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我台也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宣传任务。至此,我本人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人大会议的策划报道,连续七年参加了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策划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的报道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就如何搞好“两会”报道策划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感受,希望广大同仁特别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前辈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同样,没有经过反思的新闻采访其意义也要大打折扣。在参与了“灾区大学生,我们为你圆梦”的策划报道后,我对媒体的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作了一些思考。 竞争促使媒体追求一种与读者的“亲和力”,树立一种大众接受的媒体形象,这是媒体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的原始动力。 “5毛钱买张报纸,结果买回一个爹!”读者的这  相似文献   

3.
郑凌 《视听纵横》2004,(2):44-46
“策划”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计划和策略。不管你是否承认,在现代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策划已经成为报道准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报道依靠成功的策划获得轰动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媒体本性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4.
2004这一年,就《大河报》在上年的大型主题报道策划“从洛阳到‘洛阳’·客家迁移万里寻踪”来说,是检验其延展效应和收获荣誉的年头。如果我们溯时而上撮其要点查看,所应该包括的有:———2004年11月18日的“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开幕前夕,主办地江西赣州订购了3000套包括《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的“客家文化研究丛书”第二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接到通知“经编委会鉴定、指导委员会确认,《大河报》‘客家迁移万里寻踪’作为主题报道策划方面的唯一案例,已入选即将发布的中国政府首部报业发展蓝皮书———《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4》…  相似文献   

5.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6.
李岚 《新闻知识》2003,(12):5-6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自身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决定了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思想性和综合性,这是其他报刊无法比拟的特有优势。在洛南县“8·28”抗洪抢险英雄群体的重大典型宣传中,陕西日报总编辑杜耀峰和商洛日报社长张浩亲临灾区一线采访,策划宣传方案,挥笔写作稿件,省市两家党报同时刊发了20多篇重点报道,多角度、全方位挖掘出了英雄群体的英雄事迹,声势浩大,优势明显,成功尝试了两级党报联手推出重大典型报道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静 《新闻窗》2009,(2):106-107
“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件作出当前的决策。“新闻报道策划”,即是从新闻发现、主题提炼、报道规模一直到版面安排等新闻报道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谋划和周密安排。新闻报道策划搞得好,版面就活,精品就多,“热点”就能做“热”,报纸就更能吸引读者。近年来,黔西南日报把加强新闻策划作为深化报道改革和提高报纸质量的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美术报》今年1月21日起开设的“爱与责任”专栏,至4月中旬已在要闻版上刊发了14篇重点报道,同时在内版刊发了10多个整版的相关内容。这组报道针对美术界一些人的见利忘义行为, 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时用读者互动的形式,吸引全国各地的美术家开展“学习英雄、  相似文献   

9.
熊丽萍 《声屏世界》2014,(11):21-22
<正>2014年9月16日对江西和江西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江西台")来说意义都非同寻常。这一天,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顺利开通,江西从此告别了没有高铁的历史。这一天,江西台抓住沪昆高铁南长段开通的有利时机,积极作为,首开先河,组织策划了别开生面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直播报道,释放了传播力,扩大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谋事之“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谋划”、“策划”。在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怎样进行策划呢?针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特点,作以下探讨。 一、做好报道选题策划 要求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且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由舆论监督报道的性质所规定的。 所谓宏观着眼,即从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  相似文献   

11.
陈旭 《新闻导刊》2006,(1):12-13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协政二届四次会议于1月11日先后开幕,分别于1月16日和1月15日闭幕。本次“两会”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两会”,胜利完成了各项议程。《重庆晨报》对此次“两会”报道高度重视.编委会领导亲自抓策划、抓部署,组织了报道小组.从1月9日到17日,在要闻版面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童颖骏 《新闻实践》2012,(11):26-28
今年8月1日至18日,浙江日报共推出29个版面用于迎战强台风“海葵”的报道。从各地紧急防台到抓紧恢复生产.不仅对浙江军民齐心应对4年来首次正面登陆浙江的台风作了全景式报道。还创新报道形式,增加服务信息,加强报网互动。提升人文情怀,得到省委领导和基层读者的一致好评。新媒体竞争,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但透过此次台风报道,或可对党报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迎战媒体竞争,带来些许启示。全景报道,增强信息服务早在台风“海葵”登陆之前.浙江日报编辑部就对防台报道开始认真策划。8月1日3版“今日关注”刊登《暴雨侵袭全球城市——城市防涝,我们准备好了吗》的整版报道,就对读者如何防台抗台做了前瞻式的提醒。当天不仅编发《城镇内涝9重点》。告诉读者立交桥下、地下空间、新建社区等地点,在台风裹挟而来的暴雨中容易发生内涝,同时发回各地记者现场察访浙江城镇防涝的报道《长大的城市。淤积的隐患》,言辞恳切,信息实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策划界定与抽样(一)新闻评论策划的界定蔡雯教授曾对新闻策划下了一个定义:"是报社采编人员根据客观存在、读者需要和报社自身条件对报道选题进行决策,对新闻采编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在蔡雯教授看来,新闻策划本质上是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是“对未来报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这种规划和设计是组合、分析信息和选择、决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汤茹悦 《新闻实践》2009,(11):77-77
媒体报道策划一般往往局限于总编辑对报纸的总体策划、编辑对分管版面的策划,而当今策划已经前移到记者对读者的调查、事件采访和报道。应该看到,“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在新闻界尚有争论,持反对意见者认为:由记者参与策划设计,促成事件发生并予以报道,是先有记者行为,后有事实报道模式,存在主观臆断的嫌疑,并认为对新闻事件作为策划对象,混淆了商业活动和新闻活动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去年7月19日至10月19日,《齐鲁晚报》组织策划了济南“7·18”英雄群体事件大型连续报道,成为晚报创刊以来策划最为成功、报道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系列报道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刊策划”(2012年名为“封面专题”和“特别报道”)是《支点》杂志的品牌栏目之一它承载着主题性报道、深度调查报道等,灵活选用综述、调查、圆桌、专访等体裁形成系列组稿.聚焦承大政经新闻.自杂志创办以来.“本刊策划”广受关注,并得到各界的正面评价和指导。现淡谈采编心得.以便进一步提升该栏日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七一”,是建党80周年华诞,各级在类衍闻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大冶日报》策划了一组取名为《红色年轮》伪系列报过,和一期彩印的“七一”纪念号(32版),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赞扬。应该说,这是一次比较成劫的策划。沤过这次策划,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创新是新闻策划之魂。 创新是新闻策划之魂,首先表现在所闻策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所实现新闻升值。其目的就是要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与时代同频共振、令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创新并不像有的人想鱼的那样不可捉…  相似文献   

19.
年年报道“两会”,岁岁各有千秋。今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对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报道,与往年最大不同在于:以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开展各项宣传,充分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心声,反映了老百姓普遍关切的热点问题,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深入了一步、这不仅提高了“两会”的声望,让人感到“两会”开得很有生气,很务实,而且增强了读者对报纸的信任,使人觉得可读性、吸引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20.
策划在现代媒体报道中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好的创新性的策划报道无疑会给媒体增加亮点和厚重感。在我的从业经历中,2006年8月的“一会两节”报道和2007年的为内蒙古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而进行的“鄂尔多斯历史上的大事”宣传报道,这两次大型文化报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