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章通过丰富的实洌,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理解它们的概念,了解有关性质,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它们是认识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中考考查《图形认识初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图形的认识初步”是“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点,日的在于让同学们进一步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本对这部分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点拨.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章知识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知识,教科书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认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  相似文献   

6.
【设计背景】 直观几何就是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一年级,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与正方体在前.辨认长方体、正方体某个面的形状——长方形与正方形在后,确立了“面在体上”的观念。本课将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也为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看一看周围的世界各种物体、各种平面和曲线,它们都是几何中所说的点、线、面、体。在《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认识了角,了解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简单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图形、几何体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相交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它的基本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认识的经验,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图形的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的感受和了解,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等边三角形》一课主要是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本课安排在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不但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一等边三角形.而且相关定理更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册学生通过“认识图形(一)”的学习,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本单元以此为基础继续学习“认识图形(二)”,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13.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大理市教研室赵玉华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是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动脑等活动,使他们初步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区分这些几何图形,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本...  相似文献   

14.
李庆社 《初中生》2008,(12):28-30
一、命题趋势 《图形认识初步》的内容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命题. 1.考查判断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相似文献   

15.
<正>《认识图形(二)——平面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中的教学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起始教学内容。在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教材先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平面图形,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基础。学生在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  相似文献   

16.
杨永Qin 《云南教育》2001,(21):41-4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九义”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这三种图形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已初步认识过,这里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准备。平行四边形属于初步的直观认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三种图形的教学尺度。教材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编排在一起,便于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看一看、量一量、围一围、比一比,去发现这三种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这三种图形作铺垫。针对教材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的动态图像直观演示辅助…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幸参与了某校数学教研组的“同课易构”教学实践活动,聆听了三位青年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一课。教材分“认识”和“应用”两部分。认识目标是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名称,识别图形。应用目标是使学生在折、移、拼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化以及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图形(直线形与圆)的基本性质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认识这些变换的基本性质.体会到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是保持两点间距离不变的变换,这种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具体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与圆的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及其组合),达到具有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和欣赏图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的内容为我们认识一些常见的图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学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