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识字教学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基于民族文化积淀之上的审美心理意识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安排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美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它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以和谐发展。"把审美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优良情操,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利于培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应该自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  相似文献   

10.
高华 《中国教师》2013,(Z1):178-17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得、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极佳契机。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健康人格,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大纲强调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突出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性和人文性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识字教学对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基于民族文化积淀之上的审美心理意识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组成部分之一为审美鉴赏与创造,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现就谈谈笔者结合导学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看法。一、借助导学单体验情感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  相似文献   

17.
袁雅玲 《学周刊C版》2011,(6):208-20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关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学科除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之外.还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审美教育。一、树立美的形象,发掘自身美的资源,实施审美教育1.塑造崇高的职业形象。作为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高尚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必备的课题,教学中可以通过感、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力求从美学角度,让学生在感受古诗文意境和诗人情怀的同时,体会其美学意蕴,培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