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企业组织如何应对环境突变所带来的冲击值得进行理论研究。已有研究认为,即兴行为是组织应对复杂多变环境并获取生存机会的积极措施;而依托数字技术所构建的数字平台又是组织获取资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进一步研究在疫情等外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数字平台能力是否可以促进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组织创新绩效。以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行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312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数字平台能力中的平台整合能力能够增强组织内外资源、能力、目标和具体活动的沟通和协作,而平台重构能力可以改善平台成员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在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平台资源,从而促进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2)组织即兴能力中的时间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将数字平台能力的资源配置能力作用于组织创新绩效,在数字平台能力与组织创新绩效中起到中介作用;(3)高组织情绪能力作为一种柔性的、隐形的组织内部能力,在组织面临外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提供了积极的情绪支撑,以更高的效率整合平台资源,为组织即兴能力的发挥提供帮助,在数字平台能力与组织即兴能力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高组织情绪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幸福感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及组织信任的调节作用,论文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观,构建了幸福感、组织信任与商业模式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在50个商业模式创新团队的457份有效问卷基础上,应用跨层次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幸福感对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同事信任和上级信任对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3)上级信任在幸福感与商业模式应用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但在幸福感与商业模式创意的关系中未起到调节作用;(4)同事信任在幸福感与商业模式创意和商业模式应用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景坤  王健 《科学学研究》2019,37(3):492-499
组织惰性日益成为制约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然而,对于如何克服组织惰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从创业导向视角来研究组织惰性克服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是现有研究并不一致。为此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184家高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组织即兴和环境动态性视角来构建创业导向对组织惰性的克服机制。研究发现:创业导向对组织即兴具有积极影响。组织即兴对组织惰性具有负向影响。创业导向对组织惰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是创业导向可以通过组织即兴间接克服组织惰性;动态环境下,创业导向能克服组织惰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观理论视角,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员为样本对象,对信任、知识共享、组织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与知识共享对组织学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任和知识共享对商业模式创新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必须通过组织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要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构建起组织信任的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信任来促进组织成员间的知识共享和提升组织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健  黄群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846-1856
在当前“超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构建即兴型组织以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难题,而学界对此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网络能力视角来构建即兴型组织,然后从吸收能力和组织情绪能力情景下探讨即兴型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并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技术企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能力对组织即兴具有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地,网络规划能力、网络配置能力和网络占位能力对组织即兴具有正向效应,但网络运作能力对组织即兴具有负向效应;组织即兴对创新绩效并无显著的影响,即兴型组织未必能获得竞争优势;在吸收能力和组织情绪能力条件下,组织即兴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包容型领导这一企业内部因素出发,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包容型领导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制,探讨了差错管理氛围和即兴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包容型领导分别对差错管理氛围、员工即兴行为和商业模式创新有直接影响作用;包容型领导通过差错管理氛围影响到商业模式创新;包容型领导通过差错管理氛围影响到员工即兴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该研究有利于从企业内部挖掘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佳敏  薛晋洁 《科研管理》2022,43(8):140-147
   随着经济全球化,愈来愈多的企业在国际范围内建立竞合关系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然而,仍有企业不愿改变组织内部原有的行为模式,导致创新绩效降低。为此,本文采用竞合视角以103家国际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回归分析着重探讨竞合行为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及其对组织惰性与创新绩效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国际企业的组织惰性(洞察力、行为、心理惰性)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其中心理惰性的影响最大。(2)竞合行为负向调节组织惰性、洞察力惰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3)国际企业的竞合行为对创新绩效(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科技投入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有些企业专利创造能力并未得到提升,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宽松、自由的创新氛围。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影响机理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有正向影响;组织学习能力在组织创新氛围与企业专利创造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企业规模正向调节组织创新氛围对企业专利创造能力的影响假设不成立。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快速协调机会情境与战略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商业模式既定框架以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实践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蒙草生态”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基于动态资源管理视角探究机会窗口驱动下主导逻辑指导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1)主导逻辑作为管理者感知外部情境的认知桥梁,因其呈现较强能动性使得组织可以快速捕捉外部机会情境信息进行内部战略响应与更新,是组织将信息内化的重要媒介;(2)动态资源管理具体表现为主导逻辑指导下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交互产生瞬时行动驱动差异性战略结果生成的过程,其作为沟通管理者认知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组件,推动了管理层认知向组织战略执行层行为的跨越;(3)管理者与外界机会情境互动产生的主导逻辑指导企业改变资源能力与资源行动的协奏模式促使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依次形成“市场适应型-技术引领型-共享开放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等旨在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的创新发展战略引领下,企业开始愈发重视创新活动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意义等“正外部性”的结合。在此背景下,有意义的创新(meaningful innovation,MI)范式兴起,企业创新的意义导向问题开始获得关注。研究聚焦有意义的创新的前因问题,探索企业心理安全氛围对创新意义导向的影响,以及组织问责机制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企业心理安全氛围与创新意义导向(整体)及其五个分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2)组织问责机制与创新意义导向(整体)及其五个分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3)组织问责机制能显著负向调节企业心理安全氛围与创新意义导向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本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以关系学习为中介变量,企业开放度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组织忘记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对320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忘记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学习在组织忘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企业开放度正向调节关系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企业开放度正向调节关系学习在组织忘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郭韧  周飞  林春培 《科研管理》2018,39(10):70-78
基于组织环境释意的演化作用过程,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模型,分析组织知识共享氛围对管理创新的影响过程,并探讨员工建言行为的中介效应及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中介效应。运用301份调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发现:(1)组织知识共享氛围对员工建言行为和组织管理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员工建言行为在组织知识共享氛围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与企业管理创新之间具有调节效应,且正向调节促进性建言行为在组织知识共享氛围与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但实践中却存在诸多商业模式创新抗拒的现象。然而,当前关于创新抗拒的研究多以消费者为主体,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商业模式创新抗拒问题却鲜有学者涉及,其作用路径与内在机理仍缺乏充分的理论关注。基于此,论文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8家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抗拒企业进行了深入剖析,构建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抗拒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抗拒不同于产品创新抗拒,其涵盖了企业对改变整体商业模式要素综合逻辑的抗拒。根据情境与主导因素的差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抗拒主要可以分为“抱头缩项型”“画地自限型”“力不从心型”与“安于现状型”四类,并可分别采用风险决策理论、路径依赖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绩效反馈理论予以解释。本研究拓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视角,并为减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创新抗拒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组织惰性行为初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小东 《科研管理》2000,21(4):56-60
组织惰性行为极大阻碍了组织的快速发展与持续创新,本提出并探讨了组织惰性行为问题,包括:(1):组织惰性行为的定义与类型特点,(2)组织惰性行为的病象表现,(3)组织惰性行为的生成原因,(4)组织惰性行为的内在生存机制,(5)克俘组织惰性行为的基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芮正云  马喜芳 《科研管理》2022,43(9):176-184
本研究探讨并验证了反思性知识重构与即兴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以196家科技型企业为样本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思性知识重构是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反思性知识重构可通过培育组织即兴能力间接地促进创新绩效。当环境动荡性较高时,组织即兴能力的中介效应更强。此外,还发现技术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创造性”维度的影响,而市场环境扰动会增强反思性知识重构对即兴能力“即时性”维度的影响。本文打开了反思性知识重构影响创新绩效的“黑箱”,并且明确了反思性知识重构提高创新绩效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组织文化、知识分享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科岩  龙君伟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69-1876
 讨了组织文化、知识分享、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选取我国华南地区95家高科技企业作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通过影响知识分享进而影响组织创新;(2)知识分享影响组织创新进而影响组织绩效;(3)组织创新对组织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4)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知识分享和组织创新间接影响组织绩效;(5)知识分享对组织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组织创新来间接影响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企业频繁遭受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如何提升企业战略柔性应对复杂竞争环境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动态能力理论出发,以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吸收能力与战略柔性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吸收能力与战略柔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吸收能力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战略柔性;(2)组织合法性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战略柔性的关系,在组织合法性较高的情境下,吸收能力与战略柔性的正向关系会增强。(3)创新氛围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战略柔性的关系,即在组织创新氛围较好的情境下,吸收能力对战略柔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科技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付晓蓉  栾睿  庞晶 《科研管理》2019,40(1):76-88
本文研究渠道双元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探讨了该过程中组织惰性的中介作用与双元平衡的调节效应。运用SPSS20及SMARTPLS3.0对234家中小企业渠道管理者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渠道双元学习对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组织惰性在渠道双元学习和渠道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2)渠道学习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双向影响;关系惯性与知识惰性在双元学习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影响过程中有显著差异:探索式学习克服组织惰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用式学习强化关系惯性,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存在负面效应;(3)双元平衡在学习对知识惰性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结论有益于拓展渠道理论的研究视野,补充完善了渠道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渠道成员通过双元学习提高应对高度变化的市场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知识惯性与研发团队知识创造行为的关系,以及组织记忆与团队创新氛围在以上关系所起的前置、调节与中介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以我国深圳地区67家高新技术企业的135个研发团队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发现:(1)知识惯性会显著地破坏团队创新氛围,进而负向影响团队知识创造行为,团队创新氛围在知识惯性与团队知识创造行为关系中起完全的中介作用;(2)团队组织记忆对团队知识惯性并无直接作用关系,但会显著地调节知识惯性与团队创新氛围之间的负向关系,即团队组织记忆不会直接促进团队知识惯性的产生,但会强化知识惯性对团队创新氛围所造成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4,(8):12-16
以知识共享为中介,构建了信任氛围与组织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广东珠三角地区122家IT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任氛围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通过知识共享促进组织创新,知识共享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维度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存在差异,非正式知识共享在信任氛围影响整体组织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正式知识共享仅在信任氛围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