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起初感到新奇,而后开始挑剔,促使其完善。节目主持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在中华大地上历经十几载而不衰且日渐兴盛、逐渐成熟,也是按照这一规律发展的。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面对无数挑剔的眼睛,如何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是当前节目主持人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什么是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如何正确理解主持人的形象?对此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谁主持节目就是谁的形象,即主持人自身的形象。这种认识明显混淆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区别。作为大众传播中的主持人形象…  相似文献   

2.
节目风格与节目主持人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鸿 《新闻知识》2000,(3):37-38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有一个颇受欢迎的名牌栏目《生活》,这个栏目以服务经济生活为宗旨,采取平民化的视角,选择具有消费时代特征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贴近大众的题材,像“怎样选择羽绒被”、“关于婴儿奶瓶的质量调查”、“怎样识别无铅皮蛋”这样的内容,使人看来亲切、周到。这档节目早期是由文清一人主持,文清的形象端庄、大方又不失热情,两只大大的眼睛无时无刻不透着主妇般的精明能干,她的语调抑扬顿挫,用词简洁有力,并时而配以果断的手式,给人值得信赖的感觉。对于既要外出工作又得兼顾家庭的现代人来说,有这么一个热情。精明又…  相似文献   

3.
林海春 《今传媒》2011,(6):120-124
本文是系列论文"英语节目主持人"与"认知风格"的关系的第一篇。本篇主要聚焦于因为跨文化新闻传播的特点而形成的对外英语广播传送中媒体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认知风格"跨文化认知风格"与"英语节目主持人"间的关系。笔者结合"文献分析法"和"个案解析法"的研究原理,对存在于"英语节目主持人"和"跨文化认知风格"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推论,逐渐提炼和推导出这一领域里的节目主持人所持有的认知风格,以及形成的职业化思维特性与达成的传播效应。通过分析和推论,本文得出存在于"英语节目主持人"和"跨文化认知风格"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跨文化认知风格"中的"文化"、"特质"对"英语节目主持人"的职业认知的影响,从而推论出"跨文化认知风格"与"英语节目主持人"的关系,以及对其职业思维理念及所引起的行为方式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4.
刘晨 《新闻世界》2011,(2):53-54
在跨文化传播这一概念逐步登上国际传播的舞台时,一个新的职业也应运而生——英语节目主持人。国内从事这一职业的电视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究竟挑战源自何处,该如何应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雪瑶 《新闻世界》2013,(12):57-58
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新的传播时代的到来。在网络视频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中,网络节目开始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网络主持人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大鹏嘚吧嘚》为例,分析网络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的每一步,都体现其发展的过程,节目主持人从"播"到"说",再由"说"到"如何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思索电视人与观众之间产生的互动和变化。方言节目的热潮不是突如其来的,更不是一股简单风潮一吹就散,正因为有其发展的种种因素,我们应深思这一过程,引导其良性发展,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将电视传播功效达到最优化,真正让节目"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魏简伊 《新闻传播》2010,(3):111-111
本文在界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职能和属性的前提下,对于该命题中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匹配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互动同样也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视主持人节目的稳定是相对的,推陈出新才是其生命力所在的论点。  相似文献   

8.
常海鹏 《视听界》2002,(4):54-54
编辑、记者或其他新闻从业者以自己的作品或工作手段服务于传播过程,而节目主持人却要在传播过程中向受众呈现自己的形象。正因为如此,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就有别于其他新闻从业者了。节目主持人不仅  相似文献   

9.
李蕴峰 《今传媒》2015,(3):126-127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手机、微博等一系列的新兴媒体应运而生。语言传播作为大众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语言传播提出了诸多课题,语言传播现状的改变也对节目主持人的基本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规范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  相似文献   

10.
左霞 《新闻世界》2013,(8):74-75
热线电话作为一种直接交流的手段为直播节目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即时。新闻热线直播节目主持人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角色定位、个人素养及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的好坏。本文试对节目主持人如何使用好热线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端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一种传播身份承载着三个不同的传播定位。其合理的定位应是主持人对媒介、节目、被访者、受众的清晰认知,它建立在主持人对高端新闻访谈节目传播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身份定位则成为节目有效传播的决定性因素,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整个节目的风格定位与运行成败。  相似文献   

12.
谢岩 《视听界》2000,(3):31-31
形体语言,又称人体语言,行为语言,体态语言。电视节目主持人处于节目传播和受众参与的汇交点上,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传递信息这一任务,保持电视传播直观形象、声画并具的优势,以达到平等交流、情感共鸣的目的,就不仅要靠有声语言的手段,还必须借助形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充分发挥形体语言的魅力优势。形体语言的作用和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作为节目与观众之间纽带的节目主持人,其作用更为凸显.本研究立足于我国电视节目文化格局,审视节目主持人文化传播力现状,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加强主持人综合素质、完善主持人选拔管理制度和转变主持人自身定位等提高节目主持人文化传播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这些年广电事业的不断改革,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细分化,而主持人节目也日趋显现出他的重要地位。人们期待着好的主持人节目,更期待着优秀的主持人。那一般是怎样认识和理解“节目主持人”呢?节目主持人应该是英俊潇洒或是漂亮大方的,身材匀称苗条、举手投足之间都能透出一种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气质,而且才思敏捷、知识渊博。一般说,主持人的外貌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衡量选拔主持人最重要的条件,应当是文化素质。一、作为节目主持人必须要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知多少?知多深?知多宽?这是我国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15.
如今,媒体已经从曾经的传者时代进入了以听(观)众为核心的时代,听(观)众已从最初的"你说我听"转变为有了收听、收看的选择权,并将欣赏趣味逐步走向个性化。因此,一批个性、特点鲜明的主持人应运而生。可以说,个性化是受众意志的市场反应,个性化是优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主持人能够具有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陈万怀 《新闻采编》2010,(3):17-18,30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对外形象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媒体的水平,也是一个节目的核心人物,其媒介素养高低对节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观点、言论不仅关系到所在媒体的声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7.
陈虹 《新闻记者》2004,(11):31-33
一自从“主持人节目”以清新的姿态走进我国广播电视园地以来,便一直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它的出现,丰富了广播电视的语言表达样式,突破了以往的传播模式。尤其是“热线电话”的开通,使主持人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更加直接、具体。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口语直播节目的增加和交流样式的多元,也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新问题。首先,直播节目受时间、环境的严格限制,不少情况下,基本上是一种在现想即说的状态中完成的口语表达活动。它具备即兴发挥、灵活多变等特点,也有反应快捷、生动自然等优势。然而,它的表达往往是一次性完成,容不得反复思考、琢…  相似文献   

18.
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关键一环,任何节目,从采访、编辑、制作到播出,最终体现者是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新闻工作者,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体形象,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都要完善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提高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主持人节目具有贴近性、真实性、服务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给电视节目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效应。如何办好电视主持人节目,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呢?一、遵循市场规律,突出节目特色主持人节目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适应这种崭新的形势。以市场需求作为选择评判节目的标准。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整体联动,供求关系是其中的一个基本关系。主持人节目从内容上讲,有新闻性的、社教性的、服务性的和综艺性的等,不同的受众群体对节目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新闻性节目突出的是信息量和时效性,综艺性节…  相似文献   

20.
梁婷  陈锡威 《新闻世界》2013,(10):215-216
在同当前各类媒介的竞争中,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面临着商业性运作与公益性传播的矛盾。本文讨论了少儿节目主持人如何从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出发,作为“形象代言人”打造地方台品牌少儿节目,锁定并稳定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