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拓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视野,文章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访问法和论证分析等方法,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模式,为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是我国步入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探究目前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存在的健身意识、体育场地缺乏、体育活动意识淡薄等现象,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两者互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落脚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彤 《体育与科学》2006,27(4):50-53
社区体育是进行一定的社会体育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体育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体育活动区域。社区体育文化是社区体育的细胞,以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社区体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体育行为方式,它对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研究社区体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社区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社区体育文化在构建社区体育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和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振中 《精武》2012,(11):64-65
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山东省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当前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构建山东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体育发展之重要一环。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索,旨在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山东省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方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进行,加强对新时期农村社区体育的研究,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苏北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地域组成,在经济、社会事业等方面,与苏南地区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分析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策略,以期为苏北地区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农村体育生态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文章剖析了傅葆琛先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教育实践和创建的乡村教育理论,深入挖掘了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农村体育生态环境构建的启示,以期对推进我国农村体育生态环境的构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广泛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健身,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对于增强乡镇时候居民的体质、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乡镇社区、乡镇社区体育概念的基础点,制析了当前乡镇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下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推进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社区体育,乡镇政府可以大有作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农村和农村管理人员两个视角研究山东省乡镇政府在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中的作用,探索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中乡镇政府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提供参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四在农家"建设过程中,如何促进乡村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我们在对新农村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农村体育建设给予经济上的投入,改善农村体育活动的环境,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加强农村社区体育的组织建设,挖掘整理当地的体育特色文化项目,丰富农村农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满足农村农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使得村落体育有了较大发展。村落体育是社会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建设与发展村落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传播村落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河南省"村官学院"十六个乡村工作站所在行政村的村落体育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角度审视与分析了村落体育的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和解决路径,虽不能以此为依据推断其它村落体育,但可为认识村落体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想破产,就到凯姆波蒂迈勒来开诊所吧。” 凯姆波蒂迈勒是位于意大利罗马和那不勒斯之间的一个山村,如果你去过那里,你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年已90岁甚至90岁以上的老人还在农田里操作,甚至还骑着摩托车在年轻人中间穿行。然而,  相似文献   

12.
新垵村人对武术的客观需要,形成了武馆林立的村角武术发展样态.村角武术既竞争也合作,致使新垵村的武术成为当地的民俗活动内容.五祖拳第二代传人沈扬德,从凝集、团结新垵村乡亲出发,统一了村角武术,将乡里村民原先备战械斗的习武目的及宗法庙会的大众文化生存样式,融入近代"强种救国"语境,推进了村角武术的文化变迁与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村落看村落体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从村落的视角探讨村落体育的发展。认为:村落时间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生活空间和村落文化是村落体育的内在规定性。从不同视角对村落体育会有不同认识,也会带来不同的发展思路。村落体育形态多元、功能多重,村落体育与"官语"体育相去甚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村落体育的基础和保证,村落需要有自信的体育文化,需要找回被遮蔽的传统民间体育文化价值,村落体育的发展需要"培育、输入"并举,需要村落精英带动,需要学校体育的辐射。  相似文献   

14.
从建筑学和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对现代奥运村进行了历史探源,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村作为最初的奥运村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并突破了时代的局限,由此设立了奥运村的价值典范,其进步意义不容否认.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机体的奥运村被誉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心脏",是奥林匹克运动最有活力的场所,其地位不容小视.奥运村由概念到实体的产生历经了一个历史过程,带有某种形式的纪念寓意的奥运村有别于城市的其他建筑.对奥运村的研究既是一种责任也出自于一种尊敬.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村落、村落文化、村落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探讨村落武术的特征和价值、村落武术的传承以及传承断裂的原因,提出村落武术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即对全国的村落进行武术挖掘;政府加强对民间拳师的管理;开展武术活动,建立农村自发性的武术协会;充分发挥地方武术馆校的作用;对当地的村落武术进行科学的改造,有选择性地进行传承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村落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特征和开发策略.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特征包括:种类繁多且具有地域性;历史悠久且体系完整;与近现代体育文化活动共存性.面临的困境包括:家规祖训成为发展的无形羁绊;缺乏继承者成为发展的最大障碍;资金问题成为现代发展的现代性困难.建议:循序渐进地变革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利用商业化契机募集资金;鼓励体育科研工作者挖掘并整理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技艺;保护并培养浙江省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艺人.  相似文献   

17.
村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是现代武术的重要源泉。以往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武术文化主要集中在文化体系的传承和发展等宏观方面,而对村落武术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鉴于此,通过对村落文化内涵及特征的研究,结合村落武术的特点,揭示村落文化对武术发展的整体影响,为村落武术文化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拥有村落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村落体育文化作为农村特定的文化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村落体育文化建设,意识培育是“催化器”,机制转换是“触发器”,传统传承是“稳定器”,学校辐射是“驱动器”,人才队伍是“牵引器”。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对奥运村建设理念进行了梳理,奥运村由概念到实体的产生历经了一个历史过程,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历届奥运村的概念和指导思想各异,在其发展的某个阶段领袖人物或者大众的愿望会发生作用,其背后是深层次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行动。奥运村既关注有形的物理空间的建设,亦关注无形的社会文化空间的塑造,成熟的奥运村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被誉为奥林匹克运动心脏的奥运村是奥林匹克运动最有活力的场所,由此使得带有某种形式的纪念寓意的奥运村有别于城市的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一个村落舞龙活动变迁的过程、特征及成因.在此个案基础上,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研究表明,社会自然环境变迁是导致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先决条件;社会变迁与民俗体育文化变迁并不是完全同步或同向的;文化主体需求的变迁是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方式是"解构-重构";"解构-重构"有形式、内容和功能的"解构-重构"等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