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金  许林  曾璜 《青年记者》2008,(13):32-35
主持人:许老师、曾老师,两位好!"广场鸽"、"藏羚羊"、"华南虎",新闻照片造假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社会舆论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假镜头落网     
“周老虎”和“刘羚羊”事件等一系列造假新闻照片的披露,改变了新闻摄影界的打假模式:公众参与打破行业内潜规则  相似文献   

3.
新闻照片的造假手段多种多样,假照片有时几可乱真,以致广为传播、以讹传讹,严重破坏了媒体的信誉和公信力。新闻假照片有哪些造假手段?如何识别呢?  相似文献   

4.
1981年,我国新闻摄影界提出了新闻照片“新、真、活、情、意”的五字标准,对指导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纵观这些年大大小小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照片和众多新闻影赛的获奖作品,有崇尚“情”、“意”已成风气的倾向,这是于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不利的。为何我们的假新闻照片就总是屡禁而不止呢?笔者以为,除少数为个人功利所趋有意造假外,盲目追求“情”、“意”的“高标准”,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是一个重要原因。有感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摄影中的“情”和“意”进行一番探讨。 新闻摄影无需融“情”  相似文献   

5.
时下,好的新闻照片对提高报纸的信息量,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快速抓住读者视线,起着文字所不能起的重要作用。但是,笔者认为,新闻照片一定要真实可信,贵在抓现场,切不可“造假”和“导演”。笔者的这种担心是有根据的。近期,我在有关报刊上看到了两幅这样的“新闻”照片:一是某省报在头版刊发了一幅本报记者拍摄的彩色新闻照片,图片说明是:某县进行水资源灌溉改革,农民由昔日的先灌溉后交费,到眼下的购买水票进行灌溉,不仅杜绝了以前的大水漫灌,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还节约了种田成本,图为某村农民踊跃购买水票的情景。看了这幅照片,笔者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6.
一、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形式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渗透各阶层的各方面,造假的手段隐蔽高超,造假的渠道五花八门,造假的形式多种多样。参与人员从学生、老师到户籍民警、公务人员等均在造假之列;造假材料从姓名、学历、参加工作时间到出生年月均可重新改动。导致假学生、假干部、假职称、假学历层出不穷,造成有些人的档案“姓名前后不一样”,“参加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年龄越变越小”,“学历越填越高”等等,使档案在内容和时间上前后矛盾、面目全非,让人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7.
和杨晓东老师认识是在97年的六七月份。 和杨晓东的熟识是在以后每次的送稿、约稿、编稿和改稿,后来就又成了较好的师徒和朋友关系。 杨晓东的新闻照片无论是构图,还是从用光等都在行内是有口皆碑,人都说,杨老师的新闻片子比较“刁”,老是让人出乎意料!以至于眉县的一位通讯员还专门把杨晓东发表在媒体上的各种新闻照片分门别类剪辑成册。一来是自己随时学习参考,二来是向众影友“卖弄”一番.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摄影界在论述新闻照片的特性时,特别强调“新闻照片必须表现真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件”,它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因为“新闻照片不容许作假,每个读者都是极好的裁判员,他们会一眼辨出真伪……”,所以“真实是新闻照片的生命”等等。但是,近几年来,在西方,对于新闻照片真实性方面的责难日益增多了。人们列举了新闻照片多方面失实的情况。有人谴责“新闻摄影在走向堕落”,“这一传播工具面临毁灭”。哈罗德·伊文思在他的《报纸上的照片》一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宣布他写这本书的部分目的就在于正视它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杨隽 《新闻传播》2009,(6):57-58
新闻照片的信息含量,是指新闻照片能够给受众带来多少“欲知却又未知”的新闻信息。是新闻照片具备新闻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文艺作品有情节大家都知晓,而新闻照片是否也应有“情节”呢?我认为是应该有的。新闻照片的情节应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瞬间,通过其神情、姿态、动作以及与其他人物的情感交流,引起读者的联想。这种画面上的情景、细节与读者的欣赏结合,就构成了新闻照片的情节。新闻照片表现情景和细节较容易,但表现情节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新闻摄影受瞬间的制约,它不能象电影、电视那样连续展示“过程”(即使是连续摄影,也是跳跃式的)。因此,新闻照片的情节一定要由读者“触景生情”产生联想才能得到。新闻照片能否表现情节,相当程度取决于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编者与出版者》杂志报道,一年一度评选“世界最佳新闻照片”的荷兰世界新闻照片基金会,颁发了一九七九年“世界最佳新闻照片”奖。五十个国家的七百二十名摄影记者送来了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戴天财 《新闻世界》2013,(9):271-272
《今日浙江》杂志图片专栏《长镜头》推出的图片专题报道有效地赢得读者,获得好评。实践证明,图片立新闻要做到“三优先”,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优先和新闻照片的视觉趣味优先。  相似文献   

13.
新闻照片与文字新闻报道一样,是报纸不可缺少的一翼。与文字比较,它反映新闻更直观、更具体、更强烈,好的图片,往往可以收到文字所达不到的宣传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照片在报纸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跃上报纸头版头条位置的新闻照片,也屡见不鲜,报纸已由过去的“图文并茂”变成了现在的“图文并重”。 在大量的新闻照片美化报纸版面的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新闻照片和其它类种照片的不同性。现在不少报纸往往注重了照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标题是新闻稿件的“眼睛”,那么,新闻照片就是报纸版面的“眼睛”。 新闻照片,是新闻事实的真实记录,是稍纵即逝的历史瞬间,通过报纸版面的再现,具有能够直接把读者带入现场的功能,甚至能将读者带到具体的艺术境界之中,使读者产生美的享受。 说新闻照片是报纸版面的“眼睛”,是由其在版面中的地位、优势、作用和魅力所决定的。 首先,新闻照片是报纸版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表现形  相似文献   

15.
<正>数码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从事新闻传播的图片编辑来说无论在工作方式还是工作理念上都带来强烈冲击,在面对愈演愈烈的数字图片造假问题时,也对图片编辑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图片造假的根源及危害数码技术的泛滥、新闻道德缺失、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主管部门监管不利是造成新闻照片造假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2004年4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某记者参选普利策奖的照片被检测出造假,为《洛杉矶时报》带来了不小损  相似文献   

16.
曾薇  许亚荃 《青年记者》2007,(16):57-57
“报纸上采用的照片可分为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两大类”。新闻照片是指照片信息中包含某些新闻要素的照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报纸上如何使用新闻照片,在版面上做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近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新闻照片的优势,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 一、提高对新闻照片宣传重要性的认识。 进入90年代,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报纸版面改革的深化,《准噶尔时报》编辑部组织采编人员深入领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促进办报人员观念的转变。还通过走出去与兄弟报社交流、观摩和自身实践,使大家认识到,新闻照片是直接通过形象让受众接受新闻,其作用是文字报道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新闻照片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普遍接受和实践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报道思想,特别是21世纪“读图时代”的到来,我国新闻照片的应用突飞猛进,尽管新闻照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实际上并非张张精彩,张张精品。有的新闻图片非常一般,新闻信息量不丰富,新闻人物形象不突出,感染力、震撼力不强,甚至有些新闻照片根本就算不上是新闻图片。因此,与时俱进,尽快提高新闻照片的鉴赏能力和水平,做好新闻照片档案选取和保存工作就成为档案工作者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本文要说明的观点是:人物形象是选择新闻照片档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鲜明的新闻性赢得读者如果“新闻照片”无“新闻”,那就不能称其为新闻照片了。这就是说 ,新闻摄影的新闻属性 ,规定了新闻照片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 ,这也是新闻摄影的自身规律和最基本的特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新闻摄影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呢 ?核心问题是要突出“新”。这个“新”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拍摄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发展着的事实 ,在采访、编发上体现“快” ;二是指新发生的事要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本身能被社会所关注。为了更好地解决“新闻照片无新闻”、增强新闻性的问题 ,我们沧州晚报在讨论落实报社党委“贴近群众 ,贴…  相似文献   

20.
蒋铎 《新闻实践》2008,(5):9-11
自2006年第二届"华赛"金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以下简称《第一爆》)被曝光更改画面以来,对于新闻照片的质疑形成高潮,《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以下简称《藏羚羊》)、《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以下简称《广场鸽》)又被指PS,一波接一波,连绵不绝。新闻照片PS不是中国特色,外国也不少,如2003年反映伊拉克战争的《巴士拉的士兵》、2006年的《以军空袭贝鲁特》……其实,新闻照片的造假,是因为近年来用软件更改画面的多了。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