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张怡宁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拿到"大满贯"以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成为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在这三年中,我为她制定了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现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输球很正常联赛开打以后,张怡宁给人的感觉始终不在状态,输了几场球,我认为这比较正常。整年的国际赛事让我们的主力队员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从上半年来说,不来梅团体赛是张怡宁成为"大满贯"后第一次打团体赛,她的压力一直比较大。因为以往我们的"大满贯"选手都有在团体赛中失败的经历,我们教练组当然希望张怡宁不要重蹈覆辙。考虑到她本身承受压力的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在备战团体赛时,教练组特意找张怡宁谈了一次话,给她点明了这点。我感觉这次谈话,对张怡宁的触动非常大,之前她可能不会这么想,可跟她讲了以后,她自己也感觉真是这么回事,当然害怕自己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对团体赛也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2.
陈洁 《乒乓世界》2001,(5):14-14
素有“冷面杀手”之称的张怡宁,这次在正定基地给我的感觉大不一样。 上届世乒赛前,她脸上表情很凝重,从中你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压力。而这次则不同,训练之余,你常常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这是其一;以前她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太爱说话,常常是一问一答,没有半句多余的话。而这次,我问她一个问题,她会和你说上一串,而且讲得很有条理。就凭这两点变化,我觉得这回张怡宁有戏。 张怡宁的成长道路比较平坦,从国家二队升入一队仅用了半年时间,一年后,她入选了亚运会的女团阵容,还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8,(6):142-144
饭馆里,李楠菜单都不看就给自己点好了一份套餐,开始聊的时候人有点儿严肃,直到说起“张怡宁”这个话题,她的幽默才“暴露”出来,滔滔不绝后自己总结“我是喜欢她才会总挤兑她”,于是李楠、张怡宁,以及两个人的关系就这么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其实李楠挤兑起自己来也毫不含糊:“我懒得动脑子,也什么烦恼都没有,就剩‘乐观’这‘傻’优点了。”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队,我最好的朋友是老张。老张并不老,今年才18岁。叫她老张,是因为她资历深。虽然岁数不大,她却已是世界冠军了。对了,老张的名字叫张怡宁。 今年,我刚上一队,也许是看我“人生地不熟”吧,她便主动与我接近。渐渐地,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老张很会照顾人。和她在一起,真是很享福。封闭训练时,每星期四我们要都吃涮羊肉。每次,老张总是照顾我,给我夹这夹那,直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14,(6):132-133
哈滨师范大学 刘秋爽慧:张怡宁一直以来都是我,心中的偶像,以前看她比赛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安心,她在场上沉着冷静,淡定从容,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总能“柳暗花明”。我知道这是她平时付出比别人多很多倍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发言     
《阳光体育》的编辑们:你们好,我想你们的杂志应该不是给我看的吧?因为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我很喜欢体育,因此平时会买体育杂志看。看到你们的《阳光体育》,我感觉名字很好,体育就是阳光的嘛。看了你们的杂志以后,感觉内容不错,挺适合年轻人们看的,很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我一定会推荐给我的孩子看,也会让她推荐给她的同学们。但杂志还是有一些小问题。我比较喜欢乒乓球,这方面的内容好像不多啊!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6,(8):6-6
张怡宁的教练李隼跟我们的记者说:"以张怡宁目前的成绩来讲,《乒乓世界》对她的报道并不算多,我都听到过很多人跟我讲。可张怡宁自己觉得这很正常,她从来不在乎外界的宣传或是报道,所以别人说什么对她也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说,张怡宁不会笑——无论是拿了冠军还是输了比赛,她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在熟悉的人看来,这可是大错特错。张怡宁不但爱笑,而且有时候简直爱笑得“过分”。一句不怎么逗乐的话,在她那儿就有可能成为爆笑的猛料,嘻嘻哈哈半天,开朗得就像五月的天。 世界排名第一,各种各样的金牌拿了无数,听起来好像高高在上的,挺吓人。但无论怎么看,她都是个邻家女孩的样子,朴素而清纯。近一段时间,张怡宁火得不得了。亚运会和世界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勇夺女单金牌,让国人对她寄予厚望。但张怡宁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世乒赛和奥运会…  相似文献   

9.
周到  魏卿 《乒乓世界》2007,(5):10-15
张怡宁安静地坐在舞台幕布后边的一个铁箱子上,手里拿着个 PSP 游戏机,正全神贯注地玩网球游戏。张怡宁的母亲站在旁边看着她玩,母女俩都聚精会神的,任工作人员在身边穿梭走动。这一天是2007年3月7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500天的日子,张怡宁作为嘉宾被请到中央电视台,她已经出过场了,在等着40分钟之后的谢幕。幕布的那边,"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的晚会在五彩斑澜的灯泡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坛名人纷纷出场,隔着一层幕布,这一切仿佛和张怡宁完全没有了关系,她的世界就是手上那个小小的游戏机。"这个玩多了会不会累手指头啊?"我问。"会啊!"张怡宁回答。"会影响打球的吧?"听到这个,张怡宁俏皮地抬头看我:"所以我都不敢玩多了!"忽然间有一群人打破了这片宁静,歌星韦唯在四个黑西装保镖的簇拥下到后台侯场,还有另一个黑西装拿着台 DV 全程跟踪拍摄。韦唯被安排在晚会最后演唱压轴歌曲,当她提着长裙和黑西装们从张怡宁身边急步走过,必定不会注意到角落里正在玩游戏机的这个上姑娘,这个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冠军……我想,假设以韦唯作为一个标尺,张怡宁的辉煌要比她辉煌一万倍,而张怡宁的安静也要比她安静一万倍!这,就是体育圈和娱乐圈的区别吧!晚会结束,我开着自己的小车送张怡宁和她妈妈,先把张怡宁送到天坛公寓,随后再把她母亲送到东三环外的家里。为此,母女俩连续说了很多遍感谢,以至于让我这个请她们来中央电视台的人极度不好意思。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很本色的张怡宁:安静、聪慧,单纯,不设防,有教养!  相似文献   

10.
王查娜 《新体育》2005,(6):18-19
在张怡宁的童年,每次睡觉前,妈妈不是唱摇篮曲,也不是说故事,而是拿着画满各种小动物的画本儿,一个个地指给她,告诉她每个动物的名字。每次,小怡宁的眼睛都一眨一眨的,很专注地听着。那时,妈妈心里就纳闷了,这孩子怎么这么喜欢小动物?“每次把小动物给她指完一遍,宁宁还会给我找错,指着书里的某个小动物说:‘妈妈,这个你还没说呢?’”张怡宁的妈妈说,张怡宁学说话时,最早学会的词汇就是“咩咩羊”和“汪汪狗”,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张怡宁的宠物恋歌正式唱响了。  相似文献   

11.
电视镜头中的张怡宁总是给人一种冷飕飕的感觉,可走近她却发现张怡宁并非冷酷无情,而是一个“快乐女孩”。一口爽利的京片子,和好朋友聊起来总是没完没了,有时  相似文献   

12.
你来我往     
亲爱的编辑你们好,今天是我工作的第一天,先给各位拜个晚年,新年快乐!话说又长一岁,红包也越来越少了,只好有空去做做零工,蛮惨的,哈哈!
  别人都在看春晚时,我看了小智的视频,嗯,就是LOL那个很有名的解说。第一次看他的视频感觉很有趣,笑出腹肌来了,虽然看不太懂,但是看他的视频多少给我一种脱口秀的感觉,很有趣。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0,(3):42-44
两“款”张怡宁 这次直通比赛前,我们特意安排张恰宁出席了新闻通气会,向媒体介绍了她最近的状态和对以后的想法。大家对张怡宁从婚后的“失踪”到现在的“现身”一直非常关心,我觉得这也是对中国女乒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我要代表中国女乒以及我本人,向媒体和球迷朋友对球队的关心爱护表示感谢。让张怡宁出席新闻通气会,也是想让大家更了解她。我们会尊重张怡宁的选择,并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调整。无论最后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交代。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6,(7):98-98
立秋最近在某论坛上看见有人说郭跃的技术先进,张怡宁的技术落后。杨影在电视转播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郭跃的技术怎么先进。我对郭跃也是喜爱有加,但总觉得他们这样的提法缺少说服力,心有不甘,于是随便发个帖子上来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也谈谈最近的看法。什么叫先进的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郭跃的技术先进吗?可能进攻的技术比较先进。可是她防守以及攻防转换的技术比张怡宁先进吗?对付削球的技战术比张怡宁先进吗?我们看一个选手的技术是否先进,不能光看他某一项技术,要综合来看。高军36岁还可以拿总决赛女双冠军,张怡宁、王楠、郭跃等跟她打都不能说  相似文献   

15.
刘晨 《体育博览》2008,(2):68-69
2008年1月,新出炉的一份奥运会前最重要的世界排名中,稳居世界第一的张怡宁让位于小她6岁的郭跃,5年来首次走下宝座。在度过了混乱低迷的2007后,即将迎来奥运大考的张怡宁届时会以怎样的姿态亮相北京?  相似文献   

16.
一姐会说话     
《乒乓世界》2010,(4):10-10
中国乒乓球女队在世界上的优势明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队内保持竞争。这种竞争极其残酷,北京奥运会前,由于张怡宁、王楠、郭跃的存在,留给其她人竞争的余地并不多。奥运会后,随着王楠的退役、张怡宁的淡出,队内竞争接近惨烈。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3,(5):48-50
2003年世乒赛王楠第一,张怡宁第二。那是张怡字状态最好的时候,她就是奔着拿冠军去的。我印象中,她从第一场到半决赛全是4比0赢的,一局都没输。决赛之前,张怡宁就像生了大病,躺在床上说她太累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安慰她。其实现在回忆,她当时根本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压力太大了,累是压力大时人身体的反应。说明她在决赛前人就已经有点崩溃了。  相似文献   

18.
李隼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5,(10):42-43
当国手们天南海北打联赛时.李隼带着伤愈后的张怡宁在国家队训练馆里埋头苦练。”你要有泰山压顶之势.把它给罩住,昨天练的还没忘吧?”“怎么样感觉.很自如吧?”采访中.李隼的眼睛绝大多数时候都停留在张怡宁身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2,(1):28-28
九运会之后,国家队教练组研究决定,对获得女团冠军、女单亚军、混双季军的张怡宁进行三条处罚:1、在全队作检查:国家女队专门召开两次会议,不仅仅让张怡宁做了自我检查.总教练蔡振华还要求教练员和队员发言表态,为张怡宁会诊把脉,找出问题的根源、女队主教练李晓东在会上也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他说,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看运动员优点多.看缺点少。虽然也意识到了女队在思想教育、意志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不够得力2、禁赛三个月取消了她代表国家队参加2001年最后两站国际公开赛和2001年总决赛的资格;3、在《乒乓世界》刊登书面检查、主动要求《乒乓世界》刊登世界冠军的检讨,这在国家队还是第一次.国家队副总教练陆元盛说.张怡宁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反省得比较深刻过去,有一些队员在队内比赛时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摔拍子,耍脾气.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如果我们现在不严加管理,就会影响这些年轻选手今后的发展.通过张怡宁这件事,我们想让队员们都认识到,比赛中不仅面对对手,还面对很多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要在《乒乓世界》刊登张怡宁的检讨,对其他人也是一个警示,要求他们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提高整体素质对于教练组的严厉处罚,张怡宁本人毫无怨言:“如果教练和队友现在不给我敲警钟,我将来很可能摔大跟头.”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6,(8):26-27
乒超联赛打到第二阶段,观察下来,五位主力队员的表现与第一阶段相比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退步,尤其是张怡宁、王楠和郭跃再提文化素质我这么说,比赛的输赢当然是一方面,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事实上这些主力队员和一队其他参加联赛的队员的水平都是很接近的,比如说张怡宁在大循环中也没有拿到第一,也输四、五场球,互有胜负是非常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