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歌特别是古代诗歌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文以中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所选全部篇目以及推荐背诵篇目为分析对象,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要求,根据中小学生认知水平、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讨论如何把握古代诗歌的工具性特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今天,我们需要从古典诗歌的长河中,采之珍品,润泽心田;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诗、读诗,传承诗歌文化基因。因此,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的篇目增多了不少。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中,鉴赏古代诗歌也成了必考题。我们在读古典诗词时,通过抓住诗歌中的人物,分析其形象,联系其遭际,还原其生活,可以...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龙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民族,3000年辉煌的古文化成就是我们炎黄子孙永恒的骄傲.如何在有限的初中阶段,通过有限文言篇目的学习,掌握有关文言知识,继承发扬祖国文化传统,教材的编制尤为重要.我就“九义”教材谈谈我的体会.文言文概念文言文不同于古文.古文是个时代性概念,包容“五四”以前的古代语体文和现代白话文.文言文是指古代语体文,它包括古代诗歌.狭义的文言文不包括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尤其是我国的语文课程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掘丰富的文化积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鉴赏就是一条很好的课程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五个系列选修课的教学”中.对古代诗歌提出了如下要求: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李斌 《现代语文》2013,(4):84-86
中国古代蔚为壮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代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而古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了相当的比重,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共有古代诗歌38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的第六条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诗歌主要有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类,在基础课程改革后编写的教材中。现代诗歌的篇目有明显的增加,其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从文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出发,可以对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做出新的思考和设计。  相似文献   

7.
中国漫漫泱泱且浩浩瀚瀚的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极其重要且无法取代的一部分——诗歌。毫无疑问,高中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应尽显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古代诗人词人作诗歌无非是为了抒情言志,而现代人读诗歌则是为了感悟人生,体会在诗词作者所在时代的时代精神,自然也能从中感受诗词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所在,感受诗歌中丰蕴典雅的情韵,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水平,丰富自身原本尚为肤浅的内涵。诗歌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为了在人性冷漠的现代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8.
二、初中文言文教材是怎样修订的? 这次修订的幅度相当大,不仅篇目有较大的变动,编排体例也跟旧的课本有所不同,现将修订的具体情况简要叙述如下: (一)关于篇目的修订旧的六册课本共有文言文(不包括古代诗歌)40篇(两篇以上合为一课的,也按一篇计算,下同),修订本为41篇,篇数基本不变,主要是课文的长短深浅不同。修订中,对新《大纲》规定的“基本篇目”以外的旧篇目,分别采用“删”和“调”两种方式处理,即删除其中不适用的部分,而将可保留的部分由原来的讲读课文调整为阅读课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瑰丽奇葩,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作品篇目的增加,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语教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出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在诗歌篇目设置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比新教材与旧教材诗歌篇目及其相应部分的课后习题,可以发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从而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发,以教材编者的意图为教学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为落脚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诗歌由于他的斟酌修改,以及后人在传抄过程中的增删窜改,形成了他诗歌中的“异文”现象。以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选入的九篇李白诗歌作品有八篇就存在异文。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李白诗歌时遇到异文的情况,通常会遵循选定版本的正文,但有时也会有所变通。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引入有辨析价值的异文进行探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分类标准值得商榷.应该以课程目标为指导,以现有篇目为基本内容,以诗歌所蕴含的文化主题为组织中心,打破原有的单元,重构出"大家作品"和由题材类别构成的"诗词风景"两大文化主题单元.意在使古代诗歌选修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鉴赏实际,从而更好地挖掘文本价值,实现提高鉴赏能力、感悟文化、传承精神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认真阅读这些诗词对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文学鉴赏力大有裨益。由于中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较为分散,因此,可对古代诗歌作一个整体设计,使高三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效益。一熟悉基本篇目、巩固识记内容首先要求熟悉初高中课本入选的基本篇目,做到熟读成诵,并能默写。其次要求识记文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它是复习古代诗歌的第一步。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古诗歌特点 (一)阅读高中语文第五册知识短文《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古代诗歌的杰出成就。 (二)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根据不同的标准,通常分如下几类。按表达形式分:叙事诗、抒情诗。按来源分:民歌(《术兰诗》)、文人诗(由文人创作的诗歌),按篇  相似文献   

14.
说“木叶”     
【课标·教材·学情】 《说“木叶”》出自“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文艺学论文和随笔,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及独特风格。《说“木叶”》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行文思路清晰,学习的关键在于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之处,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人的诗歌主要是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两大类,基础课程改革以后,教材所选人的现代诗歌的篇目有明显增加,其中小学语文课本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就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文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出发,对儿童诗歌的阅读教学做出一些新的思考和设计,以便和老师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出台之后,古代诗歌成了多元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入高中教材的古代诗歌是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明的精粹。强化古代诗歌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可如何进行古代诗歌教学,仁见仁智见智。笔认为,诗评应当成为高中诗歌教学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17.
本篇课文是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第十二单元是“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上承第十一单元的中国古代诗歌单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单元之一。我认为讲授本单元应处理好与前面单元的联系,使学生能以时间为序将诗歌的有关知识连贯起来,以期条理化、系统化。通过讲授本篇课文,使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永欣 《天中学刊》2001,16(Z1):113-115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诗五首》是优秀的五首古诗,属于古代作品部分,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初中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精读课文一般各占50%。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可见学好古代诗歌,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普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遍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古代优秀诗歌,却没有一篇古文。小学高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现代文教材内容改编自古文,如《负荆请罪》《螳螂捕蝉》《孔子游春》……初步进行简单的小古文学习,可以使儿童感受我国深厚的  相似文献   

20.
“讲诗”的能力来自诗史知识和诗美感受力的具备。随着中学语教学教材中古代诗词篇目的增加。时常听到语教师反映“不会讲诗”或“讲试难”.提高古诗修养,已成为许多教师的需求。北京华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诗成天地间——中国诗史漫谈》就是一本将诗史知识和诗歌感受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