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方档案法规是国家档案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补充和细化,是规范本地区档案事物的重要法律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我国各种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法律法规的制发单位不同,法律效力不同。除宪法外,我国档案法律体系的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一是国家档案法律,目前只有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是全国档案法律体系的基础。《刑法》、《民法》等国家法律中有关档案工作的条款也包括在内。二是档案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依法制定的有关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三是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的有关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上海市档案条例》、《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等。  相似文献   

2.
地方档案立法是档案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地方档案治理法治化和规范化的法律支撑。以现行31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为分析样本,地方档案立法呈现如下特征:法规名称形式多样,以“条例”居多;法规修改方式不一,以“修正”为主;法规体例结构多元,以“大而全”为准。上述立法尽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档案治理的有序推进,但也存在立法文本之间简单重复、立法语言和句式表达失范、立法目的未体现档案治理信息化、立法内容缺乏地方特色等问题。未来地方档案立法的完善,应当强化立法前审查和立法后质效评估以提升档案立法质量,加强《立法技术规范》学习以规范立法语言和句式表达,重塑立法目的条款以昭彰档案治理信息化目标,同时立足地方档案治理需要增设特色和创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探寻其协同关系不但有助于档案工作者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档案工作总体设计方向,还能使地方政府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因此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法律文本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LDA主题聚类及相似度计算方法对其主题和内容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部政策法律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协同性,这为促进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及地区档案政策法律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是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规章以外的档案行政管理行为规则.虽然,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不如档案法律法规,但它分布面广、内容具体,对档案法律法规的执行与落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档案学界对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的研究还很薄弱,自1992年至今的20年间,在档案专业期刊上只有肖正德、许建华、张兵、李俊珍、李新泉、杨立人、陈忠海、吴雁平、宋扬9位作者发表的11篇文章.从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的需求来看,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给予关注,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本文着重点讨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含义,及其法律地位问题. 1 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概念 进入新世纪,规范性文件研究成为我国法学界关注的重点.我国多部法律法规中都涉及对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用的是"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命令"(分别为第89条、第5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用的是"规定"(第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用的是"其他规范性文件"(分别为第14条、第1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用的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分别为第12条、第3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用的是"规范性文件"(第10条),等等.虽然称谓不同,但所指内容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周礼》是先秦史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作为描述国家行政体制类著作,它涉及大量档案方面的内容,对档案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档案界在运用《周礼》档案史料方面,既卓有成效,也存在着一些误读和误用问题。笔者从档案史料学角度,借助语言文字演变规律、二重证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周礼》的成书时间、内容、天府、龟室等史料误读问题做出了较全面的梳理。指出《周礼》约成书于战国或秦初;区分了《周礼》内容中先秦制度的实录与作者主观设计两部分不同性质的内容;指出“天府”兼有职官和机构名称两重属性,以及“龟室”为保管待卜用龟之处所,而非存放甲骨档案的库房。  相似文献   

6.
《四川档案》2011,(6):25-26
制定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是依据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政策对档案工作的某一领域作出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是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近几年,甘孜州档案局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四川省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甘孜州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省...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使中国的博物馆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何顺应《博物馆条例》的贯彻执行,对博物馆领域原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完善,构建起一个以《博物馆条例》为核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次法规规范共同构成的博物馆法规体系,使博物馆登记备案、藏品管理、展示服务、学术研究、安全防范、对外交流等业务活动均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运行,将是当前乃至"十三五"期间博物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1983年4月28日发布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迄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没有修订了。在这期间,我国档案工作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均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若想使我国的机关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与改革事业服务,有效提高机关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完善机关档案工作制度,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就必须及时修订和完善现行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以期为我国机关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行政法规保障。本文着重探讨了现行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修订应坚持的原则性要求,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档案法规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玉民 《北京档案》1999,(11):12-14
一、档案法规体系的结构 档案法规体系是以《档案法》为核心的现行档案法规的有机统一整体.档案法规是个广义的概念,它除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法律以外,还包括国家及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档案和档案工作所做出的决议、规定、条例等档案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相似文献   

10.
档案规范性文件作为档案事业管理的重要标准,具有档案价值指引和管理作用.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专指特定的地方国家政权机关依法制定的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的档案规范性文件.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作为国家档案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档案事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修订的《档案法》贯彻实施,地方档案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笔者认为立改废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履行法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档案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尤为必要。本文在“规范意识”的引导下,以理论与实践融合为视角,从探讨档案治理的理论根基入手,分析档案治理的现实依据和档案治理与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互进关系,考察档案治理研究的难点,提出应对之策,同时指出需要构建档案治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孙军 《档案学研究》2018,32(5):19-22
现行档案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发生重大变动时的档案保管问题考虑甚少,比较有针对性的《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将各地国家档案馆确定为企业破产档案的法定接收单位,但实践中档案馆的接收能力有限,难以保证落实,档案企业应运而生。《档案法》草案(修订稿)中虽然增加了破产企业的档案保管内容,但仍然是“参照适用”性的规定,缺乏对企业破产档案保管的针对性指导。在当前破产企业档案保管正快速市场化的形势下,加强对档案企业的法律规范和行政引导管控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姚明 《档案学研究》2021,35(6):52-57
本次《档案法》的修订将档案利用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有力提升了我国档案利用的法治保障能力,但这并非为我国档案利用的法治化进程画上句号。国外档案利用的法律规制主要聚焦于档案利用前准备工作、档案利用的分类管理、档案利用的方式方法、档案利用的程序设计和档案利用的违规惩戒等八个方面。基于我国档案利用法治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从当下而言,需要通过《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配套修订对新增内容予以细化;从未来而言,基于档案利用的基本规律和国外档案利用法律规制的经验,未来《档案法》关于档案利用的规制应重点关注档案利用的保障措施、例外制度和限制机制等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4.
档案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问题,制约着我国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档案法与刑法之间的科学衔接是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对于档案违法犯罪的规制,档案法是刑法的前置基础,刑法是档案法的有力保障,二者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档案安全行刑衔接制度在立法衔接、案件移送、证据转换、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档案执法部门与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档案违法犯罪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遭遇堵塞。为实现档案安全领域行刑衔接制度的公正、高效运行,加强对档案违法犯罪行为的规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行刑衔接立法以及完善案件移送机制、健全证据转换规则、构建行刑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监督机制等制度规范,保障档案安全,促进档案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0年6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颁布,开启了新一轮全国性档案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修订的序幕。为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需要以整体观与系统性的视野,遵循定原则、建组织、立制度、确规范、划范围的思路,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依据,以解决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充分细化法律条款的内容,着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够落地落实的档案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6.
肖鹏  陈苗 《档案学研究》2022,36(4):130-139
为助力2035年我国档案事业走向“世界前列”,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点、契合国际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档案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瞄准这一问题意识,研究ICA的《档案共同宣言:评估工具》和英、美、澳等发达国家的档案馆评估标准文本和绩效报告文本。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提出“明确定位,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馆”“立足国情,围绕档案事业发展新需要”“守正创新,批判性借鉴国际评估指标”三个吸纳国际经验的本土指标构建原则,形成了“引入”“调整”和“保留”三种借鉴策略,并探索性地对部分国际指标进行了本土化改进,以为相关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档案馆工作通则》是规范我国档案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行政规章。现行的《档案馆工作通则》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其中的一些内容规定都已同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时代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甚至对档案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根据我国档案馆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新政策、新规定,对现行的《档案馆工作通则》修订所应遵循的主要指导思想、原则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同时对该文件条文的修改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从国家档案馆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国家档案馆的角度,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物理整合与逻辑整合、社会共享与机关内部共享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档案治理不仅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在研究档案治理的体系建构和制度保障的过程中,以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为切入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为切入点,结合档案工作自身的保密性,剖析档案治理中公民利用档案权利实现的路径,进而明确档案治理视域下法律规制的价值导向与逻辑起点,为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档案法》在涉密档案方面的规定变动较大,相配套的档案法规在修改时也应相应变动。本文应用比较法的思维,对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俄罗斯四国涉密档案的规定从涉密档案负责人、涉密档案范围、涉密档案保密期限与解密程序、涉密档案申诉利用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涉密档案规制范围、完善保密期限划分、优化定密解密流程、开设申诉利用渠道等方面的启示和措施,以为我国有关档案法规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