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确定水生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可实现区域水生生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取河流、湖泊和湿地三个因子,在明确区域划分范围的基础上,河流因子采用最小月平均径流法和间接植物蒸腾法,湖泊因子采用蒸发需水量法及利用湖泊面积水深所得的自身需水量和生物需水量方法,湿地因子采用水热平衡方法,建立宿州市水生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可知2012年宿州市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是0.75亿m3,河道内为0.62亿m3,河道外为0.13亿m3;湖泊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61亿m3,其中湖泊自身需水量是0.25亿m3,蒸发需水量为0.24亿m3,生物栖息地需水量0.12亿m3;湿地最小生态需水量为0.18亿m3。最终得出宿州市水生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54亿m3,需关注河流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生态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2,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成为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选定生态源地,以生态需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两种用地扩张类型作为目标层,选定地形、水域、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交通5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终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得出韶关市始兴县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1)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28.97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用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生态价值高,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沈所镇、深渡水乡、罗坝镇等区域;(2)限制建设区面积为1681.921km2,占总面积的71.8%,主要分布于始兴县的西北部、东部、南部等区域,具体用地类型为林地、耕地、湿地、水体等;(3)优化建设区面积为236.768km2,占总面积的10.1%,用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地势相对平坦,主要分布在建成区的周围,靠近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属于城镇建设的缓冲区域;(4)重点建设区总面积为293.61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5%,地势较低,地形起伏较小,较为平坦,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马市、太平、顿岗、城南、沈所五个镇.研究还对各区的空间分布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未来始兴县土地规划布局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西部文峪河流域内现存省内面积最大,林相较为整齐的天然次生林,因此对于山西省西部乃至汾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文变化、水资源利用及生态安全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收集整理文峪河流域内控制性水文站近40 a的降水和径流观测资料,运用水文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内降水随海拔分布的关系,降水和径流在年内和年际之间的变化,并对降水和径流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玉溪"三湖"的自然环境概况及其水质和营养状态的变化趋势看,在"三湖"中,抚仙湖是中国目前尚存的为数不多的I类水质湖泊,是贫营养湖泊的典型代表;星云湖和杞麓湖则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根据玉溪"三湖"污染状况以及国内外富营养化与污染治理的经验,流域控源、绿色流域建设、流域综合管理相结合应是目前湖泊污染防治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1987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每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为建设用地、林地、水体和耕地四类,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城市扩展弹性系数、城市扩展方向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6年来宿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扩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扩展强度也进一步增强.1987—2013年,建设用地面积净增50.67km2,扩展速度为5.18%,扩展强度为1.63.城市空间格局由填充式逐渐向外延式转变(即由老城区向外延伸扩展),主要向南、北、东南和西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升金湖湿地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升金湖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剖面沉积物柱状样以5厘米级间距采样,在多元统计分析基础上,结合ICP数据对其进行高分辨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解析,以获取现代沉积记录及其与流域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代表性;聚类分析将元素按造岩、迁移累积型、强烈迁移型元素归为三类;大多数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地理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18日至23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这是继79年6月西安历史地理学术会议后的又一次盛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系。与会代表着重讨论了黄土高原的治沟治水与农林牧布局的关系,长江上源森林的变迁与长江洪水、泥沙的关系,太阳活动、星象变化与预报全国大旱、大水的关系等问题,特别是结合长江流域发大水,探讨长江有没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可能性。肯定和否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行为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图谱进行分析。以三江平原宝清县为例,通过1954年 、1976年 、1986年和2000年四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和编码技术生成三个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对研究区三个时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扩张、新生、收缩、消亡和复生的图谱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时段耕地和城乡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除1954~1976年呈增加外,其他时段呈现减少的趋势。而且1954~1976年耕地以新生为主,新生速率为每年8.77%;1976~2000年耕地以扩张为主。湿地和草地以退缩为主。人类大规模的开垦活动导致沼泽湿地与草地退缩与消失,从而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土地利用生态界面也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处内陆高原山地,是我国湖泊集中分布的省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湖泊水面积约16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0.28‰,集水面积90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1‰,总蓄水量288多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地区,以中小型淡水湖泊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兼有灌溉、供水、航运和发展水产之利,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历史上从来就是人民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的摇蓝,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能源足迹测度是揭示能源消费对区域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压力的重要方法.利用能源足迹计量模型、GM(1,1)模型、指数预测模型及STIRPAT模型,分析199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能源足迹相关要素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发现:1)从人均能源足迹增率来看,长三角地区年均增长率为7.70%,增长速高于全国和上海而低于江苏和浙江省;从人均能源足迹值来看,长三角地区低于上海市,但高于全国和江苏,与浙江省并无明显高低关系特征.2)长三角地区能源足迹产值年均增长8.42%,能源足迹强度年均减少8.37%,全国和江浙沪省市变化趋势与长三角地区大体一致,但程度有所不同;长三角地区及江浙沪3省市能源产值和强度变化主要通过产业转移和升级来实现,而国家则是依靠政策推动和技术发展革新实现.3)通过预测,2015-2020年长三角地区人均能源足迹和能源足迹产值将会持续增长,而能源足迹强度显示下降态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4)人口规模、人均GDP、二产比重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对能源足迹均有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596、0.073、0.18和-0.123.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新疆不同程度盐渍化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各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对新疆近10年不同程度盐渍化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2.07%;2014年,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7.72%。研究期内,新疆盐渍化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多集中于新垦区,老灌区经过改良治理,盐渍化危害程度明显减弱,盐渍化耕地大都呈现稳定脱盐趋势。2)新疆各地区盐渍化耕地在结构上和数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南疆的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耕地比例高于北疆地区,是新疆盐渍化治理的重点区域;巴州和喀什盐渍化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而乌鲁木齐和伊犁地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占比低于10%。3)新疆各地区盐渍化耕地变化活跃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克拉玛依外,其余各地区综合动态度均为正值,其中,综合利用动态度高、盐渍化耕地面积快速增长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疆,包括克州、巴州和喀什地区。  相似文献   

14.
抚仙湖环境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抚仙湖径流区人类活动强度大 ,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脆弱 ,并正由贫营养湖泊向贫一中营养型湖泊过渡 ,其主要原因是沿岸生活污水和旅游业管理不善及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产GF-1卫星影像,以南京市为例,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旅游用地信息进行专题提取,研发出基于遥感手段的旅游用地信息提取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如下:1)GF-1夏季影像4个图层(红、绿、蓝和近红外波段)方差的平均值(VI-Summer)是识别旅游用地的有效指标。2)旅游用地提取的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为83.33%和73.53%,表明基于GF-1卫星影像和面向对象技术的方法能够对旅游用地进行有效识别和监测。3)南京市的旅游用地总面积为137.34 km2。4)在空间分布上,旅游用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尤其是鼓楼区、雨花台区、建邺区、玄武区和秦淮区及其附近;而长江以北(江北)地区相对稀疏。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GF-1卫星影像快速有效地监管旅游用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大多处于边疆或接近边疆地区.由于历史等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阵地.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保障国家安全与稳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利用效益与土地经营模式有密切关系。基于2006-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有关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入手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耕地利用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度等级,比较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垦区耕地利用效益缓慢增加,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波动下滑。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高于生态效益。2)2015年,垦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均高于农区,生态效益低于农区。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间均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垦区耕地利用效益间基本协调,农区轻度失调。3)土地经营模式不同是两类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的重要原因。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探索土地经营模式并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草地是新疆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在陆地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陆地碳循环的两个重要因素,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防止草地退化具有重要意义。以NPP作为指示器,利用实际净初级生产力和潜在净初级生产力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新疆草地的影响。以2000年作为分界点,将研究时段1982-2015年分成1982-2000年与2000-2015年两部分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82-2015年新疆草地以恢复为主。1982-2000年,气候因素是新疆NPP增加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主导的区域占草地总面积的79.41%;2000-2015年,相比于上个时段,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加强,人类活动主导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3.03%。同时,人类活动导致NPP增加的面积占比由18.71%上升到27.87%,主要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以及准噶尔盆地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工程促进草地的生长。主要由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NPP减少的面积占比由1.78%上升到15.22%,主要位于伊犁河谷、阿尔泰山区南部以及塔城地区。因此,政府应该坚持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并对其进行细化和具体化;另外,还需减少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放牧强度过大地区的牲畜量,从而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了该地区的产业人才的供需矛盾,剖析了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同时结合长三角地区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以及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展望,以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剖析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存在问题,进而解析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融合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组织、结构与发展政策融合,体育产业发展财政配套与投融资的融合,体育产业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源的融合,体育产业集群化的跨区域融合,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体育产业相关组织与俱乐部间的融合,体育产业的个体消费与体育行为的融合。为此经济带的不断扩展和提升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及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