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教学在儿童习作通识评价方面存在着"盲区",无论对课程建设还是教学操作,都是较大的欠缺。建构小学阶段儿童习作"表达标准"势在必行,以"标准"指导习作教学变革,以"标准"引领儿童写作素养提升。"童化作文"教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杜红梅  陈立芝 《教师》2012,(10):52-52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块"硬骨头"。三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常常为习作发愁。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于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课时是"习作讲评课"。特级教师宋运来认为,"习作讲评课"的称谓不妥,它应该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习作欣赏课"。他提出,"习作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可以按照"发现—欣赏—分享"进行。那么,"习作指导课"该如何指导?"习作欣赏课"又该如何欣赏呢?本期特推出宋运来老师的两节习作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节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节则是"习作欣赏课",希望对您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谈到"习作教学"这四个字,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谈词色变,因为它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软肋"。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作文,作文又是怎么教出来的?在几年的探索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我心中的答案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实践。在多渠道的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我们的习作素材源源不断;在一个个习作实践中学生习得写的方法,写的乐趣,提高了写的能力。那么从哪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入手呢?一、阅读积累实践,习作之“米”  相似文献   

5.
2011年版新课标是小学语文教师今后一段时期教学指导性文件,其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修改,要求确立正确地习作教学观念,针对现今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言语之河从心灵流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且要注意有效指导和及时的修改、点评。  相似文献   

6.
一 一次,笔者有幸被一家语文学术机构邀请观摩习作课.笔者听取了九节习作指导课,不管是老师们的课后反思还是专家评课,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贴近儿童生活".这一点,看出我们的习作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改变,纠偏以往过度拔高"立意"的倾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符合新课程提出的"儿童作文要贴近生活现实".然而,听完指导课,笔者有意再查阅儿童的课后习作,一些话如鲠在喉,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现在网络互动习作教学逐步普及,教学模式在改变创新,下面谈谈我在网络互动习作教学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习作教学始终被人为扭曲着。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扼杀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这样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兴味索然,甚至是谈"作"色变。勉强写出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毫无生意。  相似文献   

9.
陈玉山  郭大风 《教师》2011,(6):45-4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改革作文教学现状,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门径?近年来,我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竞争这一心理特点,尝试了让学生轮流习作这一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以下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我将习作教学归纳为"五步曲",从而使习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庞国艳 《广西教育》2014,(21):42-43
不少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会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习作交接工作感到头痛。教学内容从低年级的"写几句通顺的话"过渡到"写一篇文章",这个跨度如此之大,让不少教师难以应付。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养成了"习作就是交一篇作文给老师看而已"的思维定势,加上种种外来因素,导致低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停留于简单的句式练习,或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习作的阶段上,学生的习作兴趣被繁重的练习消耗殆尽,给日后的习作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提及习作,学生是"横眉冷对习作题,俯首狠咬钢笔头",教师也是摇头叹气,无可奈何。习作教学陷入如此困境,不由得广大师生疾呼:"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3.
潘琴燕 《教师》2012,(12):82-83
"作文难"几乎成了小学师生感到非常棘手的难题,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人们更多地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我认为学生最经常、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将它们孤立起来进行教授,就会导致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愁眉苦脸,难以动笔或语言生涩。每一单元只进行一次习作训练,学生由于练笔次数少,很难达到理想境界。下面我从"以读促写,仿写结合"的角度,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  相似文献   

15.
尤梅 《生活教育》2011,(9):60-60
刚刚上完了一节有关"美食"的习作课,教室里还飘散着美味的香味,我所喜爱的美味"黄桥烧饼"还在讲台上,刚才教学的一些场景还萦绕在脑际。  相似文献   

16.
学生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重点与难点),它应该和阅读教学一样要精耕细作。为了促进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系统化的教学链,即构建作前、作中、作后有效指导系统,形成习作指导链;构建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系统,形成习作训练链;构建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主题单元教学"系统,形成习作主题教学链。  相似文献   

17.
陆芹 《考试周刊》2009,(47):71-72
习作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是"作文,作文,听见头疼",许多教师对习作教学也是深感困惑。因为困惑,所以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学习。学习新课标,学习名师习作教学经验,理论与实践多次碰撞结合.让我清楚地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8.
教会学生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的传统习作教学,让教师畏难。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疲惫之余,又有多少精力去准备习作课的精彩?学生惧怕作文课的枯燥无味,更难说做到"情动而辞发"了。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