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焦育栋 《大观周刊》2011,(22):167-167
目前,我国的广播市场十分繁荣,数百座广播电台;数千个播出机构。以及数十亿的广告价值,使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广播市场。 然而,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广播市场这块蛋糕,被切分得越来越细。广播节目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模式,各家广播电台也绞尽脑汁地比拼,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地市级广播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大量涌入,挤压了广播的发展空间,加之报纸、电视的强势扩张;如何提高影响力。已成为其与当地媒体抗衡所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丁霞 《声屏世界》2008,(12):46-46
在广播频率众多、广播受众与市场日益分化的今天,中小城市的广播媒体竞争尤为残酷与激烈。于是,“错位”竞争、“类型化、专业化”电台成为传媒业尤其是中小城市广播媒体关注和考虑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新余市总人口110万人,城区人口50万,全市大小车辆13万辆左右,可接收到的广播频率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综合台、音乐之声、经济之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文艺频率,的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文艺频率,周边地市的宜春台、吉安台,同一城市的交通广播、城市广播、渝水车电台。  相似文献   

3.
在新经济时代中,广播媒体的地位与核心价值也应重新确立和认识。在传播中,广播或许不是强势媒体但绝不是弱势媒体,它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因而在满足听众心理诉求方面是其他媒体所不可替代的。更由于市场环境和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播媒体的某些特性恰恰能满足新经济环境中营销传播的需求,因而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目前我国广告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广告营业额势必会随之增长。这种超速增长既是广播媒体自身调整的结果,更是市场对媒体传播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媒体,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广播媒体,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制造影响力,影响广大受众,从而实现市场价值。在我们媒体圈子中有一种说法就是:没什么别没影响力。作为广播媒体,暂时没有广告也可以,但千万不要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李楠 《新闻窗》2013,(3):67-6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全媒体融合时代语境下,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全媒体演播室应运而生。但客观来讲,广播媒体的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拓展视野,革新思路,探索广播媒体未来发展新出路。一、理念先行,模式创新在全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媒体要始终坚持受众本位的运作原则和规律,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行业理念。受众在哪里,用户和市场就在哪里。就目前而言,受众的媒体选择日益个性化,特别是年轻受众媒体消费日益个性化和自由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播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广播媒体以其独有的特性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优势,笔者就此浅谈拙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以及收听收看习惯,现代高新技术正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媒体多元化时代的来临使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也给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致广播常常被认为是相对弱势的媒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发展机会。广播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国内这几年广播产业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媒体多元化时代,广播媒体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广播独特…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私家车的不断普及和办公室白领人群的日益增多,在20世纪90年代日趋没落的广播媒体再次走入人们的关注圈,重新成为社会文化潮流重要的创造者和引导者。然而,随着广播媒体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遗憾地发现在其他媒体上普遍存在的低俗化问题,同样渐渐污染着广播领域。  相似文献   

9.
何平  薛峰 《中国广播》2009,(10):71-72
广播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快”、互动性、伴随陛强、现场直播、连线报道、网络广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播媒介的发展受到互联网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以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的强烈冲击,市场份额和广告收入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甚至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何在多媒体竞争日趋激烈、频率资源日趋丰富、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的社会环境下,谋求广播媒体的突破性发展成为诸多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广播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并从品牌定位、频率内容、品牌栏目、明星主持人、市场推广、社会活动的角度系统论述了广播媒体品牌形象塑造的基本模式,以为广播媒体的运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信息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广播媒体发展的总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广播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怎样在融媒体时代让广播媒体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广播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融合操作进行探索,首先介绍了融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其次,分析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不足;最后从五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广播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具体融合操作。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移动媒体的双重挤压下,广播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严峻的生存环境,对广播广告的经营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着眼广播媒体的生存环境,研究广播广告与市场、与自身相匹配的强身之策,是突破媒体竞争重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广播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流媒体,有其无可替代和复制的作用。尽管媒体的竞争已使广播的压力日益增大,但是在压力面前,广播人理清思路、冷静思考、重新定位,科学分析广播的特点、优势与劣势,我们就能在媒体的竞争中拓展出属于广播自己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正> 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快、易接收、覆盖面广、受众多。与报纸、杂志相比,它还具有声音的优势,能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具有亲近感、可信度,还能为包括文盲和失去视力的人在内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目前,广播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电视普及的国家,广播的某些优势遇到了挑战,广播传统的落地方式需要改进,尤其是调幅发射,由于干扰多、音质差,受众大大减少,其生存与发展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因此,新兴的互联网成为广播媒体以高科技求发展的选择之一。当前我国宽带互联网用户已近千万户,网上视音频播放量增长很快,从而推进了我国网上广播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5.
广播在我国的传媒史上曾辉煌一时。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广播的听众锐减,广播逐步由“一枝独秀”转为“弱势”媒体。当时就曾有人预言:广播媒体即将消亡。虽然,现在这个预言并未完全应验,广播依旧存在并获得了发展。但是,传统媒体、新媒体群雄并起,尤其是后者突飞猛进,不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广播确乎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6.
崔波 《新闻世界》2011,(11):67-68
打造品牌是一个分析市场、认识自己和竞争对手的系统工程。广播媒体的品牌要便于受众记忆和培养忠诚度;在经营上要有扩张性;要不断创新;注重人才品牌的打造  相似文献   

17.
陈前 《新闻前哨》2011,(6):90-91
当前,传媒业和通讯业的有机结合,成为互赢的典范。尤其表现于广播媒体果用手机短信来与听众互动交流,其意义不亚于当年热线电话引入广播。这对提高广播收听率,进一步彰显受众在收听过程中的价值,进而提高媒体融合的影响力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广告收入逐年增加,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媒体市场被分流。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满足网络时代的受众需求,广播媒体加快了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融合步伐,揭开了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序幕。本文通过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现状以及对下一步发展趋势的探究,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广播媒体必须与新媒体融合才会有更大发展审问的卿..点。  相似文献   

19.
徐红晓 《中国广播》2009,(10):55-56,80
近年来,广播媒体因在突发事件中彰显出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媒介特征到喉舌属性,从责任意识到应急机制,再到突发事件报道不可缺失的人文关怀,对广播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作用进行了透彻地论证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了改变,而如何依托转型发展适应新的环境,则成为了广播媒体需要关注与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从内容形式的创新、传播技术的革新、盈利模式的拓展三个方面,对广播媒体转型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推进广播媒体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并在持续发展中展现出更大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