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口述档案是特定群体构建和保存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种口述史项目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口述档案数字资源。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这些数字资源的元数据都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现象,制约着后续的开发、利用以及共享。本文以都柏林核心元素集(Dublin Core)为基础,结合对国内15个和国外12个口述史项目数据库的网络调查,提出了一个由22个元素构成的口述档案元数据方案。通过对顺德图书馆“顺德·口述历史”项目的案例检验,表明这一元数据方案对于口述档案有着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知识聚合是数智时代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转向和创新路径。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新四军苏浙军区红色文献资源呈现分层、分块的多模态繁荣格局,而主体多元、标准不一、关联融合不充分、线上与线下交互不足等问题则制约其整体记忆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实现。为此,本文结合红色文献以“时间—空间—事件或人物”为主的资源结构,从资源采集与加工、本体建构、关联聚合、知识挖掘四个层次设计基于语义关联的多模态红色文献资源知识聚合模式,并以粟裕将军及其事迹为例,进行元数据设计、本体模型构建、生平事迹GIS可视化等实证研究,以期为数智时代多模态红色文献资源面向知识发现与服务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档案一直扮演着凭证工具、管理工具乃至资源配置工具的角色,以“工具”的视角来看待档案,是档案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当前档案价值在社会多个范围内被广泛发掘、认知之后必然吸引、激发更多的主体尤其是市场主体以更为丰富、多元的方式参与档案信息资源产品或服务中来,以“产品”的眼光来检验其价值,是档案价值认知以及实现的重要转型。基于市场化和信息化趋势,融入“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市场经济业态之中,以“产业”的胸怀来发展档案信息产业,是档案价值实现的全面跨越。  相似文献   

4.
张玉昭 《档案与建设》2021,(2):37-40,1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是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在梳理多元主体关系对其重新进行角色厘定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与建构社会记忆的框架,包括档案主管部门主导下的协同参与、档案开发部门引导下的开发深化、公众交流合作推动下的知识转化和多元主体行动下的社会记忆构建四个阶段,并从主动开放数字档案资源、协同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库、以信息技术优化开发效率和完善多元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档案资源智慧化转型,是实现“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全面转型的题中要义。具有知识属性、遗产属性、记忆属性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是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基本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建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经由数字化、数据化、语义化、智慧化阶段,实现多元融合的转变过程,以期实现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开发成果智慧共享,推动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创新考古资源利用方式,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档案记忆资源广泛分散、保护主体多样,由多元主体留存建构的记忆既给少数民族数字记忆建构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也为各相关利益主体参与记忆建构提供了契机。这些主体不仅具有跨系统的多元特征,而且在记忆观念、资源储存、管理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参与”理念引入其中,从参与者角度考察少数民族数字记忆建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与组织形式,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多主体、多层级共建模式,即宏观层面的政府纵向管理、中观层面的多元主体横向协作、微观层面的公众网状式参与共建格局。为实现“参与”共建这一目标,还需要实施相应的策略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美国档案界一直致力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探索,而“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则为其开启线上运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美国国家档案馆以及全美州立档案馆中,8家机构开辟了档案文创产品线上商店,其销售模式较为成熟、运营基础较为坚实,但也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售后反馈不及时、媒体融合不够等问题。总体上可为我国档案文创发展在链接开发主体、拓展合作渠道以及创新产品形态上创造更多“线上”未来,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21,35(2):136-143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伴随着对苏联经验的引进、对初创时期的规划设想而逐步发展。随后的十余年,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档案高等教育先驱们固有的革命传统以及档案学自身的性质与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应变,在秉承档案学实践性的同时,强化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理性,促进了学科自觉的发生,完成了从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变,并逐渐从“苏联蓝本”中过渡到“本土化”的教学体系。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肇始与应变所体现出的档案学科的“独立性”“专业性”与“本土化”定位,依然深刻影响着当代档案高等教育及档案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图谱、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历史时空的逆向建模和回溯是推进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智能化档案数据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重需要。本文在介绍欧盟“时光机”等城市时空回溯类数字人文项目的基础上,综合“城市记忆工程”和“逆向工程”理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概念并对其学术内涵、理论基础、实践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城市逆向记忆工程”是城市档案管理部门及公共文化机构以收藏和保存的历史档案文献为依据,通过语义数据反向推导和关联融合,在网络空间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模拟社会活动过程,构建城市时空本体数据集,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和利用的过程,是我国城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领域,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人工智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聂勇浩  郑俭 《档案学研究》2021,35(1):96-103
作为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其全面、深刻的社会影响,注定成为社会记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人人都是记录者”的数字时代,档案部门应当积极作为,通过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共建重大突发事件数字档案资源,以记录这一历史。在建设主体层面,档案部门可以发挥政策指导、平台建设和质量控制的主导作用,协同相关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普通民众等多元力量共同记录这一重大事件。在档案收集层面,既要丰富收集方式,做到主动收集和社会收集相结合,又要整合收集范围,做到全面收集与重点收集相结合。在开发利用层面,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供涵盖资政参考、社会利用、宣传教育和历史纪念等功能的档案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秦刘威 《档案管理》2022,(1):127-128
本文对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进行了界定,详解介绍了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并从革命老干部与革命后代交流访谈、革命历史资料收集、专业学术理论支撑三个方面论述了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辨考,最后从历史档案的编撰、历史档案数据库的建设、红色研学游的发展几个方面探讨了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以期为博物馆革命历史档案的收集...  相似文献   

12.
林林 《档案学研究》2015,29(1):76-79
口述校史档案是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由于我国高校口述校史工作起步较晚,且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口述校史档案的征集原则和策略,逐步建立起口述校史档案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西北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汉文历史档案。由于自然、历史、人才、经济、体制和国外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汉文历史档案面临着损失、流失和消亡等困境。我们通过启动该地区濒危汉文历史档案的数字化保护工程、整合行政资源、建立多元保护模式、构建完整保护体系、完善流失海外的西北边疆汉文历史档案的征集与追索和共同研究机制等对策,以期保护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濒危汉文历史档案,最终实现中华文化尤其是汉文化在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是立足社会公众需求,通过行业融合,采用技术工具,深入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文本分析、关联挖掘和视觉呈现的行为过程。其时代价值体现为:视频图像展播红色记忆,传承革命历史;智能工具助力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数字元素驱动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本文通过访问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官方网站,发现档案馆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上存在开发主体协同不够、开发技术应用薄弱、开发成果形式有限、开发内容延伸乏力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组织专业团队介入,促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项目化;运用视觉沉浸技术,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场景化;追求故事叙述形式,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产品化;打造情感依赖内容,助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空间化等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认识与行动:再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对口述档案认识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将"口述档案"改称为"口述历史档案"的学术见解。通过对档案界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行动的梳理,提出了口述历史档案访谈制作、对已有口述历史档案收集及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邓君  王阮 《档案学研究》2022,36(1):110-116
为切实推动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深度开发,本文综合运用本体、知识图谱等技术方法,从数据资源层、知识组织层、知识关联层、知识发现层四个维度架构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模型,从理论建构和应用探索双重视角指导并推进与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人、地、时、事等内容特征及相互关系的可视化展示与挖掘,不仅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具体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框架参考,也有利于创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边媛 《档案学研究》2022,36(5):102-108
中央苏区革命期间,保留了珍贵的档案文献、革命文物、旧居以及实景遗址遗产。对分属不同机构且形式多样的中央苏区档案进行多源数据整合,既有中央苏区档案自身价值及保存现状、中央苏区各档案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时空场景的整体历史叙事需求等内在动因,也有其理论前提、国家政策扶持、各机构资源共建共享的共同目标以及技术赋能的外在条件。本文在分析中央苏区档案数据多源整合的动因、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中央苏区档案以数字人文项目为纽带,通过对不同数据结构进行多源异构整合,再现历史以及场景等方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档案新馆布展是一个系统完整、复杂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文章对我国档案新馆布展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档案布展人员在积极争取馆房规划建设、档案接收征集、档案信息化、档案保护、档案编研等馆内相关部门支持,建立共赢机制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寻求档案馆际间,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公司、宣传部门及展览"受众群体"之间的长期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以提高档案展览质量,使展览在更广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蕾 《兰台世界》2020,(1):49-51
口述档案资源是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述档案是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其特殊的形成方式使得口述档案采集流程直接影响档案本身质量。结合口述档案自身属性,分析采集流程,得到规范化的采集方法是提高口述档案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档案馆馆藏资源存在严重的单一化问题,尤其是在机构改革后档案馆公共文化职能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档案馆馆藏无法满足公众利用需求的现象愈发突出,因此档案馆必须探寻多元化的资源建设路径。文章通过对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公民档案管理员”项目的分析,发现公众参与式的档案馆藏资源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节约档案馆开发资源的成本,发挥档案价值。最后从公众参与模式的定位,馆藏资源构建以及参与者的素质三个方面提出公众参与模式的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