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教矛盾和冲突贯穿整个西欧中世纪,对西欧历史发展过程有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中古西欧政教冲突的历史入手,探讨政教冲突对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影响。以期揭示西欧中世纪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一个侧面。一西欧政教矛盾由来已久,远在古罗马帝国时代,罗马皇帝就取得了神性,并采用“大祭司长”的头衔,公元五世纪到六世纪,日耳曼人入侵西欧,建立蛮族王国,接受基督教之后,这种惯例照样保持下来。日耳曼诸国王都把自己看作是教会和国家的统治者,为其臣民的精神和物质利益向上帝负责。加洛林时代(751—843年),查理曼大帝也视自己为“…  相似文献   

2.
刘勰风格论     
在古罗马受蛮族入侵而告毁灭以后,在文艺复兴还没有发放它的黎明曙光之前,西方的历史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在这漫漫的长夜里,点缀在相当贫乏的西欧文化土壤上的只有繁琐的经院哲学。而在中国,此时正是封建社会成熟的时代,科技方面,尤其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心雕龙》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部论著。鲁迅先生曾经把这部著作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先于西欧一千年左右开始,后于西欧三百年左右结束。中国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二倍于西欧。但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确实“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①。而西欧中世纪时著名的农民战争不过几次,且规模较小。如果那种“农民战争是中外封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论成立,那末,中国封建社会“唯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存在自然经济背景、社会根源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宗教、人身自由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不同点。从古到今,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结构都与西方世界不同。因此与其牵强附会地说秦以后的社会是封建社会,不如说是郡县社会更准确。同时,中国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反对的是发展到顶点的、衰败的郡县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既没有奴隶社会,也没有封建社会,当然也就不会自然出现欧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更不会有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随着封建社会的确立,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时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而西欧直至封建社会的后期,十五、十六世纪才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据此,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建立之所以有早有晚,也是由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经济结构的核心是所有制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特点,说明中国中央集权制长期存在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欧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是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这与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封建制度的产生和确立相比较,要晚千余年。虽属如此,但其解体却较早,至14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于16世纪中叶首先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在西欧首先爆发,这决非历史发展中的偶发事件,此乃由其深远的历史根源。试作浅析,以求教于同仁。 在西欧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的最初几百年间,是无城市可言。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因奴隶起义、人民革命和蛮族——日尔曼人的入侵,早已衰败或被摧毁,不复存在了;当日尔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的封建性王国后,又普遍形成了封建性  相似文献   

7.
五至十五世纪西欧的封建政权和教会傅际红中古时期西欧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伴随着政治动乱和蛮族入侵完成的。所以,在奴隶制解体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原始宗教也走到了它的尽头而代之以基督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当古代世界走向灭亡的时候,古代的各种宗...  相似文献   

8.
公元4至6世纪,欧洲的历史进入空前剧烈动荡的时期。罗马帝国周边的“蛮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武装突入罗马帝国,与帝国境内风起云涌的奴隶和隶农起义相结合,摧毁了存在千余年的西罗马帝国。西欧古典奴隶制至此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封建生产关系的一系列蛮族国家的建立。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匈奴人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欧洲一些历史学家囿于历史的偏见,极力诋毁匈奴在欧洲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他们说:“匈奴的入侵欧洲对于后者的历史命运的影响是否定的”,匈奴人“以自己的掠夺性的远征,阻碍了那些与奴隶制帝国作斗争的农业部落的发展,破坏了生产力,消灭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者。”这些说法显然是违背历史真实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5~15世纪西欧主要农民斗争为对象,探讨其历史作用,透过农民反对封建化,反对封建秩序,幻想恢复公社制时期生活的“倒退”的表面现象,揭示农民用生产和阶级斗争手段直接或间接参与新社会创造活动的实际。一、封建社会初期:奴隶社会瓦解后,农民反对奴隶制、反对封建化,在斗争与较量中确立新秩序;农民在斗争实践中提高本身素质与水平;冲刷社会积污,保持社会正常运转。二、封建繁荣时期:逃亡农奴组成城市——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组成部分;英法诸国农民起义虽被镇压而失败,但统治者也作了让步,促进了农奴制瓦解;反分裂,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抵抗外族入侵。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全球史观”冲破了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西欧中心论的传统史学框架.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察历史的。其研究的视野不仅包括欧洲史,而且覆盖了二次大战后崛起的亚非拉的广大地区。正如西方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相似文献   

11.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中世纪修道院学校脱胎于修道院,遗传了修道院封闭自守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修道院,它是真正的教育机构,起到教化蛮族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修道院学校在促进西欧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西欧人的理性回归。修道院学校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了解修道院学校的发展对了解西方中世纪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社会史上,一些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曾幻想用平均主义来改造财产占有极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也常打着平均主义旗帜进行反封建斗争,在历史上演出了悲壮的几幕;小资产阶级则喊着平均主义的口号参与埋葬封建社会的斗争。尽管平均主义历来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却起过这样或那样的进步作用。时至今日,平均主义在西方国家已销声匿迹了,应当说这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中国它却颇有市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严重障碍,当然这也不是历史的偶然。因此,将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平均主义的兴衰过程作一简略的比较,很具现实意义。一.地主阶级的平均主义由盛而衰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以来诸多学者都认为中世纪早期西欧的蛮族法典是“习惯法”,与罗马成文法对立并存;各有各的法律,故法律呈现“属人主义”,勃艮第王国的法律被认为是这一理念的典范体现。通过对勃艮第王国法律的实证考察,可以发现:所谓《勃艮第法典》实则名为《法令书》,其虽然保存了少量习惯法,但主要是法令这种制定法,由国王和教俗贵族制定颁布;其适用对象不是单纯的勃艮第人,而是王国地域范围内的所有人群。《勃艮第罗马法典》则名为《法律的形式与解释》,且不是一部官方法典,仅作参考使用。由是观之,蛮族法典的“习惯法”与“属人主义”定性以偏概全,需要重新反思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仅就世界奴隶制的前期阶段产生的条件、主要特征及历史地位等作些粗浅的分析,说明西欧奴隶制的发达形态的出现,是东方诸国奴隶制初级形态的继续,绝不是东西方各有不同的奴隶制。  相似文献   

15.
人们早已发现,中国西欧封建社会的起止时间极不相同,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也大不一样。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前期,中国就最早跨入封建社会,而西欧在公元后五世纪后期才促成奴隶制社会的崩溃。但是,曾领先于西欧千年左右的中国,到了近代反而比西欧落后了上百年。为什么双方在时间上相差得如此悬殊?为什么西欧的封建社会远不及中国的进步?为什么近代中国反而备受西方列强的欺凌?这些一直是当今人们经常思索的重大问题。究其原因,我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经济规律的体现。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的不同,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的飞跃,也就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说来,西欧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社会,是这一飞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在那里,奴隶、隶农革命和“蛮族”的入侵推翻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政权,新的封建制度在奴隶制度的废墟上发生了,旧质态到新质态的转化过程采用了爆发的形式。因此,在教学中阐明西欧封建制度发生的问题,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领会了这个问题,则不难理解东欧和亚洲各国封建制度发生的不同形式,也就易于掌握中世纪初期世界历史中的最基本的内容。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生对西欧封建制度发生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封建社会的上限问题,虽然学术界尚有争论,但不论就“西周封建说”还是“春秋战国之交封建说”而言,我国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这一点看来是没什么争议了。中国封建社会何以延续如此之久,封建社会的发展何以如此迟缓,一直是史学界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等同志都阐述过这个问题。邓拓同志更是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发表过一系列论文。如今经过十年浩劫  相似文献   

18.
格雷戈里所著《法兰克人史》是法兰克王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西欧中世纪初期蛮族世界最早的一部史书。它详尽地记载了六世纪法兰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迄今是我们研究法兰克王国初期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格雷戈里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兰克人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以及封建社会两大对立的基本阶级——封建主与农奴正在形成。封建主之间争夺领地与农奴的斗争,自由农民反对农奴化的斗争,以及各阶层人民以异端形式出现的反  相似文献   

19.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制时代结束,开始了以后长逾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欧洲中世纪早期(自公元476年起至十一世纪)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产生、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欧洲中世纪早期,在经济上没有劳动的社会分工,没有作为经济范畴的城市,商业贸易不发达,生产力的增长是极其缓慢的。在政治上许多“蛮族国家”并存,  相似文献   

20.
但丁的《神曲》有浓厚的基督教(广义)思想. 任何一种宗教思想的具体内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宗教观念也要发生变革。”①封建社会的基督教是对奴隶社会基督教的继承和改造。当封建社会逐渐崩溃,资产阶级生产关系逐渐发展时,它又慢慢地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吸收、消化、改造,最终脱胎为资产阶级化的基督教,成为“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最适当的宗教形式”。②文艺复兴是西方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时期。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对神权、教会及禁欲主义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但基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来说,消灭基督教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他们反对的是封建社会和封建主义的宗教——天主教神学,并没有反对宗教本身,更不是消灭宗教。“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生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③文艺复兴时期首先出现在德国后来卷席全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成果,不是基督教的消灭,而是基督教的资产阶级化.这种资产阶级化的宗教观念.在当时,有利于人的解放,也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