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的重要体现,而这尤其表现在古诗词的鉴赏与评价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承载,在古诗词的音韵特点、主旨意蕴与优美意境中,学生能够涵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与品味,对传承与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到许多诗歌,诗歌本身强大的情感渲染力和审美意蕴,对于学生心理和情感的成熟以及高雅的审美意趣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古代和现代诗歌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诗歌的情怀,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诗歌本身意义的理解和提高语文课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并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诗歌的情怀是一种使人在他人营造的情境中去感  相似文献   

3.
张振波 《辽宁教育》2014,(10):81-81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对诗的感悟理解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想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想诗歌的图画美诗歌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口头表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真正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乡愁》这首诗中的每一节都是一幅画,学生可以通过诗眼“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浮想联翩。学生在想读中真正的进入角色,也就达到预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此,应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仔细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把握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探求意蕴,理解诗歌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就《将进酒》《虞美人》从“教材的重组体现文化整合,突出诗意美”“教学的导向呼唤文化回归,彰显人性美”“教学的方法注重文化传承,凸显艺术美”“教学的板书遵循文化共识,极富形象美”四个方面进行阐释,有浓厚的审美情趣、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教学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诗歌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在深刻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诗歌教学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搞好诗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艾青诗歌的审美表现形态追求绘画的美,不是追求“词藻”的美,而是追求诗歌表现形式的具画性,也就是以绘画构图的充实与高度意蕴化作为表现形式材料的基本内涵,以绘画的具象性与表情性作为诗歌形式营建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万娟 《教师》2008,(19):22-24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字句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新课程背景下,古诗教学要回归本色,立足“乐”“画”“境”“情”“蕴”五要素,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全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得到新的阅读体验。”呼唤语文教师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思路。所以本文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去蔽”层面探究诗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话题是教师根据诗歌拟写对话的题目,它是展开与诗歌对话的依据和中介。在诗歌教学中围绕话题,探究诗歌内容,挖掘诗歌意蕴,提升学生诗歌赏析品鉴的能力与素养。诗歌“微言大义”的特点决定了拟写的话题要精当,不能脱离文本、剑走偏锋;话题不能浮游于文本、过而不入。在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理想化、高效度的“话题”,是教学的导航,师生置身话题中感受乐趣,在话题创设的交流语境下,用话题牵引教学,诱发对话交流、思维碰撞。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认为把意象作为诗歌教学的切入点,根据意象的情感性、含蓄性、承传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意象进行归类总结,把握意象与时代背景和诗人风格的密切联系,并运用这些意象知识,进一步增加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对提高其鉴赏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认为把意象作为诗歌教学的切入点,根据意象的情感性、含蓄性、承传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意象进行归类总结,把握意象与时代背景和诗人风格的密切联系,并运用这些意象知识,进一步增加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对提高其鉴赏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许多文人都深受诗歌的熏陶和影响,这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读诗使人灵秀。”所以,学习古诗,对于传承文化,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就显得更为必要。可是,回顾以往的诗歌教学,我们发现这做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除了诗歌作品时间的久远以外,我认为古诗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诗歌教学对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有积极意义。结合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教学实例,探讨“读思达”视域下落实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组织开展诵读品读活动,深思辨思活动,表达活动,有助于提升诗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康琮琮 《山东教育》2021,(11):21-2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与此同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与“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也对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和文化素养。因此,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渗透,提高语文学科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诗歌审美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模糊性,人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模糊艺术。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像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证明,优秀的模糊教学艺术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一、计白当黑国画艺术中有一种“计白当黑”的审美表现手法,它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致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  相似文献   

19.
华漪清 《教师》2012,(21):75-76
意象是诗歌教学的"牛鼻子"。通过意象描述诗歌展现的画面,感受诗歌营构的艺术氛围;利用意象领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意旨;挖掘意象的内涵,深入理解诗歌意蕴。这样,诗歌教学便可以获得语言感悟和审美培养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花的国家,也是一个诗的国家。我国历代诗人爱美而亲近大自然,他们徜徉在花木的世界中,受着花木文化的熏陶,赏花吟诗,给后人留下了优美而繁富的花木诗歌。这些花木诗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较高的审美价值,我们读它们,不仅能赏心悦目、“余香满口”,还能怡情悦性,产生活力和灵感。下面,谈谈花木诗歌在审美价值上的取向及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