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悟  汪丽 《传媒》2012,(1):73-75
媒介融合现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热点与前沿课题,但学术界对"媒介融合"这一核心概念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媒介融合"相关概念的理解、认知及其演化过程,提出了作者对"媒介融合"的理解和界定,厘清了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将其概括为媒介技术融合、媒介业务融合、媒介所有权融合及媒介政府规制融合等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是时下传媒业界与学界使用的热门词汇,在国内外传媒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中,媒介融合体现着一种"聚合"思维。在这种思维指引下,媒介形态不再简单叠加。依托于传统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形态发展的传媒业正不断践行着"聚合"的模式,在专注自身形态打磨的前提下不断提倡新的融合观念,同时对媒介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介融合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媒介融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融合媒介,一是融合新闻。"融合媒介",就是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从各自独立运作经营转向各种媒介联合运作,尤其是在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上联合行动,以最  相似文献   

4.
"泛媒化"不仅造成了舆论生态的改变,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新.作为媒体融合的关键性要素,"媒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和使命.本文从"媒体"角度切入,分别以"媒介化""再媒介化""去媒介化"来探析媒体融合的技术逻辑、内容逻辑和认知逻辑.研究认为,媒体融合是以"媒介化"为其前导和基础的,没有"媒介化"作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功能一体化态势。如今,媒介融合已成为全球媒体的发展趋势,对媒体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媒体人是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者,也是决定媒介融合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媒体人在新的融合环境下不能很好地生存、发展,媒体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一、媒介融合下的新挑战1.媒介融合需要不同媒介之间协力合作,影响这一过程正常运行的僵化体制需要强力改革  相似文献   

6.
周志平 《编辑之友》2010,(10):29-31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Ⅰ·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1]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再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媒介形态的出现,使得当下的媒介融合正日益超出人们的想象,呈现出诸多的全新特质,并逐渐成为推动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7.
陶忻玥 《今传媒》2010,(11):50-51
"媒介事件"是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是一种具有干扰性、垄断性的重大事件。上海世博会是2010年全球瞩目的大事件。中国网络电视台世博台上线,以其及时、生动、丰富的世博内容与网上互动,为网民提供一个权威、丰富、生动的视觉互动体验平台,也为我们在媒介融合时代下进行媒介事件的报道提供了借鉴。本文就是以中国网络电视台世博台为例,探讨媒介融合趋势下如何进行媒介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是当前学界热烈探讨的一个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个议题。而媒介环境学派是当今传播学的三大学派之一,因此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来考察媒体融合在当下来看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所以,笔者试图从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考察我国新旧媒体融合的实质,并试图指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实质,即最终实现媒介与人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刘琛 《传媒》2014,(22)
正21世纪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全球媒介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媒介融合时代。新技术使媒介之间相互融合、依赖甚至成为共生关系。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媒介融合界定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从这一定义出发,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到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之间的联盟,都属于媒介融合的范畴。"一切都是媒介化"在媒介融合时代已经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肇始自将传统媒介融合于一体的想象,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这也使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本文尝试从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的裂变与重组、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生产方式的革命等层面切入探讨媒介融合现象,进而分析由此而来的媒介化社会浪潮和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近五年,国内媒介融合研究在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媒介融合规制、媒介融合的动因、路径以及媒介融合的社会效应等多个方面展开。媒介融合的相关研究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多于对本质的分析和探索;学界普遍对媒介融合的边界进行了大范围地扩张和延伸,媒介融合研究整体呈现"业务化、表象化和现象化"的特征。因此,对媒介融合的探索应重新回归到媒介融合本质的思索上,跳出"产业形态"或"新闻传播形态"的研究,从社会形态变革的角度重新审视媒介融合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2.
邱昊 《今传媒》2011,19(1):153-154
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生态环境的嬗变,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秉承"质疑"和"批判性思考"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理念的同时,媒介素养的内涵和教育实践正在由批判思考转为"赋权",即倡导一种参与式的公民行动,由此来促成当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关联性思考来探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策略,从而给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兴媒体不断发展,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各种媒介呈现出功能一体化趋势,走向了"媒介融合"。在这种"媒介融合"大潮中,一些地方台、都市报等地方媒体也纷纷就"媒介融合"进行了大胆尝试,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地方媒介融合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等,谈谈对地方媒介融合的反思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媒介融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的过程。第一层次是媒介互动,即媒体战术性融合;第二层次是媒介整合,即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第三层次是媒介大融合,即不同媒介形态集中到一个多媒体数字平台上。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内容和服务应是媒介最重要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12):55-60
本文结合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和媒介生态理论,以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例,以点带面,从种间竞争和社会选择的角度探求社会化媒介进化的规律。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介的演进源于外来基因和本土基因的融合。围绕着用户、内容、商业等资源的媒介种群间的竞争是社会化媒介进化的内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生境对社会化媒介进化起着"社会选择"作用:政治因素制约了社会化媒介发展的形式和方向,经济因素促进了社会化媒介优势资源的积累;文化形塑了中国社会化的媒体的"围观参与式"和"圈子"交往特征;补救性技术促进未来社会化媒介向人性化、跨越时空、全感官互动、部落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7.
严功军 《现代传播》2019,(11):23-26
万物互联与全面智能,媒介泛化与技术促逼,使得当前的媒介融合发生了本质变化,也导致了融合实践诸多的现实问题。媒介融合需要从"媒介、技术、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认识论转向,才能获取系统理性知识,走出思维困境,制定科学策略。这种认识论反思,因为其宏观、本质的阐释与社会交往革命耦合,不仅有利于大众传媒融合的理性抉择,对于其他社会领域变革,也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将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尽管目前融合的产业形势并不十分明朗,但终端业务融合无疑是融合的趋势和重点。而作为其中焦点的"视频"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它将取代"电视"概念而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收视率作为定量评估媒介产品的重要工具,如何应对融合后受众的媒介接触方式、广告商的媒介诉求和内容的评价体系?在媒介产业重新布局、传播技术全面升级的背景下,收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近年来已经成为学界的显性话题。而这一显性话题中的显性话语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推动媒介融合。本文以"媒介理论"(media theory)为主体框架,并结合媒介社会建构论,从媒介技术属性发展与融合的视角对当下的媒介融合实践进行反思,并指出媒介融合应当以一种双向思维为指导,兼容并蓄新旧媒介的技术属性从而更为全面地满足受众对于媒介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的必然性、紧迫性、科学性揭示了媒介融合这条道路是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则是媒体融合后传播内容能吸引受众的法宝。讲好故事必须要把握好"歌德"和"讲德"、"追俗"和"通俗"、"包装"和"化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