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韩静 《科教文汇》2014,(22):96-96
目的:院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院随机抽取实验班(54名)和对照班(54名)。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实验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即在模拟环境中边教、边学、边做,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结果院实验班的理论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结论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许德伟 《内江科技》2012,(9):185+154
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中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影响,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把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平均分成2组,进行一个完整学期的教学实验。在中学篮球大纲进度相同的情况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对照班学生按照原有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班则用互动教学模式,实验后比较两组的技术学习成绩、五项主要技术得分。结果显示,两个班的技术学习成绩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班在学期结束的技术测试中,五项主要技术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因此,在中学篮球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五项主要技术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好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云 《科教文汇》2012,(15):102-103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独有的特色。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主要从职高数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出发,分析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职高数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汽车电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分析讨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本校2015级护理医学专业1、2班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1班31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班29名同学为实验组,教材中4个章节作为PBL教。然后,通过考试测评和问卷调查对两班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对照班的成绩略成绩低于实验班,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问卷调查显示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远远大于对照班同学。结论免疫学课程采用PBL教学方式有利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汝艳  余凯平  江奎 《科技风》2022,(2):130-132
针对传统"机械制图"教学中课程内容结构侧重知识传授、机件的表达方法与功能设计要求相脱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加实践任务教学模块;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优势,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分组教学模式;并构建了"理论—实践—反馈"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使"理实一体化"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适应军队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7.
汪惠英 《科教文汇》2013,(24):135-136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逐渐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特别是在中职的电子电工教学中融入理实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针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理实一体化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的优势和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数控专业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育教学经验,从中职学校的学情决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的必然性和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两方面,初步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开放办学四个方面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9.
汪惠英 《科教文汇》2013,(8):135-136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逐渐渗透到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特别是在中职的电子电工教学中融入理实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针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理实一体化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的优势和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0.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同时也对教学的软硬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机械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实践探索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