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冷暖锋判断法1 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①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 (黑 )三角形表示 ,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 ,如PM ;暖锋用线条加 (黑 )半圆表示 ,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 ,如PN。②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 ,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 ,此为冷锋 ;反之为暖锋PN。③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 (A侧 )的为冷锋 ,雨区在锋前 (C侧 )的为暖锋。2 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 ,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①锋面坡度。冷锋面坡度比暖锋面陡。②冷气团移动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  相似文献   

2.
地理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因此,它对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就有着特殊的要求。一、地理课的教学语言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思想性教师要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在表述概念、定义、规律时,必须做到语言精确;在描述自然现象时,语言也应当准确,切忌使学生产生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疑义,如:“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与“暖气团抬升到冷气团之上”两句话中,虽一字之差,含义却不同,前者是暖锋,后者是冷锋。如果教师用词含混,很可能引起学生认识混乱。此外,在教学中,应使用学科术语,不能使用生活用语。例如:不能…  相似文献   

3.
移动缓慢的锋或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呈准静止状态,称为准静止锋。当然,绝对静止是没有的。这期间,冷、暖气团处于拉据状态,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使锋面来回摆动。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或时进时退,所以云雨区比暖锋更为宽广,且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锋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叫准静止锋。气象预报上一般把天气图上6小时内锋面位置无大变化作为判断准静止锋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娴熟的语言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帮助学生建立地理表象和地理概念,进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得体、生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地理教学语言有何特色?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看法。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正确的重要保证。它主要表现在词语准确、语句合乎逻辑。例如,同样是描述天气系统,讲“气压”用“高压”和“低压”,而谈及“气流”则用“气旋”和“反气旋”,两者不能混淆。又如讲锋面系统,暖…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第一讲里谈到过《暂拟系统》只包含词——词组——句子这三级语言单位;《教学提要》则扩展成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级语言单位,换句话说,语素是《教学提要》中新增加的内容。在这一讲里,我们就有关语素的几个问题向老师们作扼要的介绍。一、什么是语素?概括地说,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不但可以构成词,而且可以构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暂拟系统》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教学提要》否定了这一提法,理由是作为语音语义结合体的语素最活跃,一个语素可以构成众多的词语,所以语素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例如“语言”这个词是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  相似文献   

7.
费成娟 《考试周刊》2014,(72):181-182
一、自学导航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P41-42;(2)自主独立完成填空;(3)有问题举手示意老师,结合左图,完成下列填空。1.图中数字代表冷气团的是——,代表暖气团的是——,代表锋面的是——,代表锋线的是——。请说出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让我们来认识几种不同成因的雨。对流雨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使得低层空气上升,到了高空后,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就是对流雨。下对流雨之前常常会刮大风,并伴有雷电。特点:降雨时间短、强度大。锋面雨暖气团和冷气团相遇,暖气团被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就是锋面雨。特点:降雨时间长、强度小。  相似文献   

9.
一、锋面类型及其控制天气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把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根据冷气团的移动速度可将冷锋分为快行冷锋和慢行冷锋。四种类型的锋面,除决行冷锋过境时会带来狂风暴雨外,其它锋面过境时会带来连续性降水。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一种“无理而妙”的语言。“无理”是从语辞表面讲,它往往冲破语法和逻辑(这里指形式逻辑)的规范。“妙”是从语义深层讲,它基于语境,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运用了“对顶”辞格的语句就是这样一种“无理而妙”的艺术语言。这种语句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两个意...  相似文献   

11.
王刚 《教书育人》2001,(21):20-20
一、重“少”轻“多”。不少老师在公开课上不敢多说一句话,唯恐陷入应试教育的讲授法中。有时多以录音或学生动口来代替老师讲解,由于缺乏老师用语言开导,单凭学生自主探索实在难以解决很多难题。如此一来,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的机会多,动耳听老师讲话则太少了。该误区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实际上前者的“讲”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后者的“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区别不在于课堂“讲”的多少,而在于“讲”的目的不同。所以,引导性语言、开启智力和思维的语言、提高能力的语言应该多“讲”,…  相似文献   

12.
有雨的日子     
地理老师确实厉害,那天,他说:“暖气团过后,冷气团上来,明天一定下雨。”那雨就一直持续到现在。(一)“啊,我没衣服穿了!”“什么啊,我连袜子都没有了!”“怎么还在下雨,衣服都干不了。”室友们一边翻箱倒柜,一边嘟哝着。洗手间里挂满了衣服,花花绿绿的。“哇塞!可以开服装店了!”快乐的丝丝总是那么想得开。“有时,下雨才能让我们懂得阳光的珍贵。”辛夷故作诗人状,招来室友们的一致围攻,七八个拳头飞过来,幸好辛夷躲得快。可我很同意辛夷的话。总是在久雨初晴时,才听得到有人很惊奇地说:“今天的太阳真美。”或感叹…  相似文献   

13.
时下,在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小学,“方言”、“土语”充斥于耳,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成了普遍现象。 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某些学校领导、教师缺乏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强烈意识和责任感。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答会做,不讲普通话也无妨”。二是有些中老年教师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土生土长,用“方言”讲课得心应手,显得亲切、自然、明了,用普通话讲课却很别扭,有时甚至闹出笑话。于是索性一“土”到底。三是“方言”作为日常口语的主要表达方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讲普通话则缺乏大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它们中间就有一个过渡区域,这一过渡区域被称为"锋"。锋近地面的宽度只有几十千米,到高层虽可达到200千米~400千米,但相对两侧数千米的冷暖气团来说,这个过渡区域相当狭小,恰似一薄面,故而人们又称锋为锋面。锋面一侧的暖气团因温度高、气压低、密度小,位于锋面的上部,冷气团则温度低、气压高、密度大,位于下部。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又因锋面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差异较大地区,能量集中,所以,锋是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目前,关于锋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结构状况,可以分为下列4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第二种是按照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分类,从北到南分为(北半球):北极(冰洋)锋、温带锋(极锋)、热带  相似文献   

15.
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都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讲”是教师用语言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名称、目的、要领、以及完成方法等等,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练”则是学生根据讲解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16.
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对此,诸多教师已形成共识,并给予了实践上的重视。但从现状看,不少教师理解片面,把“理解语言”与“重内容理解”、“轻语言运用”划等号。结果,感知匆匆忙忙,理解囫囵吞枣,而运用则成了空中楼阁。我们知道,“感知、理解、运用”是学习知识的三级台阶,理解是感知的延伸和运用的前提,只讲理解,不讲运用,则难以保证知识的内化;而只讲运用,忽视理解,其运用则失去基础。为此,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切实抓好“理解”这一环。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言语交际是以语音材料为载体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作为载体,语音是可以分析的,分析到最小的不能再加分析时,得到的是音素和音位.音素是从声学角度讲的概念,它对于人类是统一的;音位是从具体语言的角度讲的概念,它是受制于各种语言互不相同的语音系统的.例如n和l是两个音素,在普通话音系中是两个不同的辅音音位,不能混同;但是在四川话音系中则可合并为一个音位,因为四川读音中是“男”和“兰”不分的.又如语音  相似文献   

18.
一、区分“语言”“言语”,明晰语文内涵1.现代语言学将语言分解成“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个确定的部分,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是“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它是一套自足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组成的约定俗成的统一整体。”“有点像把同样的词典发给每个人使用。”(《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言语则不同,它或指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即所谓‘言语行为’),或指人运用语言的结果(即所谓‘言语作品’)。”(《语文学科性质之谜》王尚文)言语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演讲离不开有效的传达手段。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包括:主体形象、态势语言和有声语言。 主体形象是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等;态势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有声语言则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以流动的声音运载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主体形象和态势语言属于演讲中的“演”,而有声语言则是属于演讲中的“讲”,如果仅“讲”不“演”或仅“演”不“讲”,都不会成其为演讲,只有动静相兼,唯声、色、姿、情相得益彰,才能构成完善的演讲。  相似文献   

20.
把语文上成语言训练课.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对此,诸多教师已形成共识,并给予实践上的重视.但从现状看,不少教师理解片面,把“理解语言’与“重内容理解”、”轻语言运用”划等号.结果,感知匆匆忙忙,理解囫囵吞枣,而运用则成了空中楼阁.我们知道,“感知、理解、运用”是学习知识的三级台阶,理解是感知的延伸和运用的前提,只讲理解,不讲运用,则难以保证知识的内化;而只讲运用,忽视理解,其运用则失之基础.为此,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切实抓好“理解”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