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现象引起了各方面的巨大关注,尤其在技术创新领域,更被视为一种范式转变。从科学、技术、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ety;STS)视域深刻分析大数据产生的动因和发展趋向,既有利于把握该技术本身发展的核心,更有利于推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健全。大数据治理必然引起全球经济、社会和政府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吴晓波  朱培忠  吴东  姚明明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726-1735
 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过去10余年间,通过建立自主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结构,成功实现了对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快速追赶。在中国独特的技术与市场情境下它们究竟是如何实现快速追赶的?本文选取阿里巴巴集团作为研究案例,提出了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共演模型,较好地展现了两者的共演机制与共演阶段。二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始于后发企业对支撑技术的引进,通过“二次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结构—竞争战略—技术创新—二次商业模式创新”的循环路径形成与本地技术创新的共演机制,并经过“支撑技术引进—自主技术创新—新兴技术引领”三个共演阶段,推动本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追赶。这一共演模型从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复合视角丰富了后发企业追赶理论,为后发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曾国屏 《科学学研究》2003,21(2):116-116
最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了著名科学学家、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退休教授齐曼的两本新作《技术创新进化论》和《真科学》。《技术创新进化论》包括“进化思维”、“作为一种文化实践的创新”、“作为一个过程的发明”、“制度化的创新”和“宽广视角中的技术变化”五篇 ,共 2 2章。这是齐曼领导的课题组的集体产物。齐曼在中文序的结尾处语重心长地写道 :“进化隐喻通过聚焦于选择的作用而非有意识的设计 ,强调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在促进技术变化中的重要性。它也许能够揭开过去误入歧途的秘密。而且 ,对于在当代高度竞争的产业世界中将中国…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实践本质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2):299-304
从“技术发明”到“技术创新”的概念漂移,隐含着一种技术创造观的变化。技术创新既是社会文化实践的积累,又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文化发展方向应是人文化、生态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5.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新兴技术的概念界定,梳理新兴技术的主要特征,挖掘创新理论间关联性,对新兴技术的本质及内涵进行阐释。采用创新理论与案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归纳影响新兴技术发展的两类技术创新模式,总结不同创新情境下的四种创新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探究突破型路径、适应型路径、开拓型路径、开创型路径下的内部发展动力和外部影响环境。以期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高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为企业商业化实践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不连续创新的概念和起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十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新兴技术引起竞争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现有企业和新兴企业均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新兴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是不连续。因此,不连续创新引起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学者的广泛兴趣。文章从不连续创新的概念和起源的角度入手,对这一创新类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创新系统“混沌”边缘具有较强的创新潜力,易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新兴技术形成过程及其与原有技术发展轨迹的关系,深入研究了“液态化”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通过搜集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专利数据开展了实证分析,运用专利引用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绘制IPC共现网络和专利权人引文网络,通过计算网络各项指标,验证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液态化”网络的技术特征与知识流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技术构成具有高异质性、技术领域间存在广泛融合性;知识流动网络存在小世界效应,呈现易流动、流向广、效率高,网络边界模糊,核心创新主体众多且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加速迭代的新兴技术对人类道德秩序的挑战,在诸多技术应用中都引发了大量伦理难题,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之间的张力被凸显出来。今天的科技伦理成为一个多学科多主体参与的、对科技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治理的领域,科技伦理治理是未来社会生活实践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议题。从责任伦理的角度出发,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治理应充分考虑以下要点:发挥伦理原则在新兴技术的敏捷治理中的作用;拓宽科技伦理教育,推动科技伦理由专业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变;强化科技伦理协同治理,构造多主体合作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面向新兴技术实践的“物”转向,以人与技术物的协同演化为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纳米科技、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争议性新兴技术的涌现,引发研究与实践关于新兴技术治理的讨论。责任式创新作为科技创新新视角,为新兴技术负外部性与风险性所引发治理挑战提供理论范式基础。研究聚焦新兴技术治理,基于责任式创新视角展开系统性评述,为新兴技术治理的系统化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输出启示。研究显示:已有新兴技术的治理研究主要形成了过程视角、行动视角、以及治理体系的结构视角三大研究基础;而以责任式创新范式为基础,新兴技术治理则涌现目标设定视角、行动主体参与视角、价值准则协调视角、过程响应视角、以及制度建构视角的五大研究分支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罗建利  郭红东  贾甫 《科研管理》2019,40(5):120-133
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特征,决定了合作社的技术创新禀赋独特。本文利用8个典型案例,从合作社的技术获取模式和技术溢出两个维度构建了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模式:包括草根社会创新、草根商业创新、引进社会创新和引进商业创新。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利用三重底线原则,比较每种创新模式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倡导。本文的研究为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为政府制定农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将草根创新分为草根商业创新和草根社会创新,进一步深化了草根创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介入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是STS研究纲领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赋予STS研究者进入科学世界现实之轨的能力。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逐步由“科学场介入”(简称“介入I”)转变为“社会场介入”(简称“介入Ⅱ”),介入策略通过与规范转向结盟使STS进入广泛的社会空间之中,“社会行动力”成为当代STS介入策略的新内涵。“介入Ⅱ”策略虽然为STS获得很多声誉,但也面对诸如“社会认同不足”等难题,文章提出了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自觉式介入”之路,包括“认识论自觉”、“方法论自觉”、“发展路径自觉”及“理论创新自觉”。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与改进式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资源和技术基础的特性,“引进一吸收—创新”模式成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常见模式。在此,对Cohen和Levinthal及Zahra和George的吸收能力理论观点进行了对比和整合,提出了一个四维度的吸收能力分析框架,构建了以吸收能力为核心,包含权威执行力、组织问合作以及制度保障等关键影响因素的改进式创新分析模式,结合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的“一水硬铝石管道化溶出技术”这一创新实践,解释了吸收能力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它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科学观、新的教育观和新的社会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的进步要靠科技的动力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社会的进步来导航。因此,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观念,要有一定的科学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的贯通与有机结合,是培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区分并探讨了“技术”和“用户”驱动的创新战略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 创新性地引入“价值网络资源异质性”和“价值网络资源耦合性”作为情境变量,并以298家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回归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技术驱动和用户驱动的创新战略均对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价值网络资源异质性对技术驱动的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用户驱动的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价值网络资源耦合性对技术驱动的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用户驱动的创新战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的责任治理:从开放科学到开放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推动发展同时产生潜在社会负外部性,引发研究与实践对科技创新治理的关注,以实现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开放"作为一种组织机制引发了特定创新活动从参与主体、过程演进、环境交互、到结果评价等方面的重审。研究基于责任式创新视角,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了与之相适配的开放科学、开放战略、及开放社会为基础的科技创新责任治理开放机制框架,并聚焦争议性科学研究(预防性基因编译与生殖性克隆)和争议性技术创新(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案例予以论证。研究认为责任式创新视角下科技创新的治理需考虑特定科技创新活动面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界面交互与差异化责任准则匹配;开放作为一种核心机制,对应科技创新从科学研究到社会发展的阶段过程,可建构与之相适配的开放科学到开放社会的治理机制,从而为科技创新的责任治理提供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20年来技术创新产权制度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下4项共识:(1)技术创新产权是创新经济学的基础范畴;(2)技术创新产权及其所有制性质影响着企业股权资本配置;(3)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化是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基础;(4)技术创新产权保护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律基础。进一步,从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实现技术资本转化两个视角,对未来研究给出理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回应“政府如何通过数字治理介入市场”的问题,探讨政府通过数字治理介入市场并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合作的作用机理。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大连数字港口建设过程中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新模式的演化作为案例,访谈案例所涉及的部门,按照“目标-行动-结果”的路径对访谈数据进行提炼,分析得出结论:数字治理是服务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管理理论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主动介入市场、驱动产业合作和模式创新的治理工具,是一个与政府、与市场双向双重嵌入的具象实践;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嵌入到数字治理的技术权威性来实现对治理边界的跨越,将政府的数字治理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能力。为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探索数字治理驱动下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需求对数字政府建设的积极作用,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杨曦  余翔 《科研管理》2020,41(9):12-21
本文在梳理概括了技术创新模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产业技术生命周期与创新开放度之间的关联,构建一种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演变的产业技术创新动态演变模型,将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为"萌芽期封闭式创新""成长期开放式创新""成熟期开放式创新"和"衰退期封闭式创新"。通过回顾中国石墨烯产业的技术创新背景,研究发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研发支持是中国石墨烯产业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演变不容忽视的原因。本文以石墨烯技术为例,验证了产业技术创新动态演变模型的可行性,为石墨烯技术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路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逆向工程”作为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一种基本途径,虽然目前在国内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基本上还处于“逆向仿制”这一初级模式。而从技术创新的可逆性角度来说,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从观念和做法上尽快建立有利于“逆向工程”推行的内外部环境,推动我国的“逆向工程”尽快向“逆向改进”和“逆向创新”等高级模式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