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渐成熟,现在的交通信号控制机可以根据交叉口的实时车流量等交通数据优化信号灯配时,以减少拥堵、降低碳排放。在交通参数中,排队长度表示在交叉口排队的车辆所占道路的长度,不仅可以表征实时交通状态,同时也是评估交叉口拥堵的重要指标。但是排队事件涉及车辆多,车辆运动状态复杂,因此对排队长度的检测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道路监控视频信息对交叉口排队长度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道路瓶颈交叉口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具有的特征,分析了路段的车辆排队长度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影响,由此带来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交叉口的拥堵现象会影响交通的有效运行,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对城市的交通有重要意义。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辽宁省鞍山市园林路——二一九路的T型交叉口的高峰交通量、信号配时进行模拟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行车延误、排队长度,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优化后的配时方案缓解了交通压力,可以为城市信号交叉口的优化和通行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城市道路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一条车道被占用,也可能降低路段所有车道的通行能力,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如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本文中,我们利用连续时间转化为离散时间的思想,采取排队论,统计视频中有效数据,根据统计频率各事件发生概率,用转轮盘算法模拟出各离散时间点的排队长度,建立车辆排队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误差检验与评估。  相似文献   

5.
围绕三排道十字信号交叉口取消左转弯的管理措施,建立了计算机仿真模型。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对车辆生成模型进行泊松分布假设检验,选取通行能力作为判定指标,实现了禁左前后通行能力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依据调查所得的西宁市城市道路交叉口历史交通流量,在简化西宁市城市道路网络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信号控制分区的改进型模型和方法,最终得到了西宁市核心区信号控制分7区、8区、9区、10区的方案,为西宁市道路交叉口信号分区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交通拥堵已成为国内制约经济发展、加重环境污染、影响出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现有的道路条件下更高效的完成出行是解决拥堵问题的主要思路。本文基于时空上的交通历史数据及实时检测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进行短时交通预测,再根据预测出的交通流量对交叉口设置可变车道并优化信号配时,最后使用VISSIM软件对预测流量下优化后的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有效的提高交叉口服务水平、减小车均延误及排队次数。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特点,提出一种智能节能交通信号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每个方向的车辆排队长度,估算出该路口的某时段的平均车流,实时调整各方向绿灯的通行时间,从而使每个路口能够通行尽可能多的车辆。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连续Petri网的城市交通网络模型。采用层次化的建模方法,首先构建整个交通网络系统的大框架模型,然后对其构成的关键要素——交叉口给出细化模型。交叉口模型清晰地描述了各个方向的交通流在道路交叉口处的转向行为和转向延误信息。体现路段阻抗和节点阻抗的时延因素的引入,使得模型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交通网络的动态特性,为后续动态路径的诱导和交通控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交叉口处公交车的行驶工况数据和车辆排放数据,研究建立车辆排放与延误和停车次数的关系数学模型。首先利用PEMS采集北京市柴油公交车的大量逐秒排放数据和车辆行驶工况数据,计算不同VSP Bin的车辆排放率。然后利用GPS采集了2002组北京柴油公交车通过交叉口的行驶工况数据,计算其延误和排放因子。接着基于次-次型交叉口和次-支型交叉口的基本排放因子,计算得到不同拥堵水平下不同交叉口类型各延误下的排放因子修正系数。最后建立不同交叉口类型不同停车次数下基于延误的排放因子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Fuel、NOx、HC、和CO的排放因子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为有效地量化评估交通策略的减排效果提供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方法,简要分析并评述了几个国内外常用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方法。通过研究韦伯斯特法,绿灯延启技术,增加阶段的方法,结合实地数据计算得到各方法对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平均延误时间,服务水平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对于"T形"交叉口,在对于交叉口直行左转冲突接近饱和流量时,添加相位法更能有效解决冲突问题;而对于交叉口直行左转流量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时,绿灯迟启技术更能有效解决问题;而对于各交叉口流量相差不多的时候,韦伯斯特法更加适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杜彩凤 《科技通报》2019,35(10):114-117,123
为了降低快速路交叉路口中发生交通拥堵现象的概率,需要对快速路交叉路口的交通流进行协调优化。采用当前交通流协调优化方法对快速路交叉路口的交通流进行协调优化时,不能有效的对快速路交叉路口和入口车道进行协调,得到的协调优化效果不明显。提出一种快速路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协调优化方法,根据不同车道的车流量信息,构建快速路交叉路口交通流动态模型,为快速路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的协调优化提供数据,提高协调优化效果。通过占有率和排队长度对城市快速路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状态进行判别,采用守恒方程对快速路交叉路口车辆的动态排队进行描述,根据快速路交叉路口的车辆排队情况建立排队调节控制模型,完成快速路交叉路口短时交通流的协调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快速路交叉路口的短时交通流进行协调优化,得到的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于交叉口来说至关重要,是现代城市交通控制和疏导的主要手段。本文选取南阳市的五山大道与云岛大桥组成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交叉口的几何结构、信号配时和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后,利用信号周期算法Webster方法为该交叉口设计了新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新旧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得出新的控制方案在延误、停车率和通行能力方面都优于现在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排队论的DoS攻防绩效评估方法. 针对不同种类DoS攻防手段建立了统一的指标体系和绩效计算方法,基于排队论方法分别建立评估模型,对UDP Flood和SYN Flood攻击的绩效进行不包含主观因素的定量评估,分析不同攻击手段和强度的有效性. 针对典型DoS攻防场景,利用网络仿真工具进行模拟,通过实验与模型推导结果对比验证了排队论模型的合理性,并阐述了此方法在不同类型DoS攻防手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宋睿 《中国科技信息》2010,(14):278-280
以一个实际交叉口为例,分别从交叉口交通组织和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两个方面给出解决交叉口拥挤问题的最优方案,并分别利用VISSIM和TSIS两种仿真软件来对改善后的交叉口运行进行仿真,通过对比两个软件的仿真效果,最终获得最优的交叉口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延误研究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市某信号交叉口进行现状调查,结合Webster公式和美国《通行能力手册》中的方法进行交叉口延误计算,分析现状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计算改善后交叉口延误情况,同时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对交叉口情况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流特征对单交叉口提出一种信号灯配时与车流速率同步变化的优化配时方案,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排队等候的车辆数比优化前降低了3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合理选择出行路径,提高出行效率,通过对路径行驶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路径行驶时间模型。在已知研究路段交通流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基础上,计算出车辆路段行驶时间;运用点样本法计算交叉口延误时间,从而得到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预计行驶时间。本模型将路段行驶时间和交叉口延误时间相结合,分别计算出行起终点之间所有路径的行程时间,从而选择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是除交叉口外的重要的交通冲突区域,协调人行横道处的机动车流和行人过街等非机动车流的行为冲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组织方式存在的弊端,采用基于行人过街请求的主辅灯信号联动控制策略控制人行横道交通行为。首先提出了主辅灯信号系统的辅灯控制方法原理;其次研究基于行人过街请求和主灯控制器信号配时的信号控制策略,实现满足行人过街请求前提下的车辆通行最优化控制方法;最后设计一种行人过节请求的辅灯控制器,通过设计相应功能模块,实现辅灯信号控制策略。模拟实验方案结果表明:在不同信号状态下触发行人过街请求信息,辅灯控制策略模型能够准确输出的辅灯信号的配时方案,在实施该信号控制策略后,车辆通过交叉口和辅灯人行横道区域的通行效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崔尧  宋瑞敏 《科技通报》2014,(3):149-152
办事效率正成为各个服务行业考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银行也不例外,需要考量其办业务排队的效率,这样才能让银行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要想研究银行排队系统中的策略,可以采用排队论的M/M/C模型以及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本文先对银行排队管理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之后采用上述的两种分析方法建立了排队系统模型,并对服务系统的模型进行了优化。任何模型的建立都是为了能够实例应用,最后对优化的模型进行实例仿真,对银行柜台数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数量设置。银行排队管理中的服务强度以及服务窗口数量的设定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能够为银行工作效率的提升带来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