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如何走出技术收购后“整合”还是“自治”的困境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缺乏深入探究的问题。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收购前技术甄选、资源重叠以及收购后战略模式选择三者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界内技术甄选对整合型战略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自治型战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跨界技术甄选对自治型战略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整合型战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技术重叠正向调节界内技术甄选与整合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而负向调节跨界技术甄选与自治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关系重叠负向调节界内技术甄选与整合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而正向调节跨界技术甄选与自治型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从整体价值创造层面揭示了技术收购后收购方企业如何进行战略模式选择的内在机制,为我国企业有效解决技术收购后“整合”还是“自治”战略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燕子  武忠 《情报杂志》2012,31(6):139-143
在产业技术创新络中,以企业为主导的核心网络与以科研机构为主导的辅助网络之间存在知识捕食关系.通过分析网络间关系,发现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获得两个网络间长期有效的合作.利用分析种群间捕食关系的Lotka-Volterra模型研究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得出网络间知识创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间知识创造过程以达到知识开发与知识利用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技术模块化改变了价值链中企业间的合作方式和行为。与整合价值链中通过与客户建立和维持紧密耦合关系,以关系交易赢得市场地位不同,模块化技术耦合降低了供应商与特定客户间的相互依赖,为供应商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供了激励和条件。实证研究表明,首先,技术模块化能降低外部环境和双边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影响,提高对客户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效率,为供应商基于内部创新实践提升自身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在"获取—吸收—整合—转化"的知识创造过程中,关系耦合的价值和其生成机制会受到技术耦合方式的影响。技术模块化情境下,关系耦合不能直接影响知识整合和创造过程,但在知识获取阶段仍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娜 《科技管理研究》2023,(14):150-159
为深入探讨企业与消费者合作创新机制的内部运作模式,在价值共创场景下,基于306份调查问卷的数据,从消费者的知识生产和知识转移两个阶段提出消费者参与企业知识创新的两阶段模型,同时探讨用户关怀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归纳总结消费者参与企业知识创新的路径。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创新感知和人本感知有利于其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主要通过消费者心理所有权建设加强其参与度;企业的用户关怀正向调节消费者的创新感知、人本感知与心理所有权的关系;消费者的参与行为和公民行为及价值共创与企业的知识创新都是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在这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加强企业知识创新在环境、人本、能力和渠道等四方面建设,以促进消费者参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增强消费心理所有权感知和知识分享意愿,做好消费者知识转移,促使消费者更积极参与企业知识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企业网络结构的效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必须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沟通和交互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网络结构可以使企业获得知识和信息优势,网络中企业之间的互动可以使企业得到知识外部性的好处,同时企业之间的互动会产生系统性的网络效应,使得企业的价值创造行为在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增加了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机会。在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今天,企业与其合作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关系的建立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李丹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26-135
整合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知识转移和嵌入性视角,探究企业间知识兼容性对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的作用机理,利用239份来自我国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检验研究假设.结果 表明,(1)企业间知识兼容性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2)元素和架构知识转移完全中介于企业间知识兼容性与企业知识创造绩效之间.(3)经济型关系质量正向调节企业间知识兼容性与元素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且经济型关系质量越强,企业间知识兼容性越通过元素知识转移促进企业知识创造绩效.指导合作创新参与企业发挥企业间知识和关系对自身知识创造的促发作用,借助企业间不同结构的知识转移,加速自身向知识创造型企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获取、创造、储存和扩散等活动对于加快企业知识能量创造、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提高组织创新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技术知识特性、知识能量和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对于深入认识特定技术知识特性的条件下知识能量的蕴蓄、创造过程以及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选取山东、江苏两省225家创新类企业为样本,对不同内容的异质性知识(技术知识异质,市场知识异质)、不同的组织学习行为(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异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市场知识异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技术知识异质对利用式学习有倒U型影响,对探索式学习有正向影响;市场知识异质对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均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在技术知识异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及市场知识异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知识的获取、创造、储存和扩散等活动对于加快企业知识能量创造、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提高组织创新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技术知识特性、知识能量和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对于深入认识特定技术知识特性的条件下知识能量的蕴蓄、创造过程以及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书松 《情报杂志》2012,31(6):116-124
如何通过组织管理策略有效激发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以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支持理论为基础,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研究360度绩效反馈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360度绩效反馈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成就感知、个人兴趣、集体情感与责任动机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没有发现个体工作控制源对360度绩效反馈、知识共享动机和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资源拼凑和外部创新搜寻的交互视角,本研究认为企业在技术市场需要通过复合的途径为知识或技术找到最佳的“工作”,即推动企业在内部技术开发和外部技术开发之间寻找均衡点,更好的推进企业的双向开放式创新。通过来自珠三角的176份新兴产业的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发现:(1)外部创新知识搜寻对双选开放式创新,即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的影响。(2)企业资源拼凑对双向开放式创新也均起到了正向影响。(3)企业资源拼凑与外部创新知识搜寻的交互作用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孙永波  丁沂昕  杜双 《科研管理》2022,43(1):105-113
   创业机会的本质是了解企业家如何运作并形成机会,发现或识别作为创业机会发展的开端尤为重要。资源作为维持企业内部稳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企业必须有效地拼凑资源,以实现资源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冗余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探索冗余资源与资源拼凑的倒U型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已沉淀冗余与未沉淀冗余均可有利于企业识别创业机会;随着未沉淀冗余的增加,其对资源拼凑具有正向影响,当超过一定的节点,未沉淀冗余负向影响资源拼凑。本文为企业合理利用冗余资源,培养资源拼凑能力,以识别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颠覆性创新与既有技术范式、制度逻辑、社会规范等产生冲突,其创新有关群体价值判断分歧严重,产生颠覆性创新利益相关者价值冲突,影响颠覆性创新合法性。目前相关文献对其缺乏解释。本研究基于滴滴出行平台2012—2019年颠覆性创新发展历程,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时期颠覆性创新利益相关者价值冲突、合法性要求以及合法性获取策略,并构建了颠覆性创新合法性动态演化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合法性呈现为一个复杂的利益相关者价值冲突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时期各价值冲突凸显程度不同。在市场进入、市场颠覆、市场扩张期主要经历了利益相关者精神价值、物质利益、道德规范冲突的动态演化。相应的,颠覆性创新合法性要求主要经历了认知合法性、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要求动态演化,创新者采取选择、控制和依从环境策略,以获得合法性。此外,揭示利益相关者价值冲突是颠覆性创新合法性动态演化的驱动、市场选择与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华  顾新  王涛  柯舸 《科研管理》2021,42(10):104-112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过程管理思想,考虑一个由知识源、知识转移中介、信息服务机构组成的闭环知识链系统,通过构建知识源领导(SL)、知识转移中介领导(OL)与信息服务机构领导(TL)等博弈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对知识供给、转换、反馈等环节的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掌握领导权可提高组织的知识产出、知识定价与创新利润;在创新绩效表现上,SL模式是分散决策时的最优权力结构;OL与SL模式具有同等的知识创造效率,但OL模式系统利润偏低并存在组织间的利益冲突风险;市场机遇、合作伙伴的创新能力与组织的知识创造效率正相关,弥补知识链成员创新能力的短板是提高系统创新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朱雪春  张伟 《科研管理》2021,42(5):218-224
组织忘却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已受到关注,但鲜有文献研究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也甚少有学者分析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的作用。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搜寻分为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以知识搜寻为中介变量,通过21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组织忘却、知识搜寻与绿色创新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组织忘却对绿色创新、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对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深度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于广度知识搜寻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张爽  陈晨 《科研管理》2022,43(6):113-120
  随着工业5.0来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我国技术型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严峻的现实挑战。知识吸收能力反映了企业识别新知识、吸收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目标的过程,能提高组织创新性与灵活性,也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推导,提出创新氛围、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技术型企业中收集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成果为技术型企业提升员工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凤朝  罗蕾  张淑慧 《科研管理》2021,42(11):155-163
    本文依据知识基础观和组织学习理论,建立企业知识属性和企业间知识关系共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综合分析框架,研究合作伙伴知识多样性、合作伙伴与焦点企业间知识相关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焦点企业内部知识复杂性的调节作用,并运用医药行业上市企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和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研究发现:合作伙伴知识多样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焦点企业知识复杂性对该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合作伙伴与焦点企业间知识相关性对焦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焦点企业知识复杂性对该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振刚  罗泰晔 《科研管理》2020,41(8):220-228
本文以2011-2015年间纳米能源领域的8184个专利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组合理论的技术机会发现新方法。知识组合理论认为,创新源于知识元素的组合,具体包括对已有知识元素组合的再利用和探索新的知识元素组合两种方式。一方面,本文应用关联规则对专利数据进行挖掘,用信息熵对所提取的关联规则进行筛选,从而得出具有较大再利用价值的知识元素组合;另一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个评估知识元素间新组合的可能性的公式,进而得出具有较大组合潜力的新知识元素组合。基于两种方式所得到的知识元素组合,我们分析出了纳米能源领域三个重要的研发方向,并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的专利数据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