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通常用演示实验来解释和说明电磁感应现象,所用仪器为电流表、线圈、导线和磁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包括演示实验仪器的可见度和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仪器的可见度至少能让全班同学都看清楚实验装置、组成结构;实验的可见度应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所发生的现象以及能较准确地得出实验数据等,实验的可见度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1教具装置图(图1)2仪器特点与用途特点:(1)本教具借助高倍率直流放大器让学生真正观察到单根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等电磁感应现象,效果明显.(2)将表外的铜芯线(如图5)绕三匝制成线圈,简洁直观,减少了非演示内容的操作和时间.用途:本教具可以演示以下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第 5 0面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 .通过随堂演示 ,探索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把抽象的物理原理寓于简单的实验之中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这一实验装置做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 ,并且因此影响了实验效果 .笔者认为该实验如再稍加改进 ,其效果将会更好 .现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图 1(a)、(b)所示是教材中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该实验的操作方法是首先用夹子夹住两车尾部的细绳 .接着打开夹子 ,两车同…  相似文献   

5.
原"向心力演示器"如图1所示,它是用来探究向心力与质量、转速和半径之间定量关系的实验。由于其实验效果不明显,看不清刻度变化的大小,教师只能进行半定量分析。对此,笔者在原实验装置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大大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改进后的仪器结构见图2。  相似文献   

6.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1个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该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主要部分是在2个密闭的烧瓶中放置了2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将2个电阻串联通电一段时间后,空气吸收  相似文献   

7.
针对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存在现象不够明显、装置过于复杂等不足,从药品和仪器的选择两方面进行探索,设计了一套可用于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的演示装置,并介绍了实验的步骤和现象。该演示装置具有构思巧妙、简约明了、安全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汪木林 《物理教师》2008,29(5):29-29
在图1所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时,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就增加(或减少),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通过该实验演示,就可以得出磁也能产生电,而且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感生电流.该实验中演示电流产生的实验装置是编号为J0403的教学演示电流表,演示该实验坐在稍后面的学生就看不清电流表指针的摆动,近视眼学生更看不清.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看出电流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9.
笔者巧妙运用套管实验,改变以往的实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现以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为例加以说明。一、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图1为物理教材中一直沿用的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装置,由于产生的瞬时电流很微小,电流表指针几乎是不动的,教学实际中只能用多砸线圈代替单根导线.我们认为这种替代是不合乎逻辑的.为了使该演示实验能够成功,电流表必须改造.  相似文献   

11.
课堂演示实验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器材简单,原理清晰,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一次性实验成功并能多次重复演示等特殊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我们周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东西,可以为我们提供改进演示实验装置的思路.下面以磁铁为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节的实验1—1内容为测试不同溶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并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原实验装置(图1)存在机体笨重、安装复杂、操作不便、易相互碰撞以及交叉污染等缺点。为此,笔者制作了“灵便型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较好地克服了原实验装置的缺点。该演示器具有重量轻。操作灵活简便,演示效果明显等优点.深受师生欢迎。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第101页实验4-9: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该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的难得素材。由于实验反应因加热温度、硫酸的浓度、反应物用量等条件不同,反应出现不同现象,为此,笔者组织学生从实验装置、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等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探究,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实验装置的探究浓硫酸与铜反应演示实验装置的最大优点是简单,但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缺点。1.不能探究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2.反应加热生成二氧化硫及硫酸酸雾易溶于  相似文献   

14.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传统方法如图1所示,借助煤油吸热膨胀上升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油容易溢出,实验效果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用下面两种装置来显示电流产生的热量。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后 ,做了一些制备三氧化硫的演示实验 ,通过比较 ,下面的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效果好、演示时间短等优点 ,而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介绍如下 ,供同行参考 :1 实验原理SO2 +NO2 SO3 +NO2 药品、仪器98%硫酸、亚硫酸钠、铜片、浓硝酸、浓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仪器装置见下图。3 实验步骤( 1 ) 1 2 5mL烧瓶 (反应器)装入 2 0克无水亚硫酸钠 ,注射器 2中装入 98%H2 SO4 1 0mL;具支试管中装入 1克铜片 ,注射器 1中装入浓硝酸 5mL;广口瓶中装入浓氢氧化钠溶液 ;( 2 )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 ;   ( 3)从注射器 1中…  相似文献   

16.
受迫振动、共振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见到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有不少用来演示该现象的装置 ,这里介绍一种现象明显 ,能演示受迫振动、共振动态过程的装置 ,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共振曲线 .一、实验器材中华牌两挡调速电唱机一台 ,普通鸿运扇一台 ,带图 1定滑轮的自制木架一个 (如图 1所示 ) ,2 5 0 m L 圆筒形量杯一只 ,5 kΩ 电阻一只 ,6 .无级调速开关一只 ,2 8g带孔小球一只 ,劲度系数为 3N/m的软弹簧一只 ,红色橡皮泥若干 ,适量的水和细线二条 .二、制作方法1.将鸿运扇拆开 ,在其第三挡调速开关中串接入2 .5 kΩ电阻一只及无级调速开…  相似文献   

17.
盛建国 《物理教师》2000,21(1):20-20
1教材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 教材上该实验(见图1)用手电筒作光源,让光通过玻璃盖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观察光折射现象,再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比较每一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和变化情况.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手电筒的光强度不够,且为白光,进入水中的可见度很差,又没有可参照的法线,入射角的变化具体很难操作,而且现象不明显,无法激起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演示效果很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实验提出以下改进方案.2实验的改进2.1实验装置的改进 (1)光源的改进:用市售的小型激光手电作光源,并将其点触开关加长接线后改接…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热现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很多教材上该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对于这个装置,教师在上课演示或学生在实验时,总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实验加热时间太长,气泡不明显或水不沸腾,导致实验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郭巍 《物理教师》2002,23(1):15-15
抛体运动演示实验 ,通常以小钢球作为抛体 ,实验现象一闪而过 ,无法直接观测小球运动轨迹 .虽然可用描点法绘出小球运动轨迹 ,但其操作十分繁琐 ,课时效率低下 ,也极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实施效果很不理想 .为此 ,笔者制作了如图 1所示的抛体运动轨迹测控仪 .图 1 抛体运动轨迹测控仪示意图该仪器用有色液体 (可视为由无数多个连续的液珠构成 )代替小钢球作为抛体 ,通过改变气仓压强、抛射高度及抛射角度 ,可简捷地控制液体抛射速度和运动径迹 ,演示抛射速度、抛射高度及抛射角度对抛体运动轨迹的制约关系 ;若有电吹风垂直板面沿液径方向快速…  相似文献   

20.
一、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 ,做好该演示实验是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关键 .现行高一物理 (必修 )教材中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是用铁夹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 ,该装置看起来简单 ,但不易成功 ,其主要原因是 :①当夹子松开时 ,不能同时释放两小车 .②小车运动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可作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图 (如图 1)  ①两块J2 14 5型演示斜面板 (双轨道的长斜面 ) :长 12 0cm、宽10cm ,底板装有四个调节螺栓 ,用来调节斜面板 .②定滑轮两个 :固定在斜面板的一端 .③海绵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