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证检验信息化嵌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嵌入能显著推动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实现;对制造业整体来说,信息化嵌入通过劳动力成本中介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的显性比较优势;信息化嵌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作用于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时具有显著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更好,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结合能力弱,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磊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786-1796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及16个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以及国内技术含量,并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有效促进国内技术含量提升,并且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国内技术含量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中间产品效应、行业竞争效应以及大市场效应促进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国内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都可以促进国内技术含量的提升,但国内自主研发对国内技术含量的作用要大于国外技术引进。从行业异质性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高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3.
《科学学研究》2021,39(4):604-613
本文通过将智能化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验证了智能化发展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智能化水平对地区全球价值链地位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正向影响依然稳健;智能化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存在行业、区域与政策的异质性。智能化水平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最大,资本密集型行业次之,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最小。并且,智能化对要素禀赋和政策缺乏优势地区价值链攀升的效果更为明显;智能化通过提升出口增加值率与技术复杂度两个渠道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但技术差距的存在,智能化的出口增加值效应未能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体现。因此,突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必须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核心技术,实现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快速发展,但是仍然依赖国外中间品与零部件的大量投入,被长期锁定在加工装配环节,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存在“虚高”现象。因此融入全球价值链与真实出口技术水平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论文采用WIOD2000—2014年连续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基于改进的国内增加值出口复杂度指标来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人力资本和制造业缺乏有机结合,可能存在“资源竞争”。细分行业要素密集度分析,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随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论文从“多极化”发展、有机结合人力资本、摆脱路径依赖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WIOD数据库优化数字化投入测算,分别从制造业GVC地位指数、RCA指数及生产长度视角,实证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数字化投入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竞争优势与生产长度,并通过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渠道发挥作用。对比各细化数字化投入,国内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显著大于国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数字化投入的正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信息技术服务及电信数字化投入。数字化投入对中低与中高知识密集度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正效应,对低知识密集度行业则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布局,实施针对性的数字赋能。  相似文献   

6.
王锋正  孙玥  赵宇霞 《科学学研究》2020,38(9):1706-1718
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中国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向,而开放式创新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与优化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文章以2002-2014年我国资源型产业中的12个行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开放式创新对资源型产业升级的直接影响及交互效应。通过运用Stata14.0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型产业升级呈“倒U型”影响作用;开放式创新是驱动资源型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而且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影响中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面对产能严重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客观现实,并举开放式创新与适度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促进我国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提质增效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研究》2021,39(3):432-441,462
本文基于生产分解模型测算了2000-2016年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 GVC)前向嵌入和后向嵌入参与度,并检验其对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嵌入度明显高于前向嵌入度,产业正处在摆脱"低端锁定"的转型期;由于参与方式不同,前向嵌入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而后向嵌入则呈现截然相反的作用规律;两种全球专业化分工参与形式对产业发展集约化转型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结论表明中国在提升国际生产链价值位势的同时,要明确经济发展拐点和警惕价值链主导者的污染转移和技术封锁,从而充分吸收国际技术溢出,实现产业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价值链嵌入对资源型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企业决策模型,提出价值链嵌入影响产业进步的机制与效应,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1)嵌入价值链对产业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2)价值链嵌入与产业进步的具体关系呈现出倒"U"型关系。选取2006—2016年我国13个资源型产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基于投入产出表与索洛残差法分别测算资源型产业全球价值链(GVC)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发现资源型产业嵌入GVC能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利用替代变量法和细分行业回归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显示理论假说在资源型产业中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嵌入对要素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城市数据相匹配,构建与测算了城市—行业层面的要素市场扭曲指标,定量分析了互联网对制造业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马歇尔集聚经济外部性的分析框架,进一步探究了互联网与经济集聚的交互效应对制造业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①互联网对要素市场扭曲会产生显著弱化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②政府干预引致的市场分割及行政贸易壁垒会对要素市场扭曲产生加剧效应,且会通过抑制互联网效应的发挥进一步强化要素市场扭曲;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则会有效改善要素市场扭曲,且这种效应会因互联网的嵌入得到深化。③互联网可以通过降低行业垄断程度作用于要素市场扭曲,且这一中介效应的发挥因行业所在的行业特性及城市特征而异。④互联网与经济集聚的交互效应能够有效降低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这主要得益于专业劳动力可得性与技术外溢效应。在将要素市场具体解构为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后发现,资本市场扭曲程度的改善受到“人”与“知识”的共同作用,而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改善则仅仅受到“知识”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目前中国正大力推进的“互联网+”行动计划、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发展中国家集群企业功能升级的关系,在已有研究中,或者乐观地强调了其知识溢出的积极作用,或者悲观地强调了其战略隔离的消极作用.我国集群企业内部能力薄弱的特点决定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集群企业功能升级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基于这一假设,进一步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对发展中国家集群企业功能升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基于浙江绍兴纺织集群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不仅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功能升级,还通过影响制造能力提升来间接影响企业的功能升级.  相似文献   

11.
在153家中国制造企业调研样本的基础上,运用资源依赖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企业知识权力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嵌入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权力;创新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与知识权力间具有中介作用,在结构性嵌入与知识权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关系性嵌入与知识权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Johnson-Neyman分析显示,创新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企业知识权力间发挥中介效应的强弱受价值链内企业间知识距离的负向调节,知识距离的增大使结构性嵌入与关系性嵌入对创新能力的条件效应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17个制造业行业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对制造业绿色增长(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GVC嵌入程度、嵌入地位以及GTFP在不同技术水平和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特征。提高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均有利于制造业GTFP提升,其中GVC嵌入地位发挥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强,但其作用机制却存在显著差异。提高GVC嵌入程度主要是通过改善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制造业GTFP,而提高GVC嵌入地位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缩小技术差距来提升制造业GTFP。  相似文献   

13.
湖南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茂章  朱玉林 《软科学》2012,26(4):82-86
发展历史较短而发展速度较快的湖南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快速嵌入全球价值链,但由于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主要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处于被治理者地位;主要采取难度较小的工艺升级、产品升级方式提高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从长远看,难度较大的功能升级和链升级才能真正改变其嵌入全球价值链状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选取三家加工贸易型企业和三家专业外贸公司进行跨案例研究,探讨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转型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分属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的两类外贸企业,分别采取自有品牌制造(OBM)、业务流程外包(BPO)等多种嵌入路径,通过价值链上下游嵌入、原价值链环节深度嵌入和新价值链嵌入三种方式实现全球价值链嵌入环节的改变与升级,同时带来外贸企业供应能力、交易复杂性和资源承诺等动态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和角色演变,实现国际化转型。基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升级—治理模式演化"的理论框架提炼出外贸企业的国际化转型过程;提出制造-服务一体化整合、低价值链高端嵌入两条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寻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选择。但其中的悖论是,这些国家有着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倾向。首先梳理经济学研究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大量文献,从技术差距、规则标准、国家战略、国际政治、产业创新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进而归纳出全球价值链发展悖论的形成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化解悖论的基本思路在于以大国内需发展动态比较优势,提升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网络嵌入模式中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这种网络嵌入模式的组织方式表现为:本土企业既嵌入"蛛形"生产过程,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形成双边平台,强化了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优势,从而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同时,本土企业又嵌入"蛇形"生产过程,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与合约制造商的协调能力等,从而发展为全球价值链"金字塔"顶端的领导型企业,促进全球价值链的链条升级。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我国基于内需市场驱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治理结构、基于租金分配的协调机制、创新资源集聚的经济效应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形态上既嵌入国内价值链充分依托广袤市场的多元化禀赋,同时又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动态转型升级,但关于场景驱动制造企业创新的探讨还相对少见。为此,选取中国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微观基础——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场景化要素嵌入背景,以国内价值链嵌入广度和全球价值链嵌入高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在国内和全球双重价值链差异性嵌入情境下场景驱动制造企业创新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路径。从知识创新与扩散、产业集聚与升级、市场拓展与创造、生产性服务支撑4种因素间关系着手,通过对4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场景驱动制造企业创新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有4条路径:链主企业通过创造需求场景实现全球价值链高位势嵌入;链主企业通过破坏创新场景实现全球价值链颠覆性嵌入;“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迭代升级场景实现全球价值链动态化嵌入;“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跨界经营场景实现全球价值链错位性嵌入。据此,提出中国制造企业应依据自身在国内和全球双重价值链网络的嵌入广度和高度设计合理的场景驱动创新方式,推进链主企业所属制造业圈层体系根植共生,同时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应当更为深入推进产业链、价值链...  相似文献   

17.
杨水利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12):11-20
根据价值增值和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两个维度定位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基于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的生命周期特征视角,利用2000-2017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分析技术创新模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作用机理,并验证有效需求规模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有效需求规模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适用性技术创新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提出构建自主创新内生发展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模式转换;建立产业内供需关联,改善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依据行业技术水平,制定差异化的技术创新策略等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伟宏  王娟  张鹏  曾萍 《科研管理》2021,42(9):79-86
针对现有服务要素内容作用方式、重点不清晰的问题,基于2002—2015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构建嵌入在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协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实证表明:(1)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并不一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2)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不同服务内容投入、促进要素资源重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更为重要;(3)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跃迁过程中,要素投入内容重点和方式发生改变。本文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布局模型,从增加值视角出发,构建综合反映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主要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具体位势.在测算中国先进制造业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基础上,刻画了2000—2014年中国及主要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具体特征.研究表明:在2000—2014年间,中国先进制造业呈现出"低端嵌入"的位置特征,中国先进制造业增值能力指数小于1,说明我国先进制造业整体增值能力不强,中国先进制造业呈现出嵌入位置降低、增值能力减弱的动态变化过程,总体呈现出中国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势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下,中国先进制造业呈现出下游低增加值环节向上游低附加值环节的分工转移.增值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化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自身国内附加值,提高产业的整体增值能力是后续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孟凡生  赵艳 《科学学研究》2023,(10):1789-1799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工业智能化指标,实证检验了工业智能化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显著提高了碳生产率,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主要是通过多元化集聚间接提高碳生产率,由于产业集聚生命周期的存在,工业智能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后减”的非线性特征。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工业智能化不仅可以提高本地的碳生产率,还可以提高邻近地区的碳生产率,有助于形成地区间绿色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资源依赖、工业化水平高、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地区,工业智能化提高碳生产率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提高碳生产率进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也为政府部门积极谋划区域工业智能化战略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