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章》2008,(1)
"实在"是做人应有的一种态度,同样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为师之道,也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秉承的。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扎实、有效,少搞花架子,少故弄玄虚,少说教;多尊重学生,多紧扣文本,多品味语言,显得极其重要。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深入地走几个来回,实实在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的课堂就是鲜活、生动的,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1,(Z3):4
"我选择教育事业,就是选择奉献,我只想实实在在地为教育事业做点事情,荣誉不是我的选择。"这是一位扎根边疆教育的校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十七岁的时候,我一直认为,人到了二十岁就会死掉。于是我拼命地生活,有些诚惶诚恐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我得拼命地吃,我总觉得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些美丽鲜嫩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什么是教育的目的?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尽管对素质教育下定义很难,但凭我的工作实践和经验,我觉得不需要在概念上兜圈子,我的观点是:我们讨论学生的发展,其实就是讨论学生的素质发展;我们讨论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就是讨论社会的、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传道应该是为师的第一要义。何为传道,我觉得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谈如何为师,其实就是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什么?这也涉及回归古典,就是回归到教育的原始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这一最基本的道理进一步演绎就是教育应把人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把教育变成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或手段,即不是变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或手段,也不是为市  相似文献   

6.
1十七岁的时候,我一直认为,人到了二十岁就会死掉.于是我拼命地生活,有些诚惶诚恐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我得拼命地吃,我总觉得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些美丽鲜嫩的食物.  相似文献   

7.
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公认,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是最有爱心的,中国的基础教育也是对学生最有责任感的。这样的评价自然是有充分根据的。可是,我却对这两个评价越来越怀疑,我甚至觉得中国的许多教育不仅在误导孩子简直就是将他们引向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爱在点滴     
做老师这么多年,好学生记着我,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而那些问题孩子多少年后还记得我,就叫我有些喜不自禁。下面就是我亲身经历的两则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或许是教毕业班的缘故,假期中读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特别有感触,觉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金铃就是生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她成绩中等,但善良、正直、有爱心。  相似文献   

10.
唐冬妹 《教师》2011,(12):107-107
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是班主任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我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我觉得要创建这样的集体,核心的工作是努力做好班级文化的建构并付诸实践。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文化,是学生在成长中一种最有力的思想指导,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我借此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及做法和同仁们一起交流。一、理想教育,人生坐标的朦胧定位  相似文献   

11.
黄厚江先生的本色教育理念非常简单,他在多个讲演中、多篇文章中说过——那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黄老师的阐释揭示了语文教学最本质的规律——那就是语文教学的实实在在,实实在在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实实在在地按照语文的规律、语文的方法来教语文,实实在在地体现语文教育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有些小学生总觉得写作文难,写出的作文不是单调无味,三言两语,就是内容空洞,不着边际。面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留  相似文献   

13.
有些教师批评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将学生当众斥责一顿.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这种批评往往会招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也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认为,教师的批评应当含蓄娓婉,讲究艺术,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陈观子 《广东教育》2003,(12):15-16
为人师者,了解学生的种种心态对教育不无裨益。以下是我接触到的几个极具典型的中学生心态。一、上进者之音A可说是班上成绩最优秀且最稳定的学生了。但当初并非如此。她在学习经验交流会上说:“我入学成绩在年级中是三百多名,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我进步了两百多名。在这个过程中,我付出了许多。我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知道自己并不聪明,班上比我聪明的同学很多。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之所以有些同学成绩上不去,我觉得是态度没有端正。总觉得是被逼着学,不肯下苦工夫去学……”她总成绩最差的一次是班上第三名,那是因为她临考前病了…  相似文献   

15.
正在班级管理中,师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我觉得:如果说教育是一首诗,那么师爱就是这首诗中最美丽的诗句;如果说教育是一支歌,那么师爱就是这首歌里最动听的旋律。在工作中,我信奉"师爱",并且在努力地尝试,默默地付出着。只有这样,才能用师爱情深架起通往学生心扉的桥梁。一、用"微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微笑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班集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我的爷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吃货,我总觉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去吃.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是一列日夜奔驰的火车,总是在“况且况且况且”——也就是“狂吃狂吃狂吃”.我想,给爷爷封个“国际吃货”的称号应该是不为过的.如果你不信,就来看看我给你搜罗的爷爷贪吃事迹吧.  相似文献   

18.
龙莲明 《现代语文》2013,(10):74-75
有些同学觉得语文学起来没有味道。据我观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的语文教师没有注重寓教学于美育之中,没有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传统教学法很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能具有的那些宝藏。"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花朵茁壮成长;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我觉得我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陪伴者。从教19年,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默默守护、爱心陪伴是我的教育信念。我虽平凡,却也努力在这方不平凡的天地,做出不平凡的事情——那就是让我的学生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曾为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苦恼。欲渡无舟楫,这就是我当时的心境。2006年,刚接触高效阅读时,我对它的那些方法并不十分认可,也觉得一目十行不是梦有些言过其实。直到2008年,县教育局组织语文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