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春秀 《新闻界》2007,(3):110-111
现代的媒介企业生存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广告经营,期刊也不例外。鉴于目前期刊广告经营方面相对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弱势地位,本文从“受众条件”“信息环境”“制作技术”“传播方式”“成本运算”等方面,论述了期刊在广告经营方面的若干优势。  相似文献   

2.
当“互动共享”为标志的Web2.0时代来临时,“受众中心”才真正成为广告传播的逻辑起点.技术赋权使得受众参与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共享成为可能,主体意识从未如此彰显的受众迫使广告传播形态必须发生与其行为变化相适应的颠覆性变革.“大众点评网”的消费者评价模式正是这种变革的具象化体现,透视其表象可以看到“受者参与创造广告内容”、“互动共享隐性广告”和“信息服务广告”是网络广告发展的方向与未来.  相似文献   

3.
受众是一种“社会呈现”,是社会环境和媒介供应模式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主要发掘和利用两种资源:一、精细化地深度掌控社会的“注意力资源”.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满足受众需要;二、广告资源。广告本身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促进方式。通常认为,报纸经营是“两次售卖”:第一次把报纸卖给受众,第二次把受众卖给广告商。但更深层的逻辑关系是:受众结构决定广告结构进而决定报纸的收入。受众市场是报纸货币收入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通常,人们对“第一”是青睐的,喜欢的。然而,面对近年来各类广告宣传中纷纷扬扬的“第一”,许多受众却一反常态,不仅不买帐,反而颇有微词。之所以会产生负面效应,这不能怪受众,而在于广告本身的“第一”太乱太滥。试看,无论是生产广告,还是经营、管理广告,但凡一张口,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宝”、“桂冠”、“榜首”、“最佳”、“领先”、“首创”……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主要发掘和利用两种资源:一、精细化地深度掌控社会的“注意力资源”,通过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满足受众需求;二、广告资源。广告本身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促进方式。通常认为,报纸经营是“两次售卖”:第一次把报纸卖给受众,第二次把受众卖给广告商。但更深层的逻辑关系是:受众结构决定广告结构进而决定报纸的收入。受众市场是报纸货币收入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1,(6):56-56
王茜、李素英在2001年第2期《岭南视听研究》上发表文章说,在广告客户和电视媒体心目中,电视节目收视率等同于电视广告收视率,实际则不然。首先,广告原理我们:“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刺激受众的注意,引起受众的兴趣,达到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的目的。”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是电视广告发布时,最重视的是电视观众,但是并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视察时指出 ,过去我们的传媒只讲宣传 ,如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闻媒介既要宣传 ,又要经营。在我国现阶段 ,媒体经营手段较单一 ,以广告经营为主。不言而喻 ,广告经营应该和新闻业务截然分开。但是 ,近几年来新闻媒介出现了经营行为介入新闻业务的趋势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所谓“广告性新闻”。“广告性新闻”使受众陷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萧乾生前就曾说过 ,有时“发觉读的不是新闻 ,而似乎是广告”① ,有时又发觉广告冠冕堂皇地占据了本应属于新闻的重要版面、黄金时段 ,一些广告、准广告的说词也冠以…  相似文献   

8.
论媒介受众定位的战略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俊 《当代传播》2001,(6):84-85
媒介经营包括信息经营、发行经营、广告经营等具体方面,但是贯穿其间的主线则是受众定位。新闻媒介要取得相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清楚地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什么人?他们需要些什么?其特殊性究竟在何处?这些关键的问题都需要受众定位去解决。可以说.在媒介经营的流程中,受众定位是“切入口”,而信息、发行、广告等均是“输出口”,切入的东西不对路,输出时就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回报。所以,在当前趋于白热化的媒介竞争中,我们应该将受众定位视为媒介经营的首要问题来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闻媒介已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人们可以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由宽泛到专业化的市场细分的发展轨迹。作为有极强产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自然要经历市场细分的必要环节。目前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电视台大力推进的频道专业化建设,就是一种细分受众市场的媒体经营策略,其核心是明确受众定位,按特定受众的需求设置节目、栏目及频道的整体面貌。频道专业化既是一种以受众本位的传播服务方式,但更多的是一种现代媒体经营策略。而目前关于“频道专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必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实施效果方面。事实上,这里很多问题最终都与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试图从电视媒介经营与广告经营的互动关系入手,对频道专业化背景下的电视广告经营意识与模式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可 《青年记者》2009,(20):77-77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当今广告在性别角色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梳理,并思考如何在广告中提倡先进的性别意识,加强女性主体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欠发达地区经营党报广告,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困扰党报的广告经营管理人员,即一方面是经济欠发达,广告源少,广告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对这一广告源又不珍惜,一些媒体之间、媒体内部广告员之间,不择手段争夺广告现象较为严重,竞争无序,对本已是“捉襟见肘”的广告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在党报内部,部分经营人员存在党报广告媒介是“皇帝女儿”的自大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守株待兔”式的经营理念,使得党报广告惨淡经营。如何走出这个怪圈,获得良好的广告经营成效?这是摆  相似文献   

12.
对地市报来说,地域局限、受众有限、广告源不多,然而共生共存之媒体却不少,要生存就要竞争,要竞争不仅要拼新闻,广告营销亦有“道道”。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地市报广告经营如何才能做到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成竹在胸,游刃有余?高瞻远瞩把脉市场;放眼长远“钓大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姿态。迅速成为资本和广告追捧的媒体新贵。2005年.中国广告经营总额超过1500亿元.增长15%以上,然而以电视为代表的四大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额占广告市场总额的比例却呈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国人年均看电视和阅读的时间也双双下降。在这场争夺广告和受众的PK中。新媒体凭着传播技术特点和渠道等优势.支持率一路看涨。传统媒体受众和广告的流失,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媒体市场正面临重新洗牌.一场以颠覆传统的“大众化”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为目标的产业革命已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近年来,广告经营行为介入新闻业务的势头很猛,出现了大量“广告性新闻”,不但受众对此颇有微词,也给媒体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保证新闻舆论宣传的正确方向、杜绝“广告性新闻”的出现,也成为社会各界各界面临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常,人们对“第一”是青睐的,喜欢的。然而,面对近年来各类广告宣传中纷纷扬扬的“第一”,许多受众却一反常态,不仅不买帐,反而颇有微词。之所以会产生负面效应,这不能怪受众,而在于广告本身的“第一”太乱太滥。试看,无论是生产广告,还是经营、管理广告,但凡一张口,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宝”、“桂冠”、“榜首”、“最佳”、“领先”、“首创”……甚者,还有什么“超高级”、“超一流”、“×中之王”、“王中之最”……前者无疑都是“第一”,后者则是“第一”中的“第一”,总之都不是第二,更不是第三。受众听看以后,至少有三个搞不清楚:首先,这“第一”是指什么范围、什么内容而言?不清楚;其次,这“第一”是厂家自吹的,还是新闻媒介册封的,抑或  相似文献   

16.
网络视频广告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网络广告形式,现已融入网民生活。网络视频广告中又以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运用“接近权”、“把关人”、“使用与满足”、“马斯洛需求”等传播学及心理学理论对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的受众特点及需求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从受众的角度探讨了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高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我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一方面是传统电视媒体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两任”的收看方式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植入式广告的界定“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又称隐性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广告的诉求方式既不属于理性诉求,也不是情感诉求,而是针对受众的潜意识进行诉求.现代广告的信息传播过程是意识--潜意识--意识,后现代广告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前意识--潜意识--意识.两种传播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使受众在大脑中建立起广告所传播的产品、服务、观念或品牌等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地市党报的广告,常常有这样一些问题困扰着经营管理人员,即一方面是经济欠发达,广告源少,广告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无序竞争,对广告源又不够珍惜。一些媒体之间,媒体内部广告人员之间,不择手段争夺广告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在党报内部,部分经营人员存在着党报广告是“皇帝女儿”的自大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守株待兔”式的经营理念,因循守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