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期的股市火暴的影响下,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开始下降,这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高储蓄率问题?通过详细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高储蓄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不应对股市抱太大的期望,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小倩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S):101-101,127
我国居民偏好将大量资金存入银行,导致极高的居民储蓄率,这对目前的经济运行已形成障碍。本文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的特点与传统习俗有关,而习俗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改革我国居民储蓄习俗,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疏通经济运行道路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偏好将大量资金存入银行,导致极高的居民储蓄率,这对目前的经济运行已形成障碍。本文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的特点与传统习俗有关,而习俗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改革我国居民储蓄习俗,完善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疏通经济运行道路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很多文章是从社会保障对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稳定角度讲的。本文从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入手 ,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 ,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不仅会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稳定产生影响 ,而且会导致居民的高储蓄率。而在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态势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也有巨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储蓄与GDP增长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世建  付文林 《预测》2001,20(5):29-32
许多研究认为东亚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原因是这些国家的高储蓄。本文在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在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事实上,与GDP同向变动的应是居民储蓄额,并且我们发现要保证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需要满足一些特殊条件:居民收入必须不断增长、储蓄必须要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因此本文提出在政策上应谨慎看待我国居民储蓄与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考察,发现居民储蓄率并非持续增长并保持高位,从长期来看,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文章从生命周期假说出发,考察居民储蓄率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31省2003年~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估计,发现人口结构、房地产相对价格和地区经济增长水平都显著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经济人模型有关效用源泉的扩充,将儒家文化特征整合进偏好函数之中,并以此为基础扩展戴蒙德世代交替模型。扩展后的模型及相应的实证证据表明,儒家文化因素导致了国别层面的储蓄率差异,而社保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推高了我国的储蓄率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股市波动的特点及影响中国股市价格波动的关联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规范我国股票市场提出了一些对策,有助于了解股市价格波动的规律和促进我国股市健康而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股市供求关系的现实思考李恒光对我国股市的供求状况理论界有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两种观点,而且这种认识上的偏差还往往因股价总体水平处于高位还是低位而表现出阶段性的倾向性。由于对股市供求状况的认识正确与否将对宏观调控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左右着我国股市...  相似文献   

11.
真实储蓄核算方法、指标体系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真实储蓄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从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矩阵中引导出真实储蓄的计算公式,以及资源与环境账户中的指标体系。并比较分析了中国、美国、智利、沙特阿拉伯和日本等5个国家1970~1999年的真实储蓄的变化趋势和1999年的真实储蓄率的构成。  相似文献   

12.
1982-2005年中国省域资本流动差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勇  李勇 《中国软科学》2006,(12):79-86
本文运用我国各省份1982-2005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度量资本流动程度的β系数。并结合β系数、储蓄率和投资率平均值之差、储蓄率和投资率相关性。探讨我国各省份资本流动的程度。研究发现:我国省际资本流动的程度大小与储蓄率和投资率平均值之差之间有较强的倒U型关系,β值较大的省份大多数是储蓄投资均差较小的省份,同时也是储蓄率和投资率的相关性较强的省份。反之则反是,各省资本流动表现出东部省份资本流动最强、西部省份次之、中部省份最弱的格局。从时序来看,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省份之间在1982-2005年闻的资本流动表现出逐渐减弱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股市行情波动的突变学模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翔 《预测》1994,13(4):33-35
股市行情波动的突变学模型与分析李翔(杭州大学经济学310028)股票与股票交易市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1992年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两大股市(深圳股市与上海股市)的行情波动较大。股票交易的行情波动已经成为广大股民...  相似文献   

14.
融资融券业务是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但它对股票市场的效应存在很多争议,为了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市波动性的影响,文章基于道氏理论将2010年3月31日至2017年6月14日的样本区间分为1个上升市场、1个下降市场和2个整合市场,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实证分析了在以上不同市场区间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分别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经实证表明:在上升市场,融资交易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股市波动性,融券交易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股市波动性;在下降市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都能够加剧股市波动性;牛市之前的整合市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熊市之后的整合市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股市弱有效性与股票期权约定价格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关聚  冯宗宪 《预测》2002,21(3):46-49
基于激励机制的股票期权的运用需要强有效性股市的支持,我国股市存在弱有效性,股价是企业绩效、外部政治经济因素和投机行为的多元函数,不能敏捷的反应企业绩效,在股市大幅波动时,约定价格定值化使股票期权失去激励意义,对约定价格定值化的定价方案提出挑战,本文针对股市弱有效性对股票期权造成的影响,对定值化约定价格提出了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增长中合理投资率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高的投资率和低的消费率问题,建立了一个确定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合理投资率模型,并用该模型估算了我国合理的投资率及相应的消费率。分析表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投资率高低取决于经济自然增长率和技术上可行的投资生产率,但主要取决于后者由于不同经济组织具有不同的投资生产率,估算结果表明,更高效率的个体、外资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提高,会内在要求投资率下降,收敛于18%-25%区间内。在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下,合理投资率或储蓄率不应该超过32.4%,相应地,消费率不应低于67.6%。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业月刊》2004,(1):19-20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中.真正不缺乏资金的仅占12%,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则占到80%,其中严重缺乏者为20%。中小企业界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而融资渠道却很窄,就形成了“企业资产流失——居民高金融储蓄率——银行高不良贷款率——企业高负债率”这样一个不良的资金循环过程。因此,在我国建立高效的金融支持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历次调整对股票价格、股市行情、股市成交量及换手率等股市要素的影响,研究了印花税调整与股市变动的相关性,并对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2005年一年内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续跨越三个万亿元大关,在12月末达到14万亿,居民储蓄率达到46%.本文对高储蓄的原因和利弊及其特殊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高储蓄的出现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反映了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我们对待高储蓄应该有一个冷静、正确的态度。既不能对高储蓄带来的失衡掉以轻心也不必谈“高”色变。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手,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和改善投资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0.
以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的上证综指、道琼斯指数、日经225指数和富时100指数的日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族模型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股市及美国股市、日本股市、英国股市的波动性统计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我国股市波动性的特点及与国际股市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确实对中国以及其他三个世界重要经济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的金融制度、开放水平和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等差异都对本国股市的风险抵御和恢复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揭示我国证券市场波动的特点和趋势,能够为我国尚未健全的市场监管体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