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均质气藏开发难度大,边底水的侵入更增加了气藏开发的复杂程度,因此为了能够深入认清非均质边、底水气藏的水侵规律与开发效果,设计了水侵规律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不同渗透率级差及不同布井方式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无、边底水时,同一气藏不同区域渗透率级差越大,采出程度越高;存在边底水时,气藏采出程度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低渗区域渗透率为0. 01 m D时,同时在高渗区储层与低渗区储层布井,气藏整体采出程度最高,当低渗区域渗透率为0. 1 m D时,仅在低渗区储层布井,能够获得最大的无水采出程度。实验结果对非均质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部东方A气田储量规模小,普遍为低渗储层,开发经济效益差,属于边际气田。该气田分别于2008年、2014年进行两次开发方案研究,均因经济性差而放弃投入开发。东方A气田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提升需要各专业、各方向共同努力,降本增效。2022年开发方案研究,根据油藏新认识,采用高渗带动低渗方式,并选择长水平井开发,同时打破常规,加大底水气藏开采速度提升经济效益;并采用新思路,考虑区域资源共享,结合平台及钻完井方式选择,降低开发投资。通过油藏、工艺、钻采共同促使该气田达到经济效益,目前该气田已进入基础设计阶段,即将投入开发,该气田的开发方案设计模式可为后续同类气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水驱油剩余油分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油藏水驱油微观机理及不同井区的水驱油影响因素,将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对不同井区岩样不同阶段水驱油后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对文昌区A、B井及涠洲区C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油前,小孔隙基本不含油,油主要分布于中等孔隙和大孔隙内;水驱油后,A井和C井驱油效率中等孔隙高于大孔隙,岩样表现为亲水性,中高渗储层非均质性强,使得大孔隙驱油效率低;B井大孔隙驱油效率远高于中小孔隙,注入水主要波及大孔隙,难以波及中小孔隙。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增加驱替速度可以增加采收率。长期水驱可以增加油藏采收率,亦可通过调剖、堵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驱油开发潜力。因此对于中高渗储层来说,通过对不同孔隙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注水开发方式,提高油田的动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郑411区块为带边底水超稠油油藏,伴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其边部油井含水率升高,油气比降低。为此,在现有HDCS开发技术基础上,开展了高温氮气泡沫调剖改善油藏边部超稠油井开发效果的相关调研和矿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高温泡沫体系可有效改善边水稠油油藏边部中高含水期油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顾屯油区长6储层采油井生产周期短、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等突出性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勘探开发以及采收率的提高.基于此,针对研究区实际状况应用相渗特征和水驱曲线对研究区潜力进行了论证,对其高含水原因详细分析,以及对应综合治理技术的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高含水特征主要分为油水混储、油层水淹、裂缝开启、正常基质高含水等四大类,主要综合治理方法为改善注水技术、三次采油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浅层气田作为中国西部天然气开发的重要阵地,其第四系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碳酸盐局部富集,气层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电性特征,难以准确识别,制约了气田高效开发。根据研究区储层泥质和碳酸盐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将其分为具有明显不同的电性特征三类气层,提出“声波中子孔隙度差值-电阻率增大系数”综合法识别气层,取得很好的识别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构造特征和纵向上沉积演化,对三类气层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明确三类气层的展布规律,为该地区第四系气层落实气藏规律和进一步开发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加剧了稠油渗流的阻力,为稠油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NRSNL非线性渗流模拟软件建立机理模型,研究稠油油藏在不同韵律、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与否对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会降低油藏采出程度,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开采20年,采出程度降低1.72%~3.09%,含水上升1.31%~2.78%;相同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反韵律储层采出程度低于正韵律与复合韵律;原油黏度越大、渗透率级差越大,启动压力梯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8.
雁木西油田出砂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木西油田在开发早期油藏评价阶段的测试和试采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层有出砂现象,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砂特征更加明显。本文针对雁木西油田出砂机理分析,提出该储层在衰竭式开采过程的正常生产情况下出砂轻微,采用注水开发时,若出现水侵现象,即随着地层含水率的上升,会出现严重出砂,此时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砂措施,以免地层骨架破裂造成后期防砂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9.
明确职责划分提高打水泥塞(挤水泥)施工成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油气水井在开发生产过程中,由于受油气水运移及各种应力、腐蚀、地质结构及施工措施诸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使新井水泥返高不够,固井质量不合格;另一方面使生产井原固井水泥环遭到破坏,或造成油气层窜通或地层胶结物被破坏。近井地带形成空洞,或因地层出水,套管破漏使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但是在实际固井工作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或主观上的工作失误。会出现在注水泥工程中发生井漏、高压、替空、油气水侵窜槽等都会导致固井质量不合格。通过提高挤水泥工艺施工成功率,使固井质量合格。恢复油气水井正常生产,延长油水井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化对薄互层层间干扰规律的认识,明晰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用恒速法对人造三维胶结物理模型进行水驱油试验,研究了层间严重非均质条件下各类储层的水驱条件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注的情况下,高渗模型在进水量、速度、动用程度都明显大于低渗模型,渗透率级差较小的两个高渗模型相互干扰,且受重力影响注入水沿底部推进明显,关闭高渗模型可有效改善低渗模型的水驱效果,因此应尽量控制渗透率级差,合理组合层系和控制压差以提高采油效果。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实用性强,更符合油田实际,所得规律认识对于相似油田的实际矿场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