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来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想问题、做事情。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儿童的人格,有教无类是大爱;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是智慧;总之,好老师一定要懂得尊重每一位儿童成长的权利,这才是儿童教育的真谛!我的"儿童观",想来想去就两句话:一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我认为儿童是具有丰富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生命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善待儿童、学会对每一个儿童心存期待,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儿童是一个个  相似文献   

3.
以儿童为本的阅读教学,儿童的需求和发展始终是处于第一位的;教师要有"蹲下来交流"和"俯身为儿童"的思想意识,尊重儿童,欣赏儿童,拥有一颗对儿童宽容的心,使儿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用儿童的经验解读文本,选择儿童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教学,并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使儿童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教育。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尊重儿童文化即是尊重人、相信人,张扬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能。要使语文课程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成为促进  相似文献   

5.
儿童本位观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在作文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爱好,尊重儿童的实际生活。现代知识分子如鲁迅、朱自清、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等人都有各自独特的儿童本位观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念。他们留给后人的启示,一是确立儿童本位观,有效解读作文教学目的;二是立足儿童本位,作文教学应契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差异,特别要尊重学习不好或进步缓慢的学生,要相信学生,呵护学生。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是儿童的语文启蒙教育阶段,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尊重儿童文化即是尊重人、相信人,张扬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能。只有让语文课程成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课程,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让他们在学习中放飞自我,找到学习语文的最大乐趣。教师如果走进多彩的儿童文化,在充满儿童文化的课堂中,一定能与孩子的心灵一起飞翔。下面结合我校教师执教的低年级课文《会走路的树》,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爱是人的基本需要,是每一名学生的内心渴望。留守儿童更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被呵护,我们要关爱留守儿童,用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一、点燃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要自己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早早地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因此,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充满了孤独感,常常感到失落甚至绝望。教师要多关心、照顾留守儿童,使他们乐观、坚强地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儿童习作的精神底色。习作教学应立足儿童的生命本原,呵护儿童习作的游戏精神,让儿童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自由地习作。要"有意思",内容上回归儿童习作的游戏本真;要"有规矩",方法上体现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色;要"有自由",评价上尊重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质。  相似文献   

10.
儿童:需要尊重的生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呼唤尊重儿童是因为我们曾经不尊重儿童。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对儿童给予尊重。这种现象是由于人们的错误观念所致,这些观念具体表现为:(一)儿童不成熟观在一些教师和家长看来,儿童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因此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家长管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儿童一直是被视为未来“开明社会”中的行为者。这个概念意味着儿童是“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无长大成人,一味地将儿童时代界定为一个准备时期,一个转折时期,我们将儿童锁入监狱,他们必须在…  相似文献   

11.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采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教师要正视、尊重、善待儿童的差异,根据儿童的智能类型、倾向、结构的差异,帮助儿童个体将自己的智能巧妙组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教师要正视、尊重、善待儿童的差异,根据儿童的智能类型、倾向、结构的差异,帮助儿童个体将自己的智能巧妙组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罗莉 《新疆教育》2012,(21):181-181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发展变化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施“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正孟国泰先生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看待一个儿童,首先要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其次,对他们的教育是对独立个体的教育,不能整齐划一,消磨他们的个性。相信在每一个教室里都会有所谓的"问题生"。这些"问题生"一般成绩靠后、个性强、不好管理,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激励。也正是由于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在他们的教育上产生了恶性循环,致使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孟国泰先生基于他的儿童  相似文献   

16.
儿童都是有思想情感、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哲学世界、自己的道德观、自己的审美……这一切构成了儿童独特的生活世界,因而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个性化阅读"有别于传统的文本解读方式,显示出语文学科"侧重实践、侧重人文精神培养"的本质特征,体现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正视个体发展差异、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等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学生调动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文本。因此,"个性化阅读"对于打破原有语文课堂"教师即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刘发建老师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例(见本刊今年第19期),不期而然地引出一个话题: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儿童视角?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恳请教师始终葆有一颗童心。李吉林老师说:"我,长大的儿童。"有了童心,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童趣,欣赏他们身上的纯真,警惕自己不要僵硬地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他们。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希望教师自觉地具备童年意识。童年自有其价值。没有童年,我们的人生就不完整。没有对童年的向往,我们的生命将缺少一份纯净的幸福。请保护孩子的童年吧!保持一份儿童视角,就是呼吁教育要懂得尊重儿童文化。所谓教育要从儿童出发,就是强调教育不仅要有引领的一面,也要有"蹲下来"亲近学生的一面。尊重儿童文化,就是要让教育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当然也要有超越性),让教学方式尽可能吸引学生。远离或排斥儿童文化的教育是没有亲和力的。教育,不要让儿童视角缺席。  相似文献   

19.
正您心中的"本真课堂"具备哪些特质?我心中的"本真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其核心是把人的成长作为第一要素,对每个生命个体充满终极关怀,成全人,成就人,让师生自由发展,和谐发展。具体来说,这样的课堂——充满爱和尊重。对每个孩子真心呵护、疼爱,对课堂、对知识充满无限的虔敬与挚爱,是本真课堂最重要的特质。这种爱体现在充分地尊重、相信学生,真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满真情、真趣。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大胆质疑、猜想、论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幼儿园》表现出这样的儿童观:“听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儿童是知识的容器;儿童是单纯的个体。这种从成人世界出发的儿童观不能真实反映儿童的天性,会使儿童难以感受到原本该有的童年生活乐趣。因此,需要回归到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拯救与回归的起点是充分了解儿童,考虑其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从属、被认识、被塑造、被控制的地位,以便儿童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世界,实现其天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