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名词解释题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被害人 自诉人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诉讼代理人 辩护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立案管辖 管辖 审判管辖 地区管辖 专门管辖 回避 自行回避 申请回避 指令回避 辩护权 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 委托辩护 证据 物证 书证 被害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 检查笔录 原始证据 传来证据 言词证据 实物证据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 强制措施拘传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拘留 逮捕 附带民事诉讼 立案 不立案决定 侦查 勘验和检查 人身检查 侦查实验 搜查 鉴定 通缉侦查终结 起诉 公诉 自诉 审查起诉 不起诉 第一审程序 法庭审判 简易程序 判决裁定 决定 二审终审制 第二审程序 上诉抗诉 上诉不加刑 死刑复核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申诉 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 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刑事指定管辖是刑事诉讼法中相对于地域管辖一般规定的例外,其存在对指导和解决特定案件的管辖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指定管辖的规定过于简单抽象,对适用范围的规定很不科学,同时缺乏对指定权限、指定次数、指定程序等实质性内容的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有关指定管辖的法律条款不能正确理解,适用比较随意.因此,有必要对该项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指定管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完善刑事诉讼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3.
1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代理人辩护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管辖立案管辖 审判管辖地区管辖专门管辖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 辩护权自行辩护指定辩护委托辩护证据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附带民事诉讼立案不立案决定侦查 勘验和检查人身检查侦查实验搜查鉴定通缉侦查终结起诉 公诉自诉审查起诉不起诉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简易程序判决裁定决定二审终审制第二…  相似文献   

4.
1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代理人辩护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管辖立案管辖审判管辖地区管辖专门管辖 回避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辩护权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委托辩护证据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检查笔录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附带民事诉讼立案不立案决定侦查勘验和检查人身检查侦查实验搜查鉴定通缉侦查终结起诉公诉自诉 审查起诉不起诉第一审程序法庭审判简易程序判决裁定决定二审终审制第二…  相似文献   

5.
刑事回避制度旨在实现程序正义,然而,我国关于刑事回避制度的立法及司法实践还存在缺陷。完善刑事回避制度,应强化指令回避制度,建立健全惩罚机制,建立相关人员的详细档案;设立整体回避制度,涉及司法机关负责人的案件,涉及职务侵权的案件,应当允许权利人申请相关机关整体回避。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规定同刑事案件的处理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司法人员不得参与处理本案的诉讼制度。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此项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对回避作了专章规定,这对于客观公正处理案件,维护司法机关的威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刑事回避制度尚有若干不够完备成熟之处,它从消极方面制约着回避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集中表现在应当回避的理由、范围过于狭窄,有权申请回避的人员种类尚需扩大,回避的具体程序不够健全,因此建议修改立法时应当对此加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7.
管辖制度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之一,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只有审判管辖的规定,而无起诉管辖的规定。作者通过对刑诉实务中案例以及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法条的分析,指明我国确立起诉管辖制度的强要性,并为此找到理论依据,提出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8.
《河北自学考试》2004,(11):25-25
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B7、A8、D9、D10、A11、C12、D13、D14、B 二、简答题15、行政裁判文书按照裁判案件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按照审判所适用的程序不同,可分为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第二审行政判决书、再审行政判决书;第一审行政裁定书、第二审行政裁定书、再审行政裁定书等。16、第一、应当引用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认定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名;第二、援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作为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提出审查起诉意见的法律依据。17、申诉书,又称申诉状,是指刑事案…  相似文献   

9.
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理论基础是自然公正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回避制度对于实现司法公正、体现司法为民、维护司法权威和提高司法效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存在整体回避缺失、回避理由原则化、举证责任不明确、审判人员告知义务欠缺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改进整体回避制度、明确回避理由和举证责任、全面告知当事人回避主体的范围、法官在审判前应经受资格考验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回避制度对保障刑事诉讼的客观公正进行具有重要价值,已为当今世界各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所确立。通过对美、法、日等国刑事回避制度特色的分析比较,在回避人员的范围、数量及申请回避的主体等方面对完善我国刑事回避制度有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特有制度,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打击犯罪、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立法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53-57
台湾地区《公害纠纷处理法》颁布多年,以公正、迅速、有效处理公害纠纷为价值目标,构建了回避、补正、指定管辖、主动调解和行为保全等相关制度,形成了以调处-裁决模式为主,诉讼程序为辅的运行机制,在公害纠纷处理上取得良好的成效,值得大陆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法官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有着重要价值。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尚存在一定缺陷。试从完善刑事诉讼法官回避制度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的立法建议,以期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回避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备受关注,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更是以专章的形式在特别程序中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此举无疑为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撑。然而对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相关问题,学术界和实务界仍有所争议。本文分析了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此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新《刑事诉讼法》第42条关于追究律师刑事责任程序的规定,被认为是新法的一大亮点和进步。其中的侦查机关回避制度有利于防止侦查机关利用职权对辩护人进行任意追诉,对侦查机关特别告知义务的规定便于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律师的执业安全。但存在条文表述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应明确通知的内容、对象和期限,建立追究辩护律师刑事责任异地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刑事辩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是实现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以及辩护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我国的刑事指定辩护制度的产生是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的贯彻执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并实施,使得侦查讯问中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从先前两高三部的司法解释上升为法律.这是我国借鉴国外先进刑事司法经验与制度,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于刑事司法实践所取得的又一进步,同时也是刑事司法中程序正义的又一保障措施,这一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必将起到扼制刑事错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在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体现在2018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司法解释中.然而,当前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依然存在审查主体不适当、审查形式缺乏诉讼化抗辩机制、审查建议欠缺执行刚性、审查决定缺乏救济程序等问题.为此,要以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为审查权力承担主体,增强辩方参与度提升诉讼化形式,加强检察建议文书的说理,建立审查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9.
刑事指定辩护是刑事辩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全与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被告人的辩护权及其他合法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2011年浙江省先后通过两个文件指导各市县积极推进和加强扩大刑事案件指定辩护工作,湖州两级法院积极落实文件精神,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新探索,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文章结合了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以后如何完善刑事辩护制度作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变革之中,继1997年《刑事诉讼法》重新修订颁布后,2008年重新修订后的《律师法》也开始实施。而刑事证据开示制度作为诉讼模式和审判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一直伴随其中。本文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和未来司法变革方向,浅谈在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良性交革中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