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莫言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天马行空地叙述民间、并且不简单地批判民间落后和愚昧,来完成对现代性的反思的作家。民间写作贯穿了莫言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他将自己的写作说成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而不是"为老百姓写作",在模仿川端康成的《雪国》后,莫言创作出了《白狗秋千架》,举起了"高密东北乡"这面旗帜,也开始了其民间写作的道路。在本文中,我们针对其作品对莫言的民间性视野是否具有现代性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莫言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用耳朵阅读     
"用耳朵阅读"既是莫言一次演讲的题目,也是莫言文集当中的一本;既是作者生命当中的一个时期,也是作者倡导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在这部演讲辞中,莫言教读者辨识文学作品,认识文学的本质,教读者写作的方法,还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读者发奋图强。这是一本优秀的大众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应邀在瑞典学院进行了文学演讲,题为“讲故事的人”。莫言的丰富故事,为他的写作提供了丰沛的养分,成就了他的一篇又一篇厚重的作品。其实,语文老师又何尝不能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呢?我们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维,进入积极的写作状态,让学生走进生活的宝库搜索写作素材,从而得到写作的启迪,写出“接地气”、“食烟火”的“人间作品”。一次记叙文写作的要求是,写出人物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民间写作’即‘自我写作’”以一种民间的参与精神捕捉到了文艺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曹刚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43-45,60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他的小说中鲜明体现出了一种"田野"意识。这种"田野"意识不仅表现在"说书人"立场的确立上,也体现在"田野"的独特空间特征上;莫言小说的另一特征在于向读者展示人性当中的"朦胧"地带。这两方面的努力成为了莫言在世界文坛上获得相应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2年的莫言可谓热得冒了火,他让中国文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人为之骄傲,千千万万作家以他为偶像。你可能会想,莫言当作家的志向应该是"振兴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吧。错了,当年莫言之所以立志当作家,是因为饺子的诱惑。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他听人说作家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还是肥肉馅的,于是走上了写作这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方言再次作为一个极重要的语言资源受到许多作家的关注。以张炜、莫言等为代表的山东作家,采用独特的"地域声音"、别样的方言词汇和古朴的方言语法,不仅创造了个人言说风格、表现了复杂生活体验的审美追求,而且丰富了方言写作的审美传达策略,呈现出别样的原生态叙述魅力及地域特色的陌生化、民间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鲁成 《初中生》2013,(3):54-58
导语: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站在人的立场写作,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写作不断在探索和实践,也不断在颠覆和消解。人的“异化”、丑陋和恐怖是他的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从“乡土化”到对丑陋和恐怖的展览标志着莫言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莫言小说中的"肉"意象鲜明而独到,在"肉"意象的世界里,既有莫言"独特强调"的言说,也有莫言"为老百姓写作"的创作立场,还有莫言独具的文本特色和人性情怀。试从"食""色"两个方面阐释莫言笔下"肉"意象的文化蕴藉。  相似文献   

11.
莫言后期小说的民间书写将民间丑陋的因素不断放大,大力刻画民间人物野性的生命状态,用粗粝、怪诞的语言建造别样的民间风情.这种审美风格的转变在夸张中呈现出一种美丑夹杂的复杂而真实的民间状态,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民间本有的面貌,丰富了民间书写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2.
莫言是一位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当代作家,对传统的反叛使他走上了不断求新求奇的创作道路。在他的写作实践中,生活中各种丑的事物纷纷涌入他的笔下,丑成为其直接描写的对象。他用狂欢化的语言叙述丑的对象,对丑的描写超出了读者生理和心理的接受期待,打破了读者一直以来的审美追求,留下的震撼也是空前的。他对丑的表现是很值得重视的,而他的审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审丑对象的超界域;二是个性化的审丑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3.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作了一批有独特叙事视角的小说。其中《檀香刑》以其多角度叙事、多种语言形态及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堪称狂欢化叙事的典范之作,并且通过原始生命力的详尽描述来促使现代人积极思考社会,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莫言的创作是民间立场下的知识分子写作,彰显的是知识分子的独特创作个性。从《丰乳肥臀》开始,他才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写作,民间内化为莫言小说创作的血液,方法论意义上的历史暴力想象还原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存在现实,与苦难一起成为民间生活的本质存在,悲悯甚至忏悔的人文意识超越了人性层面的关注。莫言小说之暴力叙事,是必然向自由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赵无极绘画中"书写性"语言出现在其转折期的作品中,他绘画中的"书写性"表达形成了他独特的抒情抽象画风。与此同时,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也兴起了一场"书写热"。但是赵无极的"书写式"语言更加东方化。本文试图通过阐述赵无极绘画语言中所表达出的东方气质的"书写性",与西方绘画在视觉上的书写形式和书写意境上的差异,从而探讨了"书写性"语言在现当代艺术中的体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新时期较早树起反叛语言规范大旗的先锋作家,他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实验小说的成就;他坚持个性化写作,用变异手法对语言进行创新实验,依据感觉找语言,用特殊的语言使感觉得到最生动的表现。在词语创新方面,其途径大致有两类:一是用变异手法改造旧词,二是在现有词汇外自创新词。莫言的语言实验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也留下一些失败的例证。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充满野性精神的作家。语言、性爱和死亡是野性精神的重要表征。莫言小说的语言多源于民间,生猛鲜活,富有热性和蛮力,呈恣肆狂欢风格,汉语的表现潜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他"袒露性爱灵魂",肆无忌惮地撕下文明面纱指向赤裸裸的性本能,颠覆伦理道德纵笔书写性爱;莫言作品的死亡叙事残酷野蛮,精心描写惨烈的死亡现场甚至酷刑细节,挑战现代文明规约下的审美规范。莫言创作的野性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莫言作品、体会莫言的写作风格,选取获得2011年矛盾文学奖的莫言长篇小说《蛙》,试图通过对《蛙》中姑姑的性格特征分析,为读者提供阅读思维多元化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9.
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喜欢用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善于打破语言约定俗成的惯例,自出机杼,新人耳目;语言叙述风格或诗意浓郁,或酣畅淋漓,或诙谐幽默,或土气十足,斑斓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