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牛心坨地区处于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北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和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类型。从已知井油气显示井段及岩心来看,冲积扇和近岸水下扇的储层以扇中辫状水道砂体为主,该相带的砂体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低,且有良好的储集物性,易富集油气;扇三角洲的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  相似文献   

2.
叶红霞  罗顺社 《内江科技》2010,31(4):97-97,132
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与泌阳县之间,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凹陷。该文以岩心、测井曲线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在核三下段Ⅷ砂组沉积时期,凹陷内具有四种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其中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  相似文献   

3.
张文明  李德鹏 《内江科技》2013,34(3):143-144
受来自西北的近源物源的控制,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沙三上段沉积时期则形成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在此沉积背景的控制下,沙三上亚段扇中亚相以及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砂体成为主要的储层,其储层岩性特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扩大孔和晶间孔等,微裂缝发育差,储层物性特征以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沉积为最优,其次扇中砂体,最差为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间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4.
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在单井层序、联井层序、井震联合层序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沙三段地层划分出3个长期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通过构造特征分析,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地质、含砂率等值线等资料进行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本区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相、水下扇3种沉积相类型。北部广大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白宋庄一带发育水下扇。其它广大地区主要属湖相沉积背景,岩性以暗色泥岩、油页岩、泥灰岩和砂岩互层为主要特征,是本区主要生油岩层。  相似文献   

5.
屈宏  徐文萍 《内江科技》2012,(1):147-148
根据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高邮凹陷真武-曹庄地区戴一段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等进行研究。通过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方面的特征说明本区发育河流和湖泊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体系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泥三个亚相,有利油气储集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根据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形态,将三角洲的主要骨架砂体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为条带型和网状型。总结并提出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模式,沉积微相分布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及其在旋回中的位置,网状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下降到最低点,而条带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上升降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描述,利用岩相和测丼相等标志研究沉积微相类型,确定了工区主要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进一步划分为5种亚相、10种微相。在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资料及砂体厚度统计数据,说明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展布规律。研究表明,砂体主要发育于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中;垂向上,自下而上为一次湖退一湖侵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5)
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系露头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露头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分析原理,对其层序界面特征层序构成特征以及沉积相类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叠系须家河组露头主要发育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层序界面以河道的冲刷面和不整合面为识别标志,在须家河组中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8.
史家畔油区储层沉积相及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史家畔油区主力油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为三角洲-湖泊相,属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根据岩性、沉积组构以及电测曲线将其划分为3个微相:分流河道、天然堤和决口扇、分流间湾。区域内构造不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砂体沉积微相影响。砂体的纵向叠置和大量非渗透性隔夹层的发育是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强的主要原因;平面上,砂体呈片状连接,连通性较好,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资料、储层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分析了该地区沉积相的类型及特征,认为高家沟-青阳岔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沉积相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有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和天然堤三种沉积微相,工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表明该区储层砂体以分流河道为主,是主要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0.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1.
魏三妹  吴剑 《内江科技》2010,30(1):96-97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构造概况、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清了辽河油田台一块Es1Ⅱ和Es1Ⅰ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得出研究区该时期存在双物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以取心井为基础,根据岩石的岩性、颜色、颗粒结构、沉积构造结合测井相标志以及粒度曲线、物性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潜东南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该区碎屑物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受北部物源影响,储集条件北好南差.生烃条件南好北差;生烃凹陷北侧三角洲前缘相区内的长期继承发育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测井等地质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砂体形成及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区砂体主要由辫状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和辫状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砂体组成。盆地古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控制沉积相及其砂体的空间分布,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决定砂体类型与特征。对研究区砂体成因和主控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该区下一步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14.
余海洋 《内江科技》2011,32(5):157-158
长岭坳陷腰英台地区在青一段和青二段沉积时期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以西南方向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分支河道经本区延伸到湖盆中心,砂体的厚度较薄,自西南向北东方向有减薄趋势,甚至尖灭,研究区青一段、青二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区,也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青一段、青二段时期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时期主河道发生变迁,物源方向西移,不同砂组平面上物源和水道明显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岩心观察,结合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对该区进行了沉积相特征研究,指出受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不同体系河流的控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沉积微相。通过砂地比的计算,勾绘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以及分流间湾等微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表明自长8油层组早期至长8油层组晚期,该区经历了湖进过程,同时依据对主分流河道的确定,厘定了河流的走向,对沿主河道厚砂体布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共分为7个砂层组。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受阿拉尔和祈漫塔格两大物源体系的影响,发育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滨浅湖滩坝等微相类型。砂体类型主要有滩砂体、坝砂体和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远砂坝;滩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小、层数多、砂泥频繁互层的特征,坝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大、层数少、砂泥互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层的划分对比,将营城组地层划分为四套沉积层序和一套火山岩夹层。根据取芯资料、测井资料,并结合岩石薄片、粒度等综合分析的结果,将营城组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分为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并结合单井沉积微相,综合分析了营城组的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蒋裕强  初春光  赵闯 《内江科技》2011,32(6):127+197-127,197
通过岩心观察和野外露头研究发现高邮凹陷北斜坡以发育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浊积扇微相为主。本文研究认为北斜坡带控砂机制为物源供给及其水动力控砂、断层控砂和重力流控砂。  相似文献   

20.
滴南凸起二叠系气藏储层发育段与其沉积前古地貌位置密切相关,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与砂体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低且井控程度分布不均的特点,将钻井与地震紧密结合,采用层拉平法对二叠系沉积前古地貌进行恢复。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古地貌可划分为东部隆起带和西部凹陷带2个地貌单元,其中东部受中间高四周低的古地貌格局影响,二叠系砂体呈断续天窗展布,古构造低部位发育有利砂体;西部凹陷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发育广泛,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