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谓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譬喻,象谜面;后一部分本意,象谜底。通常先说前半部分,稍为歇一歇之后,再让人们去猜测体会后半部分的本意。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就叫歇后语。其公式是:“譬喻——歇——本意”。如,“小葱伴豆腐——一清(青)二白”。  相似文献   

2.
成语和歇后语都是熟语,都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含义深刻的定型语素结合体。从形式上看,成语大多是“四字格”,而歇后语则是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面;而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像谜底。两个部分中间有个停顿间歇。歇后语可分为两类:喻义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喻义的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有时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理。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谐音的歇后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或近音成分换用…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北京方言称为“链子话”,修辞学上叫“譬解语”,俗称“俏皮话”.民间歇后语,大都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浓厚的修辞色彩,歇后语有一定的格式,一般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描述人、事、物,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说明或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谜语,前部分相当于谜面,后部分相当于谜底.具体运用时,对流传面较广而又为大家熟知的,常常只说前部分而把后部分省略,省去的往往是表达意思的中心,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领悟.歇后语者,歇去后一部分之谓也.汉语中歇后语极为丰富,仅《歇后语大全》一书就收民间流传的歇后语达六万余条.因为说歇后语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所以无论是文学巨匠,还是平头百姓,在他们的创作中或口头上,经常运用歌后语.即使在严肃的论著中也不乏其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就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懒婆娘的裹脚,又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勤 《天中学刊》2001,16(3):56-59
歇后语有外在表层结构和内在深层结构,其内在深层结构才是歇后语安身立命之点,构成歇后内在深层结构的前后两部分是矛盾统一体,两者有“同”有“异”。“同”与“异”科学地结合于一体,才构成规范化的歇后语,无“异”不能使歇后语既形象,生动,风越又表达一定的意义,无“同”则不能使其前后两部分合乎逻辑和谐地统一起来,有无“同”是鉴别是否是规范化歇后语的试金石,不合深层构造规律的歇后语是不规范的歇后语,应该沟汰。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组成歇后语的两部分,前一部分象“谜面”,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象“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人们习惯于把歇后语与成语结合使用,把成语作为一些歇后语的谜底。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是群众语言的珍珠,具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特点,它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民间广为流传和运用,同时也不断被人吸收,为学作品输送了新鲜血液。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多是形象的比喻或隐语,像谜面;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是本意的说明,像谜底。通常说话或写章往往只说前一部分,留下后一部分让别人去体会猜测,停一会才说出来,好像于活歇一会似的,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的性质和成语、谚语相似。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yǐn)语,就好像是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就好像是谜底。两个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书写时用“———”表示)。有时解释部分干脆不说出来,让听者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它还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这类歇后语的特征是:前一部分为比喻(有的也引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为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推理,或是逻辑(luóji)推理。如“芝麻开…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相似文献   

9.
游戏时间     
《广东第二课堂》2014,(4):40-41
正1趣味歇后语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省略)去后半截,人们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试一试,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吧!  相似文献   

10.
姓名:歇后语,又名缩脚语。身份:流行于民间的俗语之一。身高:字数没有一定的限制。特点:与成语、谚语有区别。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恰似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类似于谜语的谜底。后半部分一般是歇一歇再讲出来的,有时是歇而不讲,留给别人去慢慢咀嚼体味。出身:一般分为四类。一类是喻事,是用实实在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类是用某种事物作比方,如:公鸡尾巴——翘得高,喜鹊的羽毛——黑白分明;一类是运用寓言、神话传说作比方,如: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孙悟空大闹天宫——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