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是构成广播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广播声音结构,一般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在传播中处于主体地位,其作用是难以替代的。然而,在广播声音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类语言、音响、音乐等非语言传播因素。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符号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力求揭示非语言传播在广播中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声音是构成广播的唯一的物质材料和运动形式,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广播声音结构,一般包括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语言作为信息的主要裁体,在传播中处于主体地位,其作用是难以替代的。然而,在广播声音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类语言、音响、音乐等非语言传播现象。长期以来,由于人  相似文献   

3.
录音报道音响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特点应该是三方面,即广播的快、广和声音。近几年,广播界在快和广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对广播的最基本的特点——声音,却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就发挥广播声音特点的问题,作一探讨。一、声音——广播最富有本质特征的特点广播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它要经过声→电→声的转换过程。从声音开始,又复归到声音,这是广播传播的基本过程。所以说,声音是广播原生的、最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声音媒介,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记者准确、到位的现场提问不仅能丰富广播的声音源、张扬广播传播特性,还能有效增强广播现场报道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中,从传播内容和信息的媒介与符号看,报纸靠文字、照片、图表、线条,电视靠声音和画面,广播靠声音。很显然,相比较,广播传播手段单一——只能靠声音诉诸听觉。既然这样,说“广播,不能忘记声音”,岂非废话?不然。提出这个问题,正是因为不少广播媒体近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甚至忘记了对声音的关注。 一般说,广播声音由三部分构成: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声音,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声音,文艺性节目中音乐、曲  相似文献   

6.
广播同报纸、电视、网络等一起悄然点燃了传播媒体大战,如何能赢得更多的受众,是当代广播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话题。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看,广播人要充分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增强广播的感染力,以此来影响受众。大力提倡广播记者练好嘴上功夫。广播是以电声为媒介的现代化舆论传播工具,是一种语言艺术。广播的快速性、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声音的传真性,是其它报道媒介不可企及的。广播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记者的唯一选择:以声音为表达手段,成为带话筒的记者。广播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带声音的录音报道,…  相似文献   

7.
声音是广播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支柱。发挥声音的广度,引导受众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是广播固有的宣传手段;运用声音的多样性,满足受众信息、娱乐的需求是广播特定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播音是"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的人"。他们的每一次传播活动都是一次创作过程。广播是靠声音来传播,电视靠声音和图像同时传播。广播因为没有图像的支撑,因此,更要求主持人"声情并茂,悦耳动听"。  相似文献   

9.
郭政 《采.写.编》2018,(2):104-105
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是一种声音媒体.换句话说,声音是广播唯一的传播手段.所以有人说,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正是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声音如果动听,广播就会栩栩如生;反之,声音如果平淡,广播听起来就会味同嚼蜡.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好"声音",将广播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广播特点是声音传播,这自然是广播的优势,也是其劣势声音传播的劣势就是声音的易逝性,收听的随意性广播一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听众靠听觉接收信息,理性色彩较强的评论性稿件听起来很吃力,一旦听众的思维过程落后于信息传递过程,听众的感觉思维记忆就难免陷入混乱,结果是前一句话还没反应过来,后一句话又没跟上思维,下文越听越不明白。可以说如果对广播用声音传播的特点不能扬长避短,自然也就影响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收听效果,那么,如何增强广播新闻评论性节目可听性呢?一、选题的贴近性新闻评论性节目就是对受众关注的话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有声语言和音乐、音响构成广播的全部声音表现,声音的再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决定着广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其中有声语言又是最活跃、最影响广播传播效果的一个因素。本文结合播音作品《探秘宣纸的制作技艺》,谈谈广播声音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不断探索广播文艺宣传的新方式新方法,研究新形势下广播文艺宣传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广播文艺传播先进文化的着力点,不断提高广播文艺宣传的水平,是广播文艺宣传工作者的长期任务。 广播文艺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声音文化,听觉形象的感染力是文字所不能给予的。声音传播效果的多维力度,使听众始终对广播怀有永恒的眷恋,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无法割舍的精神家园。有人说.新闻是广播的龙头,  相似文献   

13.
正广播媒介的优势与独特价值,是由它的声音传播、听觉接受的特点决定的;广播诉诸听觉器官的媒体特性——伴随性,是广播独特的媒介价值的本质体现,因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健康媒体"、"绿色媒体"。在全媒体传播大潮之下,重新认识广播媒介的本质,增强广播的关系媒介属性,对于把握广播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极有必要的。一、广播的本质特性赋予其独特的媒体价值广播媒体产生之初,对其媒介特性的研究就已开始。早期研究即注重广播的内在声音属性和传播符号功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靠声音传播信息的舆论工具,音响效果是广播的独家优势。所谓声音传输,不外乎是播音员的声音,录音讲话,广播文艺和现场实况等。运用好音响,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幅幅画面通过声音记录和传播出去,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中的讲话录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相似文献   

15.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手段,广播新闻作品里的“声音”由语言表述和音响素材构成,其中音响是广播新闻的优势和竞争手段,音响也是录音报道传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苏联广播专家巴宾科在谈录音报道时说:“录音报道是录音记者运用广播手段重现某一或某些事件的一种音响画图。”  相似文献   

16.
王亮 《河北广播》2001,(2):21-22
广播艺作品利用声音的情感性,丰富性,艺术性诠释意,传播信息,表达感情,声音是广播艺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声音的媒体,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声音永远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媒体大竞争的背景下,广播一定要把握“声音”这个市场,特别是蓬勃发展的车载收听市场,笔者认为一个中国式的大交通领域、大车载收听市场的类型化广播格局正在形成。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核心是:把互联网的精华内容变成广播的音频;把广播的优质音频用互联网扩大传播。  相似文献   

18.
古典文学与新闻语言 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均通过语言传播信息。 报刊,通过文字语言传播信息。 广播,通过声音语言传播信息。 电视,通过声像语言传播信息。 广播、电视的声音、声像语言,也往往以文字语言为中介,一般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大多伴有文字稿,电视片则有文字脚本。  相似文献   

19.
变中求存 在媒体变革中,广播独有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也许新媒体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某些媒体形态的灭亡,但并不意味着某种传播形态的消失,就像纸质媒体可能会被电子媒体所取代,但并不代表着文字传播就会销声匿迹一样,在新技术革命中受到冲击的只是传统广播媒体,而非声音传播形态。只要人类还有对声音传播的需求,广播就有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靠声音传播信息,也靠声音来感染、吸引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必须在"声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广播"声响"的传播优势,让"声响"成为广播新闻的主流,以"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广播新闻能够"响"彻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