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儒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潜移默化的与国家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对中国传统武术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武术技法理论上都有着极强的统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儒道文化以其极强的生命力深深的渗透于中国传统武术的心脏。  相似文献   

2.
余利斌 《精武》2006,(2):49-49
在中国传统兵法中,影响最大、最受古今人士赞颂的当数《孙子兵法》,它博大的内涵、精深的思想及杰出的见解,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被当代社会的诸多领域作为决策和实践的思想准则。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传统武术也不例外,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下面我们试从《孙子兵法》“奇正”思想的角度,来谈一谈其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礼仪的价值功能进行梳理,探讨传统武术礼仪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而从文化学角度阐述传统武术礼仪的行为文化问题。文章旨在探讨武术礼仪行为文化在武术练习者"习练"过程中的身体感悟、思想教化等方面的影响,来审视与解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人文礼仪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内部饱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和方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许多重要内容,对武术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从道家本体论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关系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传统武术文化蕴涵的道家思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认同研究视角,对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变迁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传统武术在发展历程中在对异文化认同的境遇下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变迁,正是由于这种对异文化的认同而导致了传统武术的异化发展。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以中国文化传统作为其发展基点,在凸显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下寻求传统武术发展新的内在动力,以实现对于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谋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派生出来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和竞技体育的冲击,由于人们生活需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它又与传统武术有很多不同,无论在竞技形式、目的、方法以及技击战略、训练手段、方向上等都产生了技术体系上的裂变。但是就像《孙子兵法》可以借鉴于现代战争一样,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和技击思想同样可以借鉴于散打,并指导散打朝着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武术竞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庇护下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式微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文章从思维模式出发,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力图展现一个认识和把握传统武术的深层次文化视角,以为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1.以中国传统文化带动武术健身市场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首先就是民族文化的复兴。我国的传统武术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始终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理论、方法在数千年的流传中,经历了历史的选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际关系日益淡薄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从中国传统武术中领略到中国传统的“和谐”精神同“天人合一”的境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传统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的武林英雄、妙趣横生的动作名称,这些文化性极强的内容都可以极大地引起人们学习武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的哲学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彬  李艳翎 《体育学刊》2007,14(2):66-68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化载体,它是物化在武术活动中的民族文化思想与精神:而相比西方体育,中国传统武术有其另外一套话语系统、思想方式、行为方式。我们对当今武术问题的思索,应从“中国文化根系”中吸取武术文化的养料,并寻求传统武术在当代的文明功能。追求身心合一、内在体验的传统武术文化以其独特的文明功能,对于“二元论”思想导致的西方世界现代化困境具有文化补给作用。因为传统武术文化所蕴涵的天人合一观念正可避免西方文化主客二分和现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病。  相似文献   

10.
和合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理念和致思趋向。从和合思想角度来看,传统武术在现代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科学化发展趋势,仁义至德,修心养性的发展趋势,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线的教育化发展趋势以及以健身为价值主体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现代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武术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  相似文献   

11.
“武”与“艺”同根同源,都源于生活,中国武术发轫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同野兽的搏斗,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武术的艺术意蕴也不断丰富。同时,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武术在发展技术性的同时,其艺术性也不断发展,并且在当今时代已经登入了艺术殿堂,成为一门真正的集健身、文化、表演、观赏、励志为一体的艺术。武术艺术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我们要搭建平台,大力开展武术艺术活动;发掘传统,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合力推动,大力开展武术艺术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武术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在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作用,并以传统的崇德扬善的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德”与“艺”(武技)的统一。文章以武德的概念,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注重对武德思想的关注,及学习。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旨在通过对传统武术"扬弃"的探讨,来实现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更好的发展,提升传统武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创造力与核心价值,更好地对传统武术进行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体育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逐渐走入了国人的视野,并与中国的本土体育文化产生了猛烈地冲击,逐渐形成了文化霸权的体育文化现象。当今时代下,中国武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碰撞与整合问题。中国武术若想冲出西方体育文化的笼罩与压迫,理应结合武术自身的发展实际,以人为本,以艺为主导,走武术艺术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武术与诗歌是两枝并蒂璀璨的千古奇葩。它们“形神相依,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经久不衰的辉煌象征。文章通过探讨中华武术蕴藏的诗韵美,阐明当代社会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打造“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东方文明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再次复兴梦的方法和意义:继承和创新传统武术不能只讲形式华美,忽略精神内涵的发掘;发展和传承传统武术不能只注重练形,忽略武德的培养。武术是动作化的诗歌,将两者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习武者提高文化素养,亦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实武”、“虚打”、“侠”的文化内涵和“侠”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以传统武术文化为视角审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实武”的基础和文化根源;“虚打”是以“实武”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成分;“侠”的文化内涵与武德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侠”通过“武”的形式与观众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7.
峨嵋武术是“峨嵋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峨嵋文化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太极齐名,在武术大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峨嵋武术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滋润下而成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结晶。在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今天,如何构建峨嵋武术文化,怎样看待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道路上关于特色文化的构建、现今峨嵋武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语言的弊病、武术氛围的制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各行业、各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将为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与时俱进"地分析出时代对武术的要求,以及分析武术与时代的脱节之处,为传统武术更好发展开拓思路。文章以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加强传统武术自身项目挖掘,突出"技击"的根本特性,增强文化教育和传播,扩宽交流渠道和层面,在国家管理部门指导下走拳种独立自主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传统武术的商业化开发,有效实施继承与发展战略,明确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国内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融才能使传统武术在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更加枝繁叶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古典传播学派的“文化圈”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武术文化圈的结构.研究认为,武术作为中国的身体技术文化,可看作为一个武术文化圈;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共同拥有武术文化圈性质和特征,但又各具其独立的文化特点,成为隶属于武术文化圈的两个亚文化圈;其中相同的文化元素是文化圈的核心轴,既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相互认同提供可能,又限制两者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传统武术起源于中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文章以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整体"思想、"中庸"思想、"和"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哲学思想在传统武术中的外显,以及对于当代人在继承传统武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