我国钢琴改编曲的序幕。随着我国钢琴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美通过钢琴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也会根据近些年的钢琴学习,以及相关的理论书籍查找,从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本体及其钢琴改编曲两个方面的比较中,着重对王建中先生的民歌改编曲作品中,其个人的钢琴音乐风格和作品的民族性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精粹,陕北民歌作为主要的音乐构成,是我国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情怀.陕北民歌通过歌唱的艺术形式较为典型的勾画了陕北人民的生活色彩和内心世界.用极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轻快明亮高昂的风格吸引了大批量的观众.表达了陕北人民质朴纯真的内心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陕北民歌的现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对这一作品进行简要赏析,对陕北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来表现作品的价值和内涵,实现优秀民歌作品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析由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两首钢琴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改编曲《兰花花》、《兰花花的故事》是汪立三和叶露生两位作曲家分别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钢琴作品,两首作品的改编手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都在我国钢琴改编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和声、曲式结构、叙事性的发展手法三个方面对两首钢琴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陕北民歌最能代表陕北的风韵和特色,被誉为中华民族音乐殿堂里的"音乐活化石",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陕北民歌歌词句式多变,有多样化修辞格的使用。本文选取王宏印教授的译作《西北回响》以及其他几篇为数不多的相关翻译研究作品作为语料,分析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为陕北民歌走向世界作出贡献。2.比喻修辞格的英译陕北民歌歌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便是比喻中的明喻手法,即用  相似文献   

5.
金铁霖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陕北民歌独具中国特色,由之改编成的钢琴独奏曲也很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本文选取钢琴独奏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来研究.首先,本文要从作品简介及作品写作背景进行研究,其次欲从音色与触键、情感、分句与踏板、节奏来探究钢琴独奏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演奏魅力,最后欲对本文进行总结.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推动钢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丰富民族音乐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叶露生的钢琴作品《蓝花花的故事》,乐曲主题旋律采用陕北民歌《蓝花花》的音乐素材加工发展而成。作者在保留原有民歌旋律的基础上,借鉴和应用西方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法进行展开,赋予其新的色彩,成功地创作出用西洋乐器表现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使蓝花花的音乐形象在原民歌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以民歌改编的钢琴曲中,以陕北民歌主题素材改编而成的钢琴曲较多,其演奏从对民族器乐音色、唱腔的模仿,时节奏、速度的伸缩处理及踏板的多样运用等方面,促进了钢琴演奏技术的多样发展.钢琴曲与陕北民歌曲味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韵味,陕北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尽现其中.  相似文献   

8.
歌曲《兰花花》是一首地域风格浓郁的陕北民歌,王志信以他独特的视角进行改编,把故事梗概融入作品,结合中国传统的戏曲与民歌等元素,为歌曲《兰花花》注入新的生命。本文主要从兰花花故事背景出发,并根据作品五段体的曲式结构,逐段分析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单元设计综述设计者:张燕梅单元主题:山野放歌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江西民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欣赏陕北风格的新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欣赏由青海花儿改编的电声作品《花儿与少年》,以及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第四组曲中的《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宝藏,给予了我国作曲家们许多灵感,他们开始根据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这种艺术的再创造使钢琴艺术与蒙古族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并擦出新的火花.本文以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舞曲》为例来浅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技法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已故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2003年应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委约而创作的民歌改编作品。该作品由甘肃省各高校合唱团,尤其是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在国内外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优美的民歌旋律、高超的改编技巧、得法的演唱形式让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而创作过程中变"俗"为"雅"的成功尝试启示我们,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已故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2003年应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委约而创作的民歌改编作品。该作品由甘肃省各高校合唱团,尤其是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在国内外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优美的民歌旋律、高超的改编技巧、得法的演唱形式让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而创作过程中变"俗"为"雅"的成功尝试启示我们,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歌唱英雄刘志丹为代表的陕北革命民歌因其鲜明的红色革命思想,为陕北民歌的发展注入新生的力量,在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艺术家对陕北革命民歌采集、利用,创作出很多被世人传诵的经典音乐作品,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为世界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和我国新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福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也正是运用了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改编而来,这首钢琴吸取了《采茶灯》音乐中的《正采》、《倒采》和《扑蝶》的曲调,并且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和改编,在原民歌曲调的基础上,通过钢琴模拟民族乐队的音响效果,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深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李琼 《考试周刊》2010,(56):29-31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是以传统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为基础曲调加工而成的,描述了当时红军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的喜悦欢庆之情,以及陕北人民喜迎子弟兵的热烈场景。本文通过对该曲的曲式结构、演奏的方法、情感的把握等方面来具体分析该作品演奏中音色的把握.并主要从全曲的三个段落层次依次进行分析.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作品及在演奏该作品时要注意的问题.并引申出对于不同的音色该运用何种演奏方法去演奏。  相似文献   

16.
在钢琴作品创作中,许多国家都有运用民歌元素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东亚各国的民歌同属东方音乐,又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选取由中国、日本、韩国三首著名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的分析,理解东亚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形式特征与差异,找寻具有东方特点的音乐语汇,论证东亚钢琴音乐中“民歌元素”的种类对世界钢琴音乐领域的填充和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颖 《文教资料》2010,(5):100-101
由陕北民歌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兰花花的故事》是一首很好的中国乐曲。本文从钢琴教学的角度对此曲逐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民歌是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部史诗,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束奇葩.在陕北民歌中,情歌占据了大量的比例,情歌中又以展示悲情的作品最让人心酸与震撼.根据侠北民歌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提倡学生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民歌英译的忠实性与民歌英文演唱流畅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解析新编民歌《蓝花花》及演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歌《蓝花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陕北民歌,音乐素材简练,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它经过改编后,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扩大了歌曲的篇幅,增强了戏剧色彩,使之更具感人的魅力。它无论从曲式上、节奏上、调式的转换上、音域上以及情感的表达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在演绎上更加充分,获得了良好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辉 《考试周刊》2014,(3):25-26
根据江苏民歌《孟姜女》改编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孟姜女》,是作曲家王志信、词作家刘麟改编的声乐作品,此作品是一首民族风格浓郁、影响极深、流传极广的大型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